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放:中共指导思想及其提法的演变

——兼与高彬同志商榷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651 次 更新时间:2024-10-20 15:10

高放 (进入专栏)  


《学习时报》(中共中央党校主办)2013年7月29日第3版发表中共党建专业研究者高彬同志撰写的《为什么六大以前没有提出指导思想问题》。文中指出三个原因:第一,那时中共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客观上不具备提出自己指导思想的条件;第二,中共当时还处于幼年时期,理论上还不成熟,主观上给不出自己的指导思想;第三,当时的革命实践还没有为中共锻造出稳定的领导核心。

这三点理由主要是从中共自身的主客观条件立论。如果我们放眼世界,从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全局着眼,那就要另当别论了。只有首先纵览国际共运的历史经验,才有助于透视中共指导思想问题。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何时写入苏共党章?起何历史作用?

自从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参与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迄至1939年苏联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之前,在长达92年时间内,各国工人阶级政党从未在党章中写明以什么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因为共产党顾名思义就是以共产主义理论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必要也不应该写明以某个人的思想作为指导。而且马克思于1877年回顾他与恩格斯于1847年参与建党的“必要条件是:摒弃章程中一切助长迷信权威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423页)。这就表明他们根本反对在党章中突出某个领导人的思想和作用。马克思生前拒不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提法。直到1883年他逝世后,先进工人和理论工作者才开始逐渐广泛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表示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把它写进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列宁主义”一词也是在1924年1月列宁谢世后苏共中央为肯定列宁的理论贡献才开始广泛使用。至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一词是在1924年7月共产国际五大决议中第一次提出。西方文字中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作为两个主义用连字符连接在一起,只是译为中文时,才简化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个词。“马列主义”这个简化词使国人误以为马列主义是一个主义。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是两个主义,两者既一脉相承,又有很大区别。1924年共产国际只是要求各国共产党宣传、学习马列主义,并未要求各党要把马列主义载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直到1939年苏共召开第十八次党代表大会时,苏联已在斯大林领导下于1936年宣布基本上建成了社会主义,并且正在按斯大林思想要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任务。这时苏共已经不是幼年而是成熟的党,党内已经清除了各个反对派,已经锻造了斯大林作为稳固的领导核心,所以中央政治局委员卡冈诺维奇等人提出要确立斯大林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但是斯大林本人自认为他是列宁的学生,他只是要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据我考证:正是1939年苏共十八大通过的新党章才在国际共运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写明:“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作为自己工作的指南。”由于斯大林实行总书记个人集权制和职务终身制,缺少党内民主和苏维埃民主,所以书面上规定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实际上仍然是以斯大林思想为指导,或者说是以斯大林所理解的马列主义为指导。苏共后来的党章一直都是写以马列主义作为指导,实际上是以现任第一书记或总书记的思想为指导,他们继承斯大林急于求成的过左路线和权力过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都偏离了马列主义。直到1990年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即二十八大的党章中还写明:苏共“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思想”。实际上末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已经改旗易帜,转向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这就加速了苏共的灭亡。(详见拙文《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来龙去脉》,载《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1期,第10-21页)

 

二、中共六大以后指导思想提法的演变和启示

由上述可见,1928年六大以前世界所有共产党都没有在党章中提出过党的指导思想问题。六大以后,迄今中共在党章中关于指导思想的提法有过七次变化。

由于毛泽东自1943年起担任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被公认为党的领袖,同时他也接受“毛泽东思想”的提法,所以1945年七大党章第一次写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工作的指针”。这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党章中是继1939年苏共十八大之后第二个明文规定党的指导思想的党。如果没有苏共1939年率先在党章中提出以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我想中共1945年将不会带头写上指导思想。中共把年富力强的现任领袖的思想写进党章作为全党指导思想,这在国际共运史上没有先例。实践证明,这种写法尽管起过重大的积极作用,然而也产生了正如以上所引马克思预言到的在党章中突出某个人会“助长迷信权威”的消极作用。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专制和个人崇拜。在这种新的形势下,9月间中共八大党章第二次改变为只写“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但是毛泽东继续连任党中央主席、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所以实际上仍然以毛主席所理解的马列主义作为党的行动指南。这一年毛泽东以苏联为鉴戒,最早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令人痛惜的是从1957年起他的思想转向“左”的方面,随即发生了“反右派”、“大跃进”、“反右倾”和“文革”等重大错误。

1969年在林彪一伙鼓吹个人崇拜的影响下,中共九大党章第三次进而改写为中共“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1973年十大和1977年十一大的党章仍然沿用这个提法。这是把毛泽东思想提升为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并列的世界无产阶级科学思想体系的三个里程碑的高度,提升为不仅是中国革命而且是世界革命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这种提法加深了“文革”的灾难和国际共运的分裂。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实际上是以邓小平向前发展了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可是1982年十二大新党章第四次依然改变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1987年十三大没有制定新党章,1992年十四大党章仍旧采用十二大提法。但是十四大报告中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随后思想理论界有人提出“邓小平理论”的新概念。但是邓小平本人不同意采用这个提法。直到1997年2月邓小平辞世后,9月中共十五大新党章才第五次改变为中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002年十六大、2007年十七大的党章在党的指导思想表述又第六次增添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12年十八大又第七次增添上“科学发展观”。这样党的指导思想内容越来越丰富,表述越来越多样。如果每一任领导人都把自己的执政理念写进党章作为指导思想,那么将来党章的表述将会越来越冗长。

我们期望,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更大成就、人们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后,我衷心希望未来中共的指导思想将最简明地表述为中共“以共产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行动的指南”,这样,就有广大的包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都包括在内。这样也更便于以后领导人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新的贡献。也许还会有人提出:为什么提出以共产主义为指导而不提出以马列主义为指导?邓小平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7页)我还可以补充说:列宁主义的核心也是实现共产主义。所以提出以共产主义为指导也就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之所以不采用马列主义来表述,旨在恢复1939年以前国际共运的优良传统,在党章不突出某位领导人的思想,以免“助长迷信权威”。马克思1877年的遗训和国际共运1939年以后的教训,非常值得我们重视。

高彬同志在文末还引用毛泽东在七大报告中所说的话:“我们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他还引用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所说的话:“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这两句话只能从精神实质上去理解,其实1921年中共建党时,世界上还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名词。可以说中共建党是以列宁所理解而且初步实现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综上所述可见,关于党的指导思想问题,关键不在于党章中是否写明或如何写明党的指导思想,而在于党的主要领导人如何理解、运用和践行共产主义或马列主义。如果领导人理解、实践有偏差,只要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充分,就总会有有识之士及早加以纠正,否则就会在实践中造成重大损失,甚至招致党的灭亡。苏共就是因为长期延误政治体制改革、指导思想越来越错,从而自取灭亡,这是深刻的历史教训!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来源: 炎黄春秋2014年第3期


进入 高放 的专栏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306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