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扬:东亚区域合作的症结与出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50 次 更新时间:2011-06-05 09:29

进入专题: 东亚区域合作  

杨扬  

[内容提要]东亚区域合作极其复杂,涉及经济、政治、安全和社会事务等各个领域。当前推动东亚合作进一步深化的可行之路是:保持东亚合作的开放性,不排斥大国特别是美国的关注与参与;各成员国均不谋求领导权,建立“以事务为基础的主导”机制;各国在确立东亚认同感的基础上建立政治互信;在注重经贸合作的同时积极推动各个领域的合作。

[关键词]东亚区域合作 症结与出路 政治 经济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241(2008)03-0056-04

东亚区域合作始于 1997年,至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逐步向东亚共同体方向迈进。目前,东亚区域合作内容日趋丰富,机制逐步健全,已形成了由东盟一体化进程、东盟与中日韩的“10+3”合作以及“东亚峰会”三个“同心圆”的结构。[1] 但是,东亚区域合作在逐步深入发展的同时,也依然面临诸多的挑战与问题。

一、美国因素

东亚在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态度取决于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在东亚的主要目标是:(1)推动东亚地区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确保东亚市场对美国开放;(2)维护美国在东亚的主导地位,防止任何可能对其形成挑战的国家或集团出现;(3)确保东亚的安全与稳定,保护美国在东亚的政治、经济、安全和战略的利益。[2] 因此,美国对于东亚区域合作,一方面它要推动东亚地区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维护东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以保护美国在东亚的政治、经济、安全和战略利益不受侵犯;另一方面,美国要维护其主导地位,防止具有挑战性国家或集团出现,这势必会阻碍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所以,美国在东亚区域合作问题上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美国对东亚区域合作是能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在政治上,美国的建设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稳定东亚的现有秩序,反对国际恐怖主义,防止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美国在朝核问题上表现出的多边主义有利于东亚的稳定。经济上,美国在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对东亚经济具有补充与支持作用。美国的直接投资、高科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巨大的市场对东亚国家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目前,美国既担心出现类似欧盟的东亚联合体,同时又积极加大对东亚地区的经济投入,以多种手段在东亚合作中打入楔子。其手段之一是提升亚太经合组织的功能,以利于它继续在东亚地区发挥关键作用;手段之二是着手与亚太国家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以此为基础推动美国主导的亚太自由贸易合作。美国清楚地知道,东亚区域合作有助于东亚的安全与稳定,中国参与区域多边合作,有助于地区局势的稳定,可减轻美国的压力,并可通过区域合作迫使日本开放市场,使日本成为美国推行其亚太地区战略的得力助手。因此,东亚区域合作符合美国的利益。

但美国对东亚区域合作也有许多消极作用,这主要源自美国的恐惧心理和美国的外交政策,而恐惧心理和外交政策的偏差使美国在东亚区域合作上态度暧昧,一定程度上给东亚区域合作带来压力和阻力。

美国的恐惧心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美国害怕丧失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地位,在经济上受制于东亚。从 1975年开始,美国跨太平洋贸易总额超过了跨大西洋贸易总额。20世纪 80年代初,美国从东亚的进口超过出口,美国深感国家的经济安全基础正面临被亚洲控制的威胁,甚至担心自己会成为“东亚工业中心的农业腹地”。第二,美国惧怕东亚实现双边的尤其是区域的经济合作。美国认为,“如果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人力同日本的技术和经济力量结合起来,这样所产生的力量将是无法阻挡的”,如果东亚地区形成一个高度繁荣以及良好整合的区域经济集团,其规模和动力将大大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因此,美国要尽量使日本相信“中国的崛起将对日本构成重大威胁” [3],中日联合“既会招致美国的敌意,又会使日本的邻国忧心忡忡”。[4]

美国的亚太经济战略是美国阻碍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因素。美国的亚太经济战略实质上就是要掌握亚太经济发展的主导权。如果失去这种主导权,或这种主导权受到削弱,美国就会在东亚区域合作中制造障碍与阻力。事实上,“美国对一个有凝聚力的亚洲贸易集团没有兴趣,分而治之才是真正重要的”。[5]

美国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国家。对于美国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积极因素,东亚国家要加以引导,带动美国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化的进程。东亚国家应该重视美国的态度,努力避免与美国的矛盾,充分发挥美国作为东亚区域合作的参加者的作用,利用美国在东亚安全中的巨大影响,创造一个良好的东亚区域合作的外部环境,同时利用美国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动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对于美国的消极因素,东亚国家应该通过同美国协调、合作,适当照顾美国的利益的方式加以缓解。美国不是东亚国家,东亚区域合作的主导权不应该由美国来掌握,而应通过美国的积极参与来推动东亚区域合作进程。

