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如棋局,时而刀光剑影,战争一触即发,时而合纵连横,外交口水齐飞。南海争端中,许多人的焦点集中于“战”还是“和”。中国官方的态度是一再强调,坚持和平解决的立场,西方媒体形容为“表现出惊人的克制”。 中国政府所表现的克制,在其国内有些人不大满意,认为这太软弱,不过瘾,应当采取强硬态度,有的人甚至认为应当开战。但在笔者看来,中国政府所表现出的克制,是一种自信,其中也透露着一种智慧。
有舆论认为,越南在南海咄咄逼人,核心是认定中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其使用武力。没错,在南海问题上,中国提倡“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历来采取的措施多为和缓的外交手段,即使派出海监船,也并未采取任何实际准军事行动。然而,如果把中国的和平崛起政策解读成北京会对各种激进行为不断忍让,这就是一种误判,而如果将中国政府的冷静态度同软弱联系起来,这就更加荒诞。
要知道,中国在事关领土领海领空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从来就不软弱。现在的中国,更远比上个世纪任何时候都强大,尤其是海上军事能力,不仅具有强大的近海防御能力,而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远洋作战能力,日前中国12艘舰船穿过冲绳附近的公海进入西太平洋进行大规模例行演习,就是证明。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什么理由放任一些国家侵犯南海主权呢?之所以冷静异常,恰恰说明中国已经做好充分准备,有能力彻底粉碎任何军事挑衅。
中国国防部网站日前发文剖析了越南当前军力,详细披露了越军可能对中国采取的攻击战术,并指出“对舰艇、岛岸设施进行突袭破坏,是越海军特工部队的惯用手段。其破袭战术是:分散潜入,独立行动,隐蔽接敌,突然进攻”。这更直接的表明,中国军方对越南军事力量特别是将用的手段已了如指掌,一场胜仗轻而易举。
即便如此,中国的政策是明确的一贯的,“不诉诸武力”,这就说明,军事解决南海问题绝不是首选。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先天不足”。目前所采取的外交谈判策略,就是不想火上浇油。试想,还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水平的越南海军实力与中国之间的差距,一旦动手,势必会引起其他周边国家的反感。要知道,南海问题所以变得复杂和敏感,背后是美国因素。中国、周边国家与美国的三角关系,一招不慎,就将把周边国家推向美国怀抱,帮助美国组织针对自己的“统一战线”。所以,在南海问题上,中方始终提倡合作,呼吁冷静,就是不想把事情搞得越来越复杂。中国已经是军事大国,就需要做到“强者不暴,智者不锐”。过分强调军事力量,反而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反感和紧张,这会更不利于南海问题的解决。
同时,在做南海问题考量时,中国更体现出大局观。今天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的时候,东亚地区经济仍然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中国同东亚地区各国之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分歧,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与越南、菲律宾的关系也正是这样。2010年,中越南贸易额近260亿美元,中国在越南的直接投资项目有600余个,双方每年人员往来256万人次。2010年,中菲双边贸易额为277亿美元,中国企业对菲律宾金融类投资达8,600万美元。这些数字的后面是双方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而这些共同利益还在继续增长。
此番越南挑衅后,也有很多人建议说,应该学习去年黄海、东海高调军演。然而,并没有多少人明白,东北亚地区六方格局已定,而东盟10+3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在东北亚,美国是六方成员之一,但美国目前在南海问题的介入还是有难度的,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南海没有美军的出现尤为重要。所以说,打,很容易,但打赢了越南又怎样呢?是否会更加激起东盟其他邻国的反感与畏惧,是否就让美国找到了借口,反而起到“赢了一场战役,却输掉了一场战争”的反效果呢?不禁想问,处理南海问题,“打”或“和”,只是一道A或B的选择题吗?
而且,现在真的到了需要最后“摊牌”的地步了吗?越南不过是一个有奶便是娘的小国,对于这类国家,中国作为大国,从来都是不介意吃点亏。需清楚,中国从来在领土争端上,争的是原则而不是利益。今天,中国已经是无可争议的大国,那么,对于大国形象来说,“打”何其容易,然而能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更加重要,用“施舍”换“国威”,不失为一招。
随着中国的崛起,势必需要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会多起来。这是必然的,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面临这些挑战,北京当局定需冷静观察,通盘考虑,切忌意气用事,切忌用战争与革命时代的旧思想来处理今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