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新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546 次 更新时间:2011-03-18 11:22

进入专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放 (进入专栏)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已有众多学者发表了自己的创见。笔者提出10个要点的新见,敬请关注指正。这10个要点可以用40个字加以最简明的全面概括,即:劳动创新、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合作竞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富强并举、文明昌盛、和谐幸福。

第一,劳动创新。劳动创造价值,创新的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动力。但是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劳动人民创造的价值既推动了社会进步,又大多被剥削者占有了,出现了“异化劳动”。在劳动人民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创造的价值既能更好更全面推动社会进步,又能归全民共有共享。这样就必能更加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劳动创造出更大更多更新的价值。从长远来看,要提高劳动者的创造能力,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尤其是文化科学技术素质,为此国家就要加大教育投资。在当今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智力、智能、智慧在创新中起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党的文件中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提出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主要体现在创新的智力劳动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中提出:未来社会是朝着“消灭劳动”的方向发展,即“消灭异化劳动”,消灭险脏苦累的体力劳动,逐步减轻体力劳动,大力提高智力劳动的创新作用。这一点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居首要地位。

第二,自由平等。自由指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由自己独立做主,从外界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社会主义理应在继承资本主义已取得的各种自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自由、提高自由,使劳动人民得到自由全面发展,在劳动中能够自由创新,使社会主义社会朝着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方向前进。我国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十种自由权,同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利。自由与平等是紧密相关又有所区别。自由是指个人的自由权利,平等是指各个人之间都享有同等的自由权利。只有人人平等,自由才能普及于全民。由于人生来在性别、族别、国别等方面有区别,再加上人长大后在受教育程度、参与社会劳动和社会工作等方面更有区别,因此实现平等(尤其是男女平等、民族平等、国家平等、界别平等)比之实现自由就更为艰巨。社会主义理应使劳动人民得到平等全面发展的权利,在劳动中平等创新,同时平等享有劳动成果。

第三,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民主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理应更高于资本主义民主。我国要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多党合作的党际民主和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干的人民民主,开创社会主义民主新模式,才能为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当前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四个方面的民主都要以法律制度来具体规范。如果仅有法制,那还可能被享有特权的人凌驾于法律之上随意违法,依然实行人治,而不是法治(即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应比资本主义法治更加完善,这就要改善党的领导,更加充分发挥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全体公民在立法和监督执法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第四,公平正义。公平可以分解为公正和平等。公正是就社会处理的纵向而言,平等是就社会处理的横向而言。有了公正才能更切实地实现平等,而不至把平等变为平均主义。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封建主义遗毒远未清除,还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必然会出现分配不公以及其他方面不公的现象。今后要大力清除等级制、特权制和权钱交易、官商勾结恶行,使社会主义公正原则愈显出价值所在。公正原则更高的升华达到正义。正义从词义上说就是正确的公正的义理。公正应该达到符合道义和真理的高度,才能称为正义。坚持公正,同时还要强调效率,这可谓正义,如果只讲公正而不顾效率,那就并非正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正义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实质上是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根本不存在超越历史的“永恒正义”,也即是说正义的内涵有其历史性、时代性和阶段性。在当今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正义观的主要内容,因此全民都要以之作为正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五,合作竞争。社会主义不仅要激发个人的创造力,而且更要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力弘扬集体主义。“集思广益”、“众志成城”,我国古人的实践早已悟出了这种真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之间的合作、劳动者与爱国者以及各种友好人士的合作,定会使集体成功创造出许多奇迹和更大价值。合作总要参与合作者达成协议、规章,彼此享有权益和效益,承担义务和责任。在合作中彼此要互助、互补、互利、联合、团结、共荣。社会主义合作并不排除内部与外部的竞争,而且需要竞争。竞争能激发个人和集体的亲和力、拼搏力和创新力。竞争要以不破坏合作为限度,竞争要促进更好的合作。竞争的结果通常是优胜劣败、优存劣汰。在当今高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和民主激流汹涌澎湃的态势下,按照现代博弈论的要求,竞争的最佳效应是竞争双方互利互赢,从长远而言,这样更有利于共同推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六,以人为本。我国古书《管子》中早就主张:“以人为本”。那是在专制制度的农业社会劝诫君王治国心中要以人民福祉为根本,实际上那时难以做到。到近代工业社会资本主义民主发展起来之后,马克思主义预见到未来随着阶级消灭、民主发展,能够实现以人为本,使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我们党从2005年十六届三中全会起提出“以人为本”,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以人为本”比以往“为人民服务”的提法更加具体化、个体化,使社会主义要关切到全社会每一个人,力求把每一个人都培养成才,都能人尽其才,这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生动体现。当前只有大力克服官本位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人本、人权、人道,这三“人”息息相关,三位一体。既然以人为本,首要之点就是尊重并且保障人的权利。在我国要充分实现人的生存权尤其是发展权,诸如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等,依然任重道远,但是不可懈怠。以人为本还要注重人道。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理应更高于资本主义人道主义,它要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劳动人民的统治地位和权益,给予所有落难、遇难的人以实际的援助,把仁爱之心落到实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人性之善的最高弘扬,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在价值观上的具体体现。

