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道:教育官员对国学经典要有敬畏之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036 次 更新时间:2011-01-04 21:47

进入专题: 国学经典  

罗道  

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历经曲折与磨难,其中最大失误之一是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连根拔除,流传了几千年的人伦教化一朝尽毁,使得人生失去价值意义,社会失去道德底线,行为失去是非标准。至于将传统与现代化对立起来,更是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界的重大迷思,反观今日,无论是东亚还是欧美,最先步入现代化的并非那些毁灭民族传统,而是成功将民族传统与现代性对接起来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全面否定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现代化。西洋文明的道统是基督教,欧美诸国在创建现代国家的过程中不但没有对它进行文化大革命式的全盘摧毁,而是通过新教运动使之进一步融入当代生活,与宪政和科学并成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儒家的核心是其心性之学,主要功能是启迪人的道德自觉,培养人自省迁善的向上精神,灌输基本的人伦之道和礼仪规范,从而使人有安身立命之地。心性之学在中华文明中的作用如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欧美和伊斯兰文明中的作用,是民族文化的命脉之所在,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心存敬畏。

最近山东省教育厅要求学校不得让学生读《三字经》之类蒙学经典的全文,理由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如果此说出自学者或者民众之口,我没有任何意见,那是个体思想的自由表达。但是,如果此话出自行政官员之口,则必须进行辨析。正如一个哲学家所说,民众才是文化选择的主体,任何有益的文化传统都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自然形成的,绝不是长官意志的产物。行政权力直接干预思想文化,充当文化的裁判官,必然导向文化专制,这是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也是山东教育厅“敕语”的要害之所在。

因此,我认为山东教育厅的表态是十分不当,首先,山东省教育厅无权诊断国学经典中的精华与糟粕之所在。教育厅是一个行政管理部门,以服务教学为天职,他们的真实身份是人民和教师的公仆,至于应该向学生们讲授哪些国学内容这样的大事,理应有精通传统文化的学者来讨论提议,由人民代表大会审查通过,完全不在教育厅的职责范围之内。其次,我更不认为山东教育厅有足以甄别国学经典中的精华与糟粕的专业水准。国学传统源远流长,经典博大精深,皓首穷经的儒者尚不敢对于其中的内容妄下断语,况忙于一般行政性事务公务员乎?诸位公务人员当年或许在学校读过一鳞半爪的国学常识,犹如水果地皮,浅尝辄止,数十载的官场异化,早已把老师的教诲置之于九天之外,竟来大谈国学的精华糟粕等等,实在不妥,只是暴露了权力的无知与傲慢。再次,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我小时候的《语文》课本,通篇是歌颂文化大革命的假大空话,充满着“就是好!”之类的呓语,如果教育厅诸公果能甄别精华与糟粕,那时干什么去了?《三字经》流传了七百年,《弟子规》流传了近三百年,《论语》流传了二千五百年,将来还会继续流传下去,教育厅诸公编写的“精华”,最长的流传了多少年?近来,不断有人揭出现行学校语文课本造假的内容,这是不是最大的糟粕,诸位是如何把关的?

另外,我听到一种说法,说是山东教育厅此说的真正目的在于推销自己编写教材以牟取垄断之利,果真如此,则其性质就不仅是无知与傲慢,而有利用公权力谋其私利之嫌,属于恶劣的腐败行为,恳请司法部门调查后处置。

我打开《三字经》,想从里面找出一些糟粕,结果只找到了一个:君臣关系,体现在下面两句话中,“三纲者,君臣义”,“君则敬,臣则忠”。即使如此,我还是要选用历史上的《三字经》,而不会选择教育厅钦定的改本,但我会向学生们说明,君为臣纲是一种历史上思想,现在的领导人已经是老百姓的公仆了。至于改动经典,我以为还是慎重为好,除非你确实是学究天人的宿儒。

近来到马来西亚进行学术访问,结识了一批在中小学传播《弟子规》、《三字经》和《论语》等原始儒家经典的教师,此项工作已经进行了数十年,范围涉及数百个学校,由于德育教育的效果明显,以至于马来西亚政府已经同意在非华人的穆斯林学校开展儒家经典教学。马来西亚是已经完成民主转型的国家,那里的言论和思想均有充分的自由,难道他们不如山东教育厅的官员更加开明和理性?噫!山东教育厅的糟粕论可以休矣!

    进入专题: 国学经典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8201.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