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随中国青年领导干部访问考察团,先后到东京、福冈、北九州、熊本、大阪和京都等地政府机构、企业、研究机构、学校、农场和普通家庭调研考察,与一些日本政治家、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负责人、企业家、小学校教职员工、农场主和市民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对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环保、文化、社会等方面有了一些直观、真切的认识和了解,感受和体会颇多。
一、高水平的环境保护和良好的国民环保意识
初到日本,第一印象是无论机场、道路、办公室、商场还是家里、宾馆,都非常清洁、有序,建筑和设施不一定新,但很干净,维护得非常好。后来随着考察的进行,通过认真观察和交流,我对日本的环保情况和国民环保意识有了更深认识。
日本在1950年代前后工业化迅速推进过程中,也出现过严重环境污染(日本称公害):大量公共环境事件爆发,江河湖海水质变差,一些地方连大肠杆菌都无法生存,大气污染严重,遮天蔽日,国民深受其害。以1050年代中期水俣事件为转折点,日本从上到下,从政府到民众和企业,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制定和完善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质污染防治法》等众多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提高了环保标准和处罚尺度,从源头规制和管理污染,用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促进企业加强环保的积极性和环保节能产业的发展,通过严格的政策执行和持续不断的完善,使整个环境得到了恢复,不仅是肉眼所见的清洁卫生等表面的东西,还有企业清洁生产、高标准的环境监测和指标体系、完善的食品卫生质量监测和指标等都走在了世界前列,这样,帮助日本在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保持了环境的优美宜人。
我们参观的北九州市就是一个从严重污染的工业城市演变为经济高度发展、环境优美宜人的典范,习近平副主席去年访日曾专程到该市考察环保产业。该市是日本四大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新日铁的发源地,有TOTO、住友化学、旭化学等世界著名企业。通过环境治理和发展环保相关产业,该市不仅保证了经济的发展,也很好保护了环境,并且把环保产业发展成为城市的经济增长点,成为闻名世界的环境示范城市。
日本国民从小接受环保知识和理念的教育,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就有相关课程和实践活动引导熏陶培养树立环保理念和习惯。我们参观的北九州曾根东小学根据其学校所处地理环境设置了环保课程,帮助孩子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友好相处,学校还定期组织环保活动,设立环保教室,寓教于乐,生动而不是向孩子灌输环保知识和理念。学校的规划、建设也尽力做到环保节能:教室墙体由师生们种植的绿色藤类植物覆盖,避免太阳直接辐射升温;因地制宜架设太阳能电池,解决了一部分能源问题。通过这样的教育,日本国民培养了很好的环保意识,自觉按照垃圾分类处理日常垃圾,遵守各项环保法律。在环保标准严格的水俣市,垃圾回收分为23类,居民必须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做这件事,尽管没有处罚措施,但大家都自觉自愿遵守,让人感叹其国民环保意识和公民责任感之强。
今天的日本把环保节能产业作为经济复兴的两大战略性产业之一来发展。我们参观了松下集团,了解了其环保节能措施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情况。松下名誉会长谷井昭雄先生带我们参观了松下的家用燃料电池项目,这个产品已实现了商业化生产,它可以大大减少电力输送的损耗,极大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减少碳排放,是一项极有前途的创新家用产品,尽管目前由于其价格太高还没有被大规模生产使用,但我预计这将成为未来家庭中很重要、很普遍的设施,会成长为很大的产业。
日本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加强环保工作、发展环保产业,变压力为动力,值得正在快速工业化、现代化阶段的我国学习;日本注重国民环保教育和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对我们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很强借鉴价值;日本企业着眼长远,不惜大量和长期投资发展创新型的环保节能产品,值得中国企业思考。
二、中日关系的“父子、夫妻、邻居”三种比喻
这次访日我们先后与前任国会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现任议长横路孝弘和外务省副大臣伴野丰进行了交流。河野洋平在致辞中以父子渊源和关系形容中日关系。河野前几年患很重的肝病,他儿子移植了一半的肝组织给他,才使他健康地生活到现在。一次儿子和他开玩笑说,是他延续了父亲的生命,河野反驳说当初没有父亲给予他生命,哪有儿子呢。父亲和儿子的话都对,都说对了一部分。父亲给了儿子生命,后来儿子冒危险捐肝给父亲,又帮助了父亲。就像中日两国,日本的文化源于中国,中日两国上千年的交往中,日本从中国学到了很多东西,没有中国就没有今天的日本文化;19世纪末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开始领先,中国又开始向日本借鉴学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等方面。两国渊源久远,关系难以割裂。
伴野丰用夫妻关系形容中日关系。他说,他和太太关系很好,但有时两口子也吵架,一开始都很生气,但后来一方做出示好和道歉举动,另一方良性回应,这样双方又言归于好,夫妻毕竟是夫妻。中日关系就像夫妻,尽管有时吵架失和,但这一关系不能改变。一方首先主动道歉妥协,做出示好的举动,争取对方的原谅,对方就应原谅对方,恢复双方的良好关系,这对双方都有利。
