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君:那使人忧伤的是什么?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071 次 更新时间:2010-11-23 22:37

进入专题: 《律师文摘》  

赵国君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我的“两面”:一方面对自清末以降至民国时代法治建设的成就感叹不已,另一方面又对1949年以后直至当下的历史满怀忧虑。

沉湎于过去的历史,反思当下的法治建设,我认为应该向民国法律人学习的地方太多:先贤们追求司法独立、民主共和的勇气和智慧是至今也无法逾越的高峰。施行于台湾的“六法全书”已有60多年的历史,真是“填一字太多,减一字太少”的精品之作,代表着百年来最高的立法成就,“新新中国”却把它贴上意识形态的标签一概地废除了;民国的基层官员考试必须要考的科目是法律,如今我们的官员全是组织选拔任命,就是考试也“党义政策”之类表忠心的鬼画符,连他自己都不信,法律乃最需要之科目,执政之常识,没有了这项,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执政者?那个年代,司法独立的共识几近达成,司法独立的前提:政治的分立也在不断的实践中,固然由于种种原因,政治并没有为法律开拓出一方净土,但政治、政党与法律的分离在不断强化中,司法独立是有共识的,如今呢,我们是党领导下的司法,明显的不通,但缘于恐惧我们连表达知识的诚实都是不可能的,反对不得。民国时代袁世凯作为最高决策者还可以明令政党党员不得做司法官,赵士北还可以说说“司法无党”的话,上海的司法官可以给国务总理发传票要其前来应诉,如今有谁能?有谁敢?再看看那时候的司法总长们,从梁启超、许士英、张耀曾等等,一个接一个的建议,一篇接一篇的论战,都是为怎样建设一个独立的司法体制而努力的,那是新民之下的公民行动,也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灿烂气象。反观现在的衮衮诸公,你看他住豪宅,讲官话,宴宾客,把活人往死人里整,哪里有一点法律家、司法官员的影子,不就是官僚吗?如果无知做个官员也就罢了,可是学过几天法律的,也知道民国时代法律人是怎么个活法做法的,再这样不知廉耻可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作为一个职业,一种事业,民国法律人是为着一种共识而努力过的,也是有一种理想在的!我敬重他们艰辛的努力,更在意那种理想主义的气质。

道统不在,忧伤,理想已绝,忧伤,如何续接道统,恢复理想,争一分法律人的尊严,何其忧伤!抚今追昔,“厚古薄今”,感念于法治传统的断裂与消亡,是我最大的忧伤!

在这样一个犬儒横行,司法可以为一切服务的时代里,坚守法治理想、自由精神的人可是太少了,但是国栋兄和他的《律师文摘》做到了,并且一直做了五年而不从俗,而不归顺,而不灭顶,着实让人感佩!

五年来,《律师文摘》由一朵无名野花而成遍开四方的片片花圃,有氤氲的春色,摇曳的芳资,清化着律师的环境,昭示着法律人的品格,奇峻幽香,傲岸不阿,无论为人为文,即便在整个出版界、知识界也是一朵奇葩,一道风景,这道风景一如国栋先生自身的形象:峭立独行、刚毅木讷,那一根筋的劲儿啊,我们看在眼里了。

我是文摘的守望者,没有深入过“虎地”半步,但对它是那样的感到亲切和熟悉,不但因为它的学术顾问和中国律师观察网的大多重合,精神谱系本自同根,而且也是它的一个追随者和学习者。想我半路出家做法律事业,没有学院的训练,先天不足,是那种只能背后苦读而紧追不舍的人,如此仍倍加惶恐。恰是律师文摘丰富了我的知识面,增进了我的理解力,它是我做律师观察的底气和榜样,大有离了它心里就没底的感觉。手边一册,枕边榻上,顿入大千世界,无人之境,只看得目光迷离,“法眼”昏黄方能作罢,阅读思辨之美,于心有焉。

我喜欢律师文摘,不仅于知识,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它是有一种精神的,是弘扬着一种理想的,这种精神和理想也正是我所苦苦追寻的。

《律师文摘》在拯救着一种常识。提到律师,如今的我们特别爱讲故事,爱说说张思之大律师,民国人物,故事里的事加上已经年届八旬的张老都是“前朝旧事”,而我们自己已经不知道飘落到哪里去了。我们会有理由,也会有慨叹,但基本是裹胁在生活的洪流中,遵循着潜规则,谴责着明规则,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饱受着“冷眼和老拳”,至于到底什么是律师?是说得出做得很不像样子的职业。在这个方面,《律师文摘》通过梳理历史,还原真相,做着追寻律师传统的努力,使常识浮出水面:律师要为权利而斗争,要与权力而斗争,不但做一个真正的律师,还要做优秀的律师,走向政治,其中意绪何其精准!

常识的沦陷一般是由于谎言和恐惧,如今再加上温情脉脉的利益,更是欲罢不能。《律师文摘》言其坚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看是做到了,仅就它五年来不屈服、不妥协的态度就做到了,他们以自己的言说叙述着为律师者的常识,无论是法律的素养、业务的技巧,人文的关怀,文摘同仁保持着极为冷静、温和、固执般地坚持做着恢复常识,拯救常识的工作。它仿佛在告诉我们:还是有一种传统在的,也应该是有一种追求的,也仿佛有一种可昭示的忧虑在提醒着业界同仁:真正律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它的法学修养、职业技能、人文关怀、社会责任在哪里?