第七,科学发展。这有两层含义,首先是重视科学的发展。科学是分科反映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系统的学问,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在当今时代,正如邓小平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里所说的“科学技术”,就广义而言包括人文、社会、思维科学在内;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科学是比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更加重要的生产力,因为自然科学方面的任何发现、发明,都必须经过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决策、组织和管理才能变为社会生产力。可见,当今我国亟需加快发展社会科学。其次是发展要遵循科学。1958年我国由于违背客观规律,贪多图快,急于求成,结果“大跃进”变成“大挫折”。随后又错误地以阶级斗争为纲,搞“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濒临崩溃边缘。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迎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又出现只重视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偏向。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的发展真正展现出最大的价值。

第八,富强并举。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是使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都富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不仅要国强民富,而且要国家既富且强,人民也要既富且强,即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时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发展优生学,使人民也普遍体格健强。我国由于底子薄、人口多,要达到国家和人民双富强的美好胜境,真是任重道远,千万不可操之过急。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三步走的规划。2002年党的十七大进而讲到:到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时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建成惠及十几亿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 2049年建国一百周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达到富强目标。当前主要要克服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的问题,这是背离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方向的。

第九,文明昌盛。人类农业文明社会延续了约一万年,到近代资本主义才开创了工业文明。社会主义理应继承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各种积极成果,开创更高于资本主义的新型文明。我国以往由于深受苏联模式影响,加上我国有2000多年封建专制主义传统的惯性作用,也曾经出现过很多不文明甚至像“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种种野蛮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在于建设四大文明。其中,建设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要依靠科技不断创新,要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要发展低碳经济、知识经济、生态经济,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精神文明要着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尤其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传统,例如儒家倡导的仁爱就比西方宣扬的博爱更高一筹。政治文明建设主要是克服苏联模式以党治国的弊病,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开放以来实践表明,物质、精神、政治、生态四个文明应该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真正核心价值。

第十,和谐幸福。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对当今中国社会和世界局势做出新的分析和判断,摆脱以阶级斗争为纲传统观念的束缚,有新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艺术,逐步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不仅符合人民的需要,而且完全有可能做到。只有构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使人人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人们对幸福生活的需求和感受是有不同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物质生活的需求即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对各种用品的需求;第二个层次是精神生活的需求,即学习、对美术音乐舞蹈喜剧体育活动的欣赏和个人参与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第三个层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即人从小接受教育、长大参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工作、社会活动的需求,婚恋成家立业和繁衍后代、培养后代的需求,等等。人类这三个层次的需求,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逐步得到最普遍、最高档、最称心如意的满足。

以上10个要点是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理解。如果这10个要点都能在实践中均衡地创造出最大价值,那么中国就能够避免重蹈苏联的覆辙,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进入 高放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948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