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上台以后,执政当局为了表示他们的高明,总爱用“陈水扁做不到的事”来说明自己的成绩。
“陈水扁喊了8年,两岸直航、陆客来台观光都做不到,马英九做到了”。两岸两会复谈,达到多项协议;两岸签署经济协议(ECFA);连战参加APEC会议;台湾以观察员名义参加WHA大会;近日,新加坡与台湾宣布,同意开展探讨经济合作协议的可行性,双方将在今年稍后会商相关事宜。这些更是陈水扁做不到的事了。此外还有一些事,如台中县市合并升格、米酒降价,台湾媒体也作为“陈水扁做不到的事,而马英九却做到了”的实例,似乎以此来表达“今非昔比”的新局。
当然,如果马英九能够做到很多陈水扁做不到而对台湾人民、对两岸人民有利的事,我们是乐观其成的。如果要去做连陈水扁都说“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的事,或对台湾人民、两岸人民、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没有好处的事,那就不要因为是陈水扁做不到的事,而硬要去做了。
有些事是可以做的,但要看你用什么办法去做。正确的办法可能达成正面的效果,不正确的办法可能适得其反,达成负面的效果,那是大家所不愿意看到的。
最近几天,发生两件事,值得加以考察。
7月30日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表示,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和撤除导弹等问题都可以谈。这本来是回答台湾民众十分关心的问题,表示我们愿意谈的立场,这应当是一件好事。因此有的台湾学者给予肯定,并认为这是一个善意的举动。
可是我们也看到有这样的回应:
一是认为这是大陆在“促谈”,企图打破“先经济后政治”的承诺,迫使台湾开始政治谈判。这完全是误会。大家都知道,两岸还处在“先经济”的阶段,“后政治”的时候还没有到来。
二是要大陆自己“放弃”军事部署,主动撤除飞弹,只有这样台湾人民才会感受到“中共的善意”。有人指出“撤飞弹需要的是行动,而不是谈判”。按照这种说法,似乎像这样重要的事情可以不必经过两岸协商,就可以办成了。
8月4日台湾陆委会主委赖幸媛“公开呼吁北京废除武力对台的法律”。她代表台湾当局提出这一政策主张,理由是因为“北京单方面有急迫感”,“近来不断放话推动两岸政治谈判”。我不知道她的依据何在?是谁在“放话”?是谁有“急迫感”?你能拿出证据来吗?代表大陆官方发言的人,有谁说过这样的话?如果说是误解,你们的决策当局与智囊恐怕也不会感到好受吧。理由之二,是因为部署飞弹与“反分裂法”都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障碍”,大陆必须“政变思维,调整政策”,因此,这两件事只要大陆自己“放弃”“废除”就可以了,不需要两岸协商解决。
这两件事,明明都政治议题,都是目前两岸“搁置”的难题,台湾方面现在既然不打算协商政治议题,就不应当去提它,可是他们却一再提出政治议题向大陆进攻,先是撤除飞弹,现在又针对“反分裂法”。这样,究竟是谁在提出政治议题,又不想通过协商谈判解决问题,大家不是看得很清楚了吗?
单方面把大陆的某些政策定性为“障碍”,就等于把两岸关系发展的障碍全部归咎于大陆一方。如果大陆也把台湾的某些政策定为“障碍”,把全部归于台湾方面,两岸缓和的局面还能维持下去吗?
从这两件事可以明显地看出,台湾方面目前正在采取进攻的态势,而且咄咄逼人。他们想用这种办法,迫使大陆“自动放弃”,而不启动政治议题的协商,企图“不谈而屈人之兵”,看来是一个高明的策略,可是它却与坦诚相待、平等协商的两岸相处之道相距甚远。显然,这样的做法,已经制造了这样的舆论:只要大陆不主动撤除飞弹,不主动放弃“反分裂法”,就是没有诚意与善意。这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只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对大家没有好处。如果要用这种办法,迫使大陆撤除飞弹、废除“反分裂法”,要做到“陈水扁做不到的事”,手法并不高明,后果更不堪设想。
两岸有责任心的学者都认为两岸当局都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局面。为此,台湾学者赵春山教授提出:“我们认为,两岸只有建立一套共同的游戏规则,才有可能使双方的关系,朝向全面正常化的方向发展”。我完全赞成他的这一观点。我呼吁:两岸之间要多一点诚意,少一点谋略,还需要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规则。这样,谁有诚意善意、谁是谁非,两岸人民以及国际公众就会有一个公正的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