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源:911十年祭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27 次 更新时间:2011-09-16 11:07

进入专题: 9·11十周年  

冯源  

我在微博里说过,十年前,911发生时,我还是个孤立主义者,作为一个13岁的初中生,坦率的讲,我对这件事相当麻木,因为前有美国炸毁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后又中美撞机事故,美国,在我心里好感不足。所以,纵使知晓客机袭击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必定造成重大伤亡,我也没有想去关注,去哀悼,即使这被称作all too human.

最近,看了凤凰做的中国人对911认识的纪录片后,我发现,相较于我13岁时的漠然,而今国人的心态依旧乏善可陈。

从纪录片中可以清晰的看出一个分野,那就是普通民众与知识分子相比,怀揣着极大的不理性和激进情绪,他们认为,这是该美国的,谁让他们平时那么横,更有甚者,觉得911还不够狠,死再多美国人才好呢——这种认识者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与我相仿的大学生,他们心中充满了对美国人的敌意和对生命的轻贱。敬畏生命,仅仅应该是人性,早在春秋时期,两国交战,尚且不伤有伤者,不伤白发老者,历史,何以至此?借用熊培云先生的观点,不能讲制度性的批判与国民性的批判混为一谈,作为回应,我只能说,这是60多年教育的结果,政府,媒体,惯用敌意的报道统领社会,以愚黔首,用以增加“同仇敌忾”的士气。

再看美国。911给美国人带来的震惊和刺激不亚于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后者使美国直接对日宣战,前者使美国上下空前一致通过了阿富汗战争法令,进驻阿富汗,摧毁拒绝交出本拉登的塔利班激进政权。03年,美国以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名攻打阿富汗,萨达姆政权倒台。但事件并没有朝着美国预设的轨道前进,美国人赢了战争,却也深陷战争,在阿富汗,在伊拉克,前政权支持者,极端势力,不断发起恐怖袭击,爆炸,绑架,伤亡不断。。。

似乎这一切都印证了文明冲突论中的预言,战争,最易爆发在不同质的文明之间,如伊斯兰文明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对抗。

我认为,恐怖主义作为一种弱者的暴力,以其过激的行为对社会成员造成恐怖心理,且针对平民,对象不定,是现代性的产物,是无力改变现状者对全球化一种绝望的反应。911恐怖案的实施者中,很多是在欧洲国家长期生活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些人接受西方教育,享受西方高质量的生活和高安全保障,他们理应属于社会上安定力量,又缘何会走上这样一条以身殉道之路呢?根据一位美国作家的看法,他们虽然享受了优裕的物质生活,但是这种世俗化的力量并未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因为在从前的宗教生活下,他们感觉到自己受真主庇佑,而现代化的西方生活却摧毁了他们的这一优越感,进而产生深深的失落和无助,于是,西方,现代化,在他们看来,是一切堕落的根源。

而且,文明并不必然引发对抗,但当触及到有关生存和生活的现实问题,如,公正时,涉及面广泛,牵动利益重大,就会可能导致不稳定。例如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恐怖袭击泛滥,甚至做人肉炸弹都要排队,在那里,做人肉炸弹被认为是很神圣和光荣的使命,死士们认为自己是在为保护祖先的土地二战。正如巴基斯坦总统曾言,怎能讲追求自由的战士视为恐怖主义?确实,当他们无力保护家园的时候,恐怖,是他们能做的最强烈的反抗。

其三,贫穷和教育交流的缺失也是滋生恐怖主义的重要原因,一般而言,出于社会最底层的人接触面狭窄,往往具有明显的狭隘民族主义观,将万恶之源归罪于西方生活方式入侵。

综上,唯有很好的解决了宗教人士的世俗化认同,解除各方领土纷争,扩大教育,交流,减少贫穷,才是真正杜绝恐怖主义的根本,这需要,西方,以及有能力的国家放弃一些本国利益,从中东人民的利益出发,本着公正的态度着力解决中东发展问题,弥补现代化带来的不足。

    进入专题: 9·11十周年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4248.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