横路孝弘在谈话中回忆起上世纪六十年代他第一次访华时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周总理说的话他还一直铭刻在心:中日一衣带水,互为邻居,友好相处、互惠互利对彼此都是最好的选择,中日关系的未来关键在青年,责任在我们身上。
几位政治家话中对中日关系“父子、夫妻、邻居”的三种比喻,使我们看到了日本主流政治家对中日关系的良苦用心和理性思考。临走前一天,我们特地到京都岚山----当年周恩来总理早年留日写《雨中岚山》的地方悼念总理,天正好下起了小雨,雨中追忆周总理,想起我国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创的中日关系,更增添了我们的责任感。
中日两国领土相邻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不能选择。两国历史渊源深厚,交往频繁,都是在亚洲乃至世界影响很大的国家。两国经济社会互补性强,尽管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但求同存异,建立战略互惠邻国关系是双方的理性选择和必要目标。两国关系处理好了,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稳定周边局势,塑造有利的国际环境,避免在国际战略格局中为别国坐山观虎斗,在战略机遇期更好地实现我国的发展目标,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如何在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处理好中日关系,增加互动、增进互信、增强互惠,是我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加强双边多层次的交流、增进了解和互信是处理好两国关系的有效途径,要更多地重视经济交流、文化交流等民间交流。据了解,在日本现在学韩语的比学中文的人还多,这是由于韩国对日文化交流很成功,韩国电视剧、电影、明星等在日本深受欢迎,这一方面促进了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日本民众中树立良好的国家和民族形象,增强亲和力和感召力,打造国家软实力。
三、出色的城市交通管理
在日本印象很深刻的是道路都不宽,单向两车道居多,市中心很多地方甚至是单向一车道,车也很多,东京有汽车1000万辆,也没有限号限行措施,但基本不堵车,车辆行驶速度很快。这深深值得刚刚进入汽车社会的我国特别是一些城市管理者思考学习。
我想日本的城市交通之所以如此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注意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保证公共交通的便利。地铁、公交很发达,到市中心选择公交更方便快捷,经济手段的使用也约束了人们自驾车前往市中心,因此减少了车流量。城市中充分利用相互贯通的楼宇间走廊和通道,也疏散了大量地面车流人流。
2、驾车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熟练的驾驶技术减少了拥堵的诱因,提高了平均车速。驾驶人有良好的交通意识:不加塞,不胡乱变线,不违规超车……这些都减少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有利于车流的有序性。当然,这是有关部门长期、有效的交通知识教育和管理的结果。
3、城市道路和交通标识设计合理,有利于引导车流和驾驶者。
4、严格限制路边停车,保证道路空间。城市路边很少有停车的现象,不像我国一些城市的路边停满了汽车,整个城市像一个大停车场,占道阻碍交通,路修再宽也堵车。停车的困难和处罚的严厉,也约束了驾车人驾车前往市中心的意愿。
5、车况普遍较好,能保证车辆行驶速度和低故障率。
原因还很多,我主要想到了这几条,这些我国的城市不是做不到,而是没去做。一流的城市道路交通和设计反映了城市管理水平,这需要高素质的人和很高的管理水平,也需要细节管理和严格的执行力,这是我国城市管理者所缺乏的。
四、财富和节俭意识
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日本经济快速崛起期,欧美发达国家也普遍反映和批评大量出国旅游购物的日本人炫富,热衷奢侈品,到欧美国家狂购扫货,不论价格和是否适用,行为招摇,但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日本国民已基本除去了那种浮躁心理。
在日本期间,我们到过多个城市,路上基本没见到欧美豪华车、大排量的越野车和MPV,基本是小排量的小型车。经过了解,原来,普通日本人已不将汽车等当做判断人是否事业成功的标志,车只是代步交通工具,安全节能环保就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国内到处可见到大排量的欧美豪华轿车、越野车,一些欧美日汽车厂商专门为中国消费者设计制造了加长版。令我们怀疑丰田、三菱的大排量越野车是否主要以中国市场为目标。这种不理性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与我们国家的国情和今天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全社会一起来纠正这个问题,政府要出台相关法规政策扭转这一怪象。
在日本我们多次参加高层次的宴会,但菜式都很简单,或者是自助餐,或者是日式套餐,简单明了、清淡保健,够吃就行,很少浪费,既节约,对身体也有好处。不像国内有的应酬,动辄一桌菜,山珍海味、鱼翅燕窝,完了还剩很多,浪费很大,也不利身体健康。
虽然日本经济泡沫已破灭20年,但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居于世界前列,日本国民仍然很富有,生活影响不大。我们访问的日本家庭,基本属于中产阶级之上的,但到他们家里造访所见,与他们交流所谈,他们的财富意识都比较理性,节俭意识都很强,没有今天国内一些先富起来的人那样挥金如土、奢靡浪费的不正常心理。
在中国经济崛起并仍继续在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们需要倍加冷静,调整心态,勿忘节俭传统,毕竟从人均GDP、人均国民收入来看,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从人均资源看,中国是穷国,要切忌宣扬、崇尚奢靡的生活方式,鄙视摆阔炫富行为,防止金钱拜物教。