同时,《律师文摘》也是维护着一种尊严的。尊严是律师的,也是法律人的。文摘的选编者以坚定的立场,明确的取向还原着历史,回顾着过去,弘扬着法律人的职业理想,这种尊严应该来源于对法律的确信,也来源于律师古老的传统。

国涌兄的文章说要追寻律师的传统,写得好啊,律师在民国时代是为我们做出过榜样的,能够为后来的人所敬重和欣赏的是:作为一种职业,他们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并且能够坚持以法律为志业,不惜一切为权利而斗争,所以,才有那么多神采飞扬、铮铮铁骨的佳作。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今昔律师的对比让人感慨万端。一再被提及的施洋律师是为了维护工人权益而殒命的,如今的律师能够如此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参与到如此广大的“群体性事件”中去是要被指导的,是要被有司知道的,甚至需要国际势力知道以保命的。周立太,那个固执为民工打官司的律师的情况怎样呢,有谁像施洋律师那样给他礼赞和帮助吗?还有史良,那个曾经掷地有声地说出“我绝不会出卖自己灵魂的”的民国时代的“七君子”之一,著名的大律师,“新新中国”时代又做了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呢?

我们失落了民国时代的理想,也丢掉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尊严,恶的政治在于它要打掉人们的道德自信与知识自信,甘愿自我作践,自我出卖以求生路,对此,我们应该存一分理解与同情在,不必苛责,可是现在还有什么理由呢?在经历了三十年的禁欲之后,紧接着的是近三十年的纵欲,所有人都跳向了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律师制度恢复了,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可律师职业的传统和伟大理想在哪里?那种凭着职业的特性所应有的规范在哪里?那种凭借着规范而服务社会的职业道德在哪里?那种凭借着职业道德而努力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在哪里?那种基于责任而走向政治参与社会事务的情怀在哪里?在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时代里,我们同样对年轻的中国律师存一分理解和关爱,要善待与呵护他们,但是我们也应该有一分严肃的清醒、一种“想象的焦虑”:应该续接法律人的传统,恢复律师的职业理想。

在这个方面,《律师文摘》让我看到了希望,那是一种为了维护法律职业共同体尊严的努力,不卖、不盲,不私,不党,保持了自身的尊严,有着自己的主见与坚持,正是我们律师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我不知道国栋兄坚持做《律师文摘》的精神动力是什么,但我分明感受到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气质,那种理想主义也是几代法律人挥之不去的梦想,这个梦想比一切官话和昏话来得更质朴,法律有自己的边界,不容玷污,律师有自己的操守,岂能被强奸?

今天的环境,半是恐惧半是诱惑,一个能够坚持自己理念不动摇的人多少有些异数,在一个过于世俗化的社会里坚守某种理想会显得过于悲壮,如果不是过于可笑的话。

五年前,当国栋兄作别《中国律师报》着手打造《律师文摘》的时候,该是背负着怎样的期望和理想?我自己做律师观察就有被别人讥为骗子的恶谥,可是想到国栋兄那早生的华发,还有“那些一根筋的朋友们”,楞是不肯就范、屈从,在各自的领域不肯沦陷、逃亡,使得繁华浮动的世界里多了一份峥嵘峻峭,特立独行,我就很有力量。

想到律师观察网开通的时刻,不善言辞的国栋兄对我倍加鼓励和支持,话不多而情切切,言不繁而意融融,使我力量倍增,信心大长。在以后的每期论坛上更见兄长身影,素衣孤影,像个卖货师傅一般拿着他的心血文摘配合着我的论坛四处分发,每一次都力求扣住我的主题,其情其景,令人感念不已。

国栋兄的背影是孤独的,内心却是强悍的。他为出版忙,为生计忙,赔本赚吆喝地坚持了五年,清寒而不失本色,真正做到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而一旦稍有转机,马上善心捐助,回报社会。利禄功名之徒,可能如此吗?

但律师文摘又是不孤独的,它后面延续着的是几代人的法治梦想,也汇集着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他既是张思之、江平老一辈法律人精神的延续之地,也是更多现代法律人的才思涌动深切寄予的家园与净土,它的组成人员越来越多,支持单位越来越多,读者越来越多,真是大有影响和希望。

张思之律师说,律师是最应该自重的职业,“析万物之理,判天地之美”,没有一种信仰做支撑是远不能胜任的,我们的忧伤在于,怎样寻求这样的信仰?怎样能够有尊严的生活?

人家纪念的时候都说好话,我也说了不少好话,但骨子里,还是忧伤的。忧伤在于尽管我们知道连瞎子也能看到道路在哪里,但历史的巨石横亘于前,癌症的细胞弥漫四方,活着是命数,也是考验,法治建设的艰难使得所有为之努力的言行多少有些悲壮,充满了理想色彩,因为,法治还没有得胜。

但是,看到文摘朋友们五年多坚忍不拔的努力,看到中国律师虽步履蹒跚却不乏稳健成熟的脚步,我大可不必太过悲情。法治是没有得胜,但关键在于得胜的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某种成功,只要所有坚韧顽强的努力在继续,只要有人在坚持,健康的社会细胞必然能够战胜那种吞噬一切的癌症细胞,臣民也定将站立起来而恢复起公民的身份,得胜的是一种希望!

    进入专题: 《律师文摘》  

本文责编:xiaol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民权理念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742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律师文摘》创刊五周年系列纪念文章之二十二,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