侯西安:"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是真命题

——兼与李涛商榷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48 次 更新时间:2011-09-24 10:44

进入专题: 中国   大师  

侯西安  

2011年07月29日15: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有学者认为,“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是“彻头彻尾的伪命题,而这个伪命题被刻意建构的深层逻辑在于,它表达了社会对于当前众多领域须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殷殷诉求……是‘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当下唯西方标尺所认同的大师’的另一种表达”。(李涛:《“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是伪命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5月26日)笔者认为把“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作为一个伪命题,太武断、太随意。

农业社会出“圣师”

要认定这一命题的真伪,就必须从大师概念内涵的认定谈起。传统意义上的大师是人文领域有社会影响的人物,譬如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诸子,儒释道三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民国时期各个社会科学门类的领军人物,笔者认为,大师应对宇宙、人生内在道德真谛具有他人难以企及的深刻洞察力和领悟力,并不介意于个人功利,秉持“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践履道德。洞察道德真谛是前提,心底纯净、意志坚如磐石的践履道德真谛是大师的根本。

在传统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时代,从总体看中国大师辈出。其中的深层原因在于传统自然农业生产方式的高度成熟性和稳固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文化土壤非常贫瘠。虽然在这期间发生了诸如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但这些都是社会形态浅层的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是在沿江、沿海以及中心城市存在,占中国主体的广大乡村社会生产方式依然是传统的。中国社会这种二元结构的生产方式,是近现代中国政治文化结构二重性的根本社会基础。所谓近现代中国政治文明结构二重性,就是指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和君主政治价值观相混杂、相表里。由于经济方式和生产方式的传统性,与此相联系作为文化发展重要符号的“大师”概念,在国人观念中也是传统的。在激烈的文化运动而导致传统文化失忆的条件下,“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的命题才可能是伪命题。尽管如此,只要这种运动不足以导致文化统绪的彻底断裂,传统大师概念就必然潜伏在国人的文化基因中。

现代社会出“真师”

笔者认为“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是一个真命题,它是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国人大师概念复活后的呐喊。在国人政治文化价值观中,从表层体味其含义显得比较含混,但从深层看恰恰是当代社会转型存在的真实反映。因此,在对今日中国“大师”内涵认定中就出现了历史性的错位和迷误。由于社会意识的相对滞后性,大多数国人所认定的“大师”还是传统的。而从转型期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应然性要求看,“大师”内涵要求就是对民主政治文化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和领悟。对于深受封建主义政治文化价值观浸淫的国人来讲,领悟和认同民主政治文化价值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在领悟基础上切实实践更为困难。

传统和当代“大师”内涵有很大不同。前者侧重于直觉体认,后者侧重于理性分析;前者侧重于君权神授观念,后者侧重于民权天赋思想;前者侧重于对人等差服从意识的熏陶,后者侧重于对人平等契约意识的养成。从对政治文化价值观实践来看,前者把大师设定为超凡脱俗具有神的灵通性,大师不是凡人,如果说是人也是“超人”,因此大师具有无限的意志力进行政治文化价值观践履,从学问到社会实践都要堪称大师;后者认为大师也是人,只不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由于其特殊的禀赋和超常的对于社会真谛的把握能力而领悟到人类社会生活真相,在他所研究的社会生活领域具有特殊天赋。离开自己所专注研究的领域,他也是常人。

传统现代大师之转换关键在社会转型

明确了大师的传统内涵和顺应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应然性内涵,我们就清楚“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命题的全部真相。这个命题是中国政治文化价值观从传统向当代蜕变的“晴雨表”,反映了国人政治文化价值观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艰难性。在当代转型社会背景下,国人呼唤文化大师的出现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情。由于社会意识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又具有对于社会存在的相对滞后性,导致国人的大师概念具有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复杂重叠和相对滞后,从而导致国人对于大师认定的迷离性。

如果从大师内涵的传统意义看,“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的命题所反映的社会越来越成为过去式。如果从当代意义看大师内涵,该命题所反映的社会,则越来越成为中国社会存在的主导基础,因此该命题成为国人强烈呼唤民主政治文化价值观的象征表达。我们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师将渐行渐远,“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的命题具有传统政治文化价值观挽歌的凄楚。但从越来越多的国人服膺民主政治文化价值观的事实看,大师的当代内涵越来越为国人所接受。伴随着向市场经济方式转变和现代工业、后工业生产方式转型的完成,现代意义的大师必然为国人所理解和接受。

现在,无论是经济方式还是生产方式都还在转变和转型的过程中,而且这一过程不可能短时间完成。与此相联系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变迁也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对于这样一个历史过程,历史学家唐德刚曾提出“二百年三峡期”论断。笔者以为 “二百年三峡期”,对于中国社会是至关重要的。度过这漫长的 “空窗期”,现代意义的大师才可能为国人真正理解和认同。因此,“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的命题绝不是李涛先生所谓“彻头彻尾的伪命题”,也不仅仅是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价值观的表层反映。从深层认识看,这个命题是对当代转型期中国社会存在的政治文化价值观的真实反映。通过对当代中国大师内涵的精确辨析,一条通往认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价值观的明亮窗口将有可能打开。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自己的“文艺复兴”,这是一个不断呼唤学术大师,而且一定能够迎来群星灿烂、学术大师辈出的时代。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 侯西安)

    进入专题: 中国   大师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460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