五、房地产问题镜鉴
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是经济长期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时日本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情况和我国目前很近似,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另一方面,日本在解决国民住房问题方面,做得很好。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数量大,人口密度高达一平方公里343人,比我国更为严峻。但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日本仅用国土面积的3%,就很好解决了居民的居住问题。大多数家庭都居住在独立的低层建筑中,住房条件较好,价格相对今天的国内也不高。我们造访的一家,居住在福冈市,地段不错,福冈是日本大的经济中心之一,环境也较好。这家的房是1985年买地自己盖的两层别墅,有一个车库和一片小花园,使用面积大约250平米,市价(包括土地价格和建造价格)300多万人民币(按目前汇率计算),当前也是差不多这个价,没涨没跌,远比北京、上海的房价便宜,对于日本国民收入,完全能够为普通老百姓接受。
日本用较少土地,合理价格,解决了大部分老百姓的住房问题,我觉得他们主要采取了几方面措施。
一是科学规划用地和住宅小区并严格执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二是老百姓可以自己买地建造住宅,只要按照规划,请有资质的公司来建造,不用非得由房地产公司垄断开发权,控制定价权,肆意剥夺消费者。
三是地方政府不与民争利,地方政府不通过垄断一级土地市场谋取高额利润。
四是住房市场充分、有效、有序、公开、透明的竞争,形成了合理价格。
日本比我国的地更紧张,收入更高,城市化水平更高,理应房价远高于中国,但事实上日本同比地段的房价并不比中国高,日本老百姓的住房条件也高于我国。一对比,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凸显房地产泡沫和问题的严重。居有其屋是中央提出的目标,住房是准公共产品,中国自古以来把住作为生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安居乐业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前提,我们应该对房地产问题从源头和各个环节反思,调整不合理的方面,尽快解决好这个问题。
六、社会管理的精细化和以人为本
在日本,只要注意观察,很多细节能让人感觉到社会管理和运营的精细化和以人为本。在此我举一个小例子。日本城市绿化很好,但是大块的单纯草坪很少,因为草坪费水,养护成本也很高,绿化多是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植物群落,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从苔藓、草、灌木到树,很自然的生长。树上的落叶不用专门清除掉,这样每年既要花很大人力来扫除落叶、收集、运送、处理,不仅费钱,还大大增加了垃圾处理量,也不利于土壤的自我循环,叶落归根,树叶也是很好的生物肥料。一点一滴,体现了城市社会管理的精细和科学。
另举一例。城市交通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行人的路权和安全,有效分隔了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尽量使过马路、交叉路口和立交桥的行人方便、快捷和安全,并且通过巧妙的道路设计,减少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交叉,既保证了行人的安全,也减少了交叉路口的等待时间。
我们到日本小学校参观,看到小学生的书包不像国内学生那么大、那么重,书没有那么多、那么重,孩子们自己背着书包上学放学,很多小孩子没有家长接送,完全是自己上学放学。这一方面说明日本的治安和交通状况好,孩子上学放学路上没有风险,另一方面也说明日本小学生的课程压力没有国内孩子大,负担没有那么重,日本的教育管理比我们强。这点值得我国教育行政机关深思,如何让我们的下一代更快乐、更健康地成长,不背负不合符他们年龄的压力,这是我们庄严的责任,也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在国际竞争中不输在起跑线上。
再例如,吸烟有害健康已被科学证实,在日本吸烟被严格管理,公共空间和室内是不允许吸烟的,但为了满足吸烟者的需求,在一些室外和通风良好的地方,设置了吸烟场所,有烟灰缸的地方可以吸烟。吸烟者不影响其他不吸烟人士,不仅仅是一种尊重,也是为了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和公共卫生水准。我国香烟产业产业链长,烟民众多,一些烟厂还为了盈利不顾法律规定,做广告和变相广告吸引人香烟。国家因为香烟产业的巨大利税和解决就业和部分农民收入问题,在产业政策上采取了模棱两可甚至是鼓励烟业发展的导向,这不利于改善国民整体健康水平,也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有影响,权衡长远和短期、全局和局部利益,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做出相应政策调整,改变目前自相矛盾的政策取向。
社会管理很多方面不是不可为,而是没有想到,或者想到了想不想为。我国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推进,社会管理有了长足进步,各项基础设施硬件也已具备,接下来更多的是需要精细化的思考、分析、设计、管理、营运,更需要的是全面、切实的以人为本的管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建成现代化的国家,国民的幸福感才能越来越高,国家才能富有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