二、谁来主导东亚区域合作

随着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的深化和东亚各国相互依存度的提高,谁来主导这一合作进程的问题就会提上日程。东亚区域合作应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国家,这个国家必须具备一定条件才能担当起这一责任。第一,该国具有某些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能力,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知识或技能资源,特别是要具备约瑟夫·奈提出在国际合作中起重要作用的“软权力”。[6] 第二,是否愿意在国际合作中不畏风险,利用自己的能力来促进合作的实现。第三,该国应获得区域性国家的“合法性认同”,而这种“合法性认同”并不来源于强制力,而是地区意识上的众望所归。第四,该国应有能力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

有的学者认为,可以让美国在东亚区域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作为一个非东亚国家,美国依靠它在世界首屈一指的综合国力及其联盟体系,在东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美国的角色和作用更多表现为一种平衡性功能,抵制中国在东亚的影响,限制日本在本地区的作用,力图削弱中日与东盟的力量与影响。美国缺乏东亚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具备东亚国家积淀的文化内涵,这是美国在东亚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最大的结构性障碍。对于东亚区域合作,美国采取选择性态度,即以是否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为标准,对东亚的安危并没有切肤之感。这是域外国家的典型心态。

很多学者在讨论东亚地区主导问题时,都很自然地谈到日本。2003年出台的《21世纪日本外交基本战略》在谈到东亚经济合作时指出,日本“应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成为“共同体的核心国家”。日本原外相麻生太郎于 2005年 12月 7日发表题为 《我的亚洲战略──日本是亚洲的经验先驱者(领袖)》的长篇演讲,强调“日本是亚洲的经验领袖……日本可以用经验领导亚洲,从 19世纪中期开始,不管是在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的近代化方面,日本都是最具备资格的国家。另外,在建立民主及市场经济方面,日本也比其他亚洲国家经验丰富”。日本显然希望在东亚区域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但由于日本对二战中的侵略行为和给东亚各国人民所造成的深重灾难缺乏应有认识,少数政客还故意歪曲、掩盖和否认侵略战争的罪行,使东亚各国感到愤慨,日本现行外交政策咄咄逼人的姿态,也引起东亚各国的疑虑。况且日本要承担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中的主导角色,还取决于美国的态度,而美国为了其自身的长远利益,是不会轻易让开的。

中国改革开放 30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综合国力的明显增强以及世界政治地位的急速提升,在东亚区域合作中自然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但是,某些国家炒作的“中国威胁论”也使东亚各国对中国和平崛起产生了一些疑虑。应该说,地区性的合作机制中,起主导作用的国家是自然形成的,中国在这一点上有自知之明。如果形势允许,众望所归,中国责无旁贷。在目前形势下,中国更愿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东亚合作进程中起到自己应有的积极作用。

东盟在推动东亚区域合作的初级阶段发挥了主导作用。但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盟的实力与凝聚力大为削弱,目前处于“群龙无首”局面。即使它想问鼎东亚区域合作,也确已有心无力。究竟谁将是东亚区域合作的主导力量,目前难以、而且没有必要进行主观推测。

三、互信原则

东亚区域合作要顺利进行,需要加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的相互信任,建立信任措施。而就东亚区域合作来说,政治互信尤其是东亚地区大国之间的相互信任,显得更为重要。

但是,目前的状况令人担忧。由于东亚地区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尚未认真解决,东亚国家间一直缺乏必要的相互信任,政治上有严重不安全感,已经形成的机制也往往难以顺畅运行。

因此,大多数分析家和决策者都认为,东亚首先需要一种能够建立国家间信任的多边机制。没有互信,就谈不到合作。至于如何才能建立互信,这种互信应达到何种标准,则是学者和政治家们今后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四、政经并行

东亚区域合作是经济、政治、安全等各领域全面合作的统一体。经贸合作是区域合作的核心内容,也是东亚各国的现实需要和最迫切的愿望。这就要提到由东盟主持并每年邀请中国、日本、韩国参加的东亚国家首脑会议“10+1”和“10+3”。以东盟为主,分别与中、日、韩三国会谈的“10+1”对话机制,以及其后的“10+3”机制,覆盖了东亚主要国家,对话内容涉及贸易、投资、科技等诸多领域,是与会诸国领导人举行非正式会议和部长级代表举行实质性会议的多层架构。[7] 世界银行在一份名为《东亚一体化》的报告中说,东亚地区如果能够在“10+3”框架内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那么所有的成员将从中受益;反之,任何一方游离于“10+3”之外,不仅会使自由贸易区本身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区外成员的福利亦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8] 1999年《东亚合作联合声明》的发表,标志着东亚国家采取全方面合作行动的开始,确立了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其他领域的合作重点。

