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胶济铁路T195次列车与5043次列车相撞,法制晚报A1版头条报道了事故的发生。人们关心车上人的命运,伤亡的情况和事故的原因。29日,法制晚报的相关报道出现在A26版。标题为“列车出轨,初步认定超速所致”,二级标题6个,第一是铁道部要求“加强安全管理”,第二是“中断20多个小时的胶济铁路正式恢复通车”,第三才是“伤亡情况”,其后的第四、第五、第六是“事件调查”、“事故处理”、“专家说法”。全文23个自然段,到了第13个自然段才述及“70人死亡,416人受伤”。而近一版的通篇报道的第一句话是:“经过抢修人员的紧张奋战,因‘4•28’铁路重大交通安全事故中断的胶济铁路,29日2时16分正式恢复通车”。
另一家晚报(北京晚报)也同样在一版主要位置安排了他们认为是重要的内容,与事故相关的报道排在这些内容的后面,在一版刊出标题,大字的正题是“北京医疗队上午赶赴淄博”,小字的副题才是“26名遇难者身份确定,凌晨胶济铁路恢复通车”。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事故发生,首先最关心的是有没有人不幸死亡或者受伤,与伤亡人相关的善后处置;其次,则是事故的原因——因为它可使我们知道事故的性质:是人为破坏、责任事故,还是意外事故,以在此后采取措施,尽力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而不会首先关心“抢修人员的紧张奋战”和北京医疗队具体在何时“赶赴淄博”。至于交通何时恢复,只有马上要出行去相关路段的人才会想急于了解。
因此,为报道改一下内容安排的次序:首先,写最新的死伤人数,遇难者的身份确定(每一个有亲人或熟人在事故车辆上的人都极为关心这一点);其次,写对事故车辆上未伤者的转乘送达,及交通的恢复;再次,写事故的调查和对责任人的处理,以及善后的处理,再次,写铁道部发文要求加强安全管理,最后,写专家对事故原因几种可能的分析。
一位在人民日报工作多年且曾担任过领导职务的老人曾经批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媒体习惯于在报道中“拿着‘丧事’当‘喜事’办”,看来这种遗风尚存。中共中央文件一再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工作的重点在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我们之中有一些人的思维方式却还留在那个应该是已经成为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能不能改呢?建议改一改,真正把人放在第一位。至于工作,有不足、有失误、有错误,实话实说,才有改进。
政府行为要置于阳光之下,政府的信息要公开,何况职能即在为人民提供信息的媒体呢?
(200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