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 叶小文 马龙闪:政治体制改革中两个关系全局的问题

——关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问与答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51 次 更新时间:2011-08-16 13:51

进入专题: 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李君如 (进入专栏)   叶小文 (进入专栏)   马龙闪  

1、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可以获得哪些深刻认识?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通过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历程的回顾,我们可以获得两个重要的认识:一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必须同步推进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二是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不一样的是,经济体制改革是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去取代计划经济体制,而政治体制改革不是要用别的制度去取代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政治制度,而是要按照人民民主的本质要求完善和发展这些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政治体制改革有着怎样的影响?

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不仅为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充分发挥自身的优越性,创造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条件,而且为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比如,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的过程中,要求我们进一步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方面,党要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另一方面,要保障和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使之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比如,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过程中,要求我们进一步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进一步完善选举制度,进一步保障人民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在联系选民、立法和监督国家机器运行等方面发挥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

比如,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过程中,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进一步支持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发挥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各个参政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解决好哪些关系全局的问题?

当前,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两个关系全局的问题:一个是加快推进党内民主;另一个是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直在致力于解决的两个根本问题,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也突出地强调了这两个问题。之所以要突出地强调这两个问题,首先是因为,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和发展人民民主,就必须先由党来带头,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方面、完善党内选举方面、干部选拔和管理方面、言路畅通方面,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等方面,不断发展党内民主,使党在民主政治方面体现出党的先进性,这样才能由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其次是因为,在中国,政府是全能政府,权力很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成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一步步转变为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已经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以上问题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作答)

4、为什么说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应对考验、化险为夷的题中应有之义?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面临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健全和完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增强公共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是当前面对考验、化险为夷的题中应有之义。

5、中国经济走好“第四个十年”,对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哪些要求?

纵观一部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史,连续保持四个十年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几乎没有。中国经济能否走好“第四个十年”?世界拭目以待,议论纷纷。例如,最近有位西方某公司的“首席投资官”就耸人听闻地说:“中国官员现在陷入国际象棋棋手很怕出现的一种局面——迫移。无论走哪一步,都会让自己处于不利境地。在中国,无论是行动还是不作为,可能付出的代价都是经济崩溃。”这位投资官之所以如此“唱衰中国”,或许因为他根本不能理解中国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和行政体系把握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持续发展的能力。但也从反面提醒我们,在当前这个发展改革的关键、攻坚时期,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也必须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温家宝总理说过,行政管理体制如果不改革,就像一马挡道,万马不能奔腾。管得多的政府一定不是好政府,管得少的政府不一定是好政府,只有管得对、管得好的政府才是一个好政府。我们要通过行政体制改革,努力建设一个管得对、管得好的政府,建设一个有能力、有办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领导和统筹科学发展,深受人们拥护的好政府。

6、为什么说行政体制改革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政治体制改革不是要削弱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是要抛弃而是要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同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方式的完善同步推进,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相比较而言,行政体制改革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布局中,风险可控、成本较小、收益较大、影响和带动全局,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主要方面,因此可以先行先试,进一步提速和深化。

行政体制改革毕竟是政府的自觉革命、自我革命,涉及到中央和地方各个层级,涉及到部门、地方利益,涉及到统筹协调,不能只靠各地区、各部门的自觉、自动。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的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行政体制改革才能全面推进、取得实效。

(以上问题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叶小文作答)

7、为什么说集中力量办大事必须以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为前提?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实力的壮大,特别是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党贯彻“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的思想方针,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举全国之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社会主义能够发挥举国之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是必须以科学民主决策为前提的,若没有科学民主决策为必要前提,这个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不可能发挥的,至少是不可能充分发挥的。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许多沉痛教训的。众所周知,1958年的“大跃进”和大炼钢铁,也是举全国之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但这样的决策是主观片面的,谈不到什么科学性,结果吃了苦头;同时,这样的决策也是由个别领导人专断做出的,并没有什么民主程序可言,往往一句话、一个指示在报纸上一发表,就全国动员,举全民之力,一哄而上,全面开花,结果造成严重后果。近些年也有科学民主决策不到位的情况,往往集中了很大人力物力,结果,一些大的项目、大的工程并没有搞好。近来报刊对这方面的一些事情也有所披露。还有各地在一些项目上,特别某些地区上马的形象工程,他们虽不能举全国之力,但也是举一地之力,集中办大事的,但一无经过科学论证,二没有通过必要的民主程序,往往凭长官意志,一个决定就上马,结果多有人财俱伤的严重情况发生。

“七一”讲话指出:“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这里正是把制度体制保障作为必要前提,来谈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所以,只有把科学民主决策提高到制度机制层面,只有以科学民主决策的制度机制为前提,才能“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社会主义的这一优势。

8、如何把科学民主决策从观念层面进一步上升到制度体制层面?

科学民主决策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基本原则,必须从理论原则、观念体系的层面转变并上升为制度体制的层面,使之达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样,科学民主决策就可以成为具有严格规定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制度。这里的规范必须是十分严格的,程序必须是非常具体的,其具体可操作性应达到有具体法纪条文可检查监督的地步,不能是一般泛泛而论的规定,不能是不具可操作的程序。如果不是把科学民主决策变成这种严格制度化的决策,逢要集中力量办大事之际,其优势是难以充分发挥的。要不然,为什么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讲科学民主决策也已好久,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对重大项目的决策还失误不断?这都是因为在科学民主决策上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没有制定严格的规范,没有规定周密的程序。这也就造成在出现严重错误、酿成惨重后果之后,还难以追究责任的原因。

科学民主决策必须根据各个行业、各种项目的具体情况、具体要求、具体标准,形成严格制度,使之在相应的专业和项目上具有有效的制约性,达到按照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可以管权、管事、管人。只有这样,才能层层把关,通过决策制度机制,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我们有些同志为什么不能按照科学民主决策的原则行事,主要还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观念薄弱,没有民主政治的素养和习惯。树立民主政治的观念,就是掌权者要处处有人民主权的思想,懂得权力源头在人民,你的权力是由人民授予的,你是替人民掌权,必须做到权要用在对人民有利的事情上,不能有过去封建官僚做父母官、为民做主的思想,认为可以随意管束民众、支配民众。民主政治要采取的重要措施,就是要吸引广大民众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形成“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

养成民主政治的素养和习惯,就是要使各级领导班子不只是走走民主的形式,而是处处、事事切实按民主程序办事,以能发扬民主作风为荣,以家长作风、独断专行为耻,让“一言堂”失去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科学民主决策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个制度体系又是科学民主决策制度不可或缺的大的制度环境和制度气候。制度体系为具体决策制度提供保障,具体决策制度又为制度体系充实内涵、提供支撑,所以二者的关系,其形成和确立,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只有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体系,确立科学民主决策制度的具体法规法则,并以此为必要前提,才能更加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以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龙闪作答)

进入 李君如 的专栏 进入 叶小文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260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北京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