东亚区域合作首先从经济合作入手,营造区域合作的良好氛围,在合作中达成共识,从而逐步推动东亚地区其他层面包括政治层面的合作。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经济政治化趋势日益明显,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经济问题总面临诸多的政治因素干扰,致使东亚区域合作在总体上不很顺畅。

区域政治安全是区域合作的前提,只有在区域政治安全已经基本解决的情况下,区域合作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长期以来,在有关东亚区域合作的讨论中,东亚国家关注的更多是经济领域里的合作和相关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增长,似乎东亚合作的唯一目标就在于经济增长。岂不知,近十几年来,东亚区域合作之所以发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是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各国没有意识到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对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性。经济合作与政治合作的不同步必然会使东亚区域合作长期处于一种不完备的状态,使东亚共同体的建立变得遥遥无期。因此,加强东亚经济合作与政治合作应该并行不悖。

五、结论

要使东亚区域合作顺利进行,推动东亚共同体的建设,必须解决好美国因素、主导权问题、互信原则和政经并行四大问题。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都离不开东亚地区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它们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态度与贡献。

对待美国因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考虑和照顾美国的合理关切,发展与美国的互利合作,鼓励美国在东亚合作中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具体来说,要着眼于以下三方面:应保持东亚合作的开放性,有助于增强地区合作的效果,使东亚和美国达到双赢;重振 APEC,使美国认识到,东亚区域合作并不一定要以牺牲泛太平洋合作为代价;应探索建立美国与东亚合作进程的某种制度化联系,以减轻美国对被排除在外的担心。[9]

东亚区域合作的主导权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但又不可急于求成的问题。就目前来说,没有一个东亚国家有资格来单挑主导权。东亚各国只有在合作中加深相互理解,在合作中发挥凝聚力作用,才能推进东亚共同体建设。当前,东亚地区应考虑建立一种新的主导模式,即“以事务为基础的主导”,由不同的国家或国家集团联合对相关的事务承担主导责任。对不同领域的问题,由谁来扮演主角,主要取决于问题的性质与解决问题的方式。然而,这种新的主导模式的建立也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需要一个长期的磨合过程。

在互信的问题上最主要的是要树立 “东亚意识”,主要包括主体意识、忧患意识和共生意识。各国要具有东亚认同感,而利益相关是认同的基础,对于共同利益的认识是促进认同的关键。要建立互信机制,尤其是建立政治互信机制。政治互信是国际关系领域的“政治认同”,是国际机制建立并且正常运行的重要观念支撑。政治互信的前提是各国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找准自己在东亚地域政治中的位置并发挥相应的作用。

东亚区域合作的重心是经贸合作,但政治安全合作决不可忽视。因此经济合作与政治合作更应该同步发展。各国在推进和加强经贸合作的同时,要树立政治合作意识,遇到政治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决不可回避,而是要加强磋商,力求妥善解决。

东亚区域合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经济、政治、安全和社会事务等领域。要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迎接全球化的挑战,东亚区域合作必须加速发展,解决影响东亚区域合作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只有这样,东亚区域合作和东亚共同体的目标才能实现。

注:

[1]熊光楷.关于东亚合作与欧洲经验[A].容敏德.区域合作:欧洲经验与东亚[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东海.浅析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复兴、原因及不确定因素[J].亚太经济,2002(4).

[3][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 北京 新华出版社. : ,1998.

[4][美]迈克尔·H·阿马科斯特.朋友还是对手[M],于铁军、孙博红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5][美]莱斯特·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M],周晓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6]JosephS.Ney,Jr.“TheChangingNatureOfWorldPower”[A].inCharles.W.Kegley,Jr.andEugeneR.Wittkopf,eds.

TheGlobalAgenda:IssuesandPerspcetives,TheMcGrawHillCompanies,1998,pp.108-120.

[7]杨洁勉.大整合: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8]张鸿.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东亚经济合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吴心伯.美国与东亚一体化[J],国际问题研究,2007(5).

    进入专题: 东亚区域合作  

本文责编:xiaol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115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政治学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