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6日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回顾和纪念这30年,1988年的蛇口风波不得不谈。蛇口风波表明了个人权利、私人财产权利和市场权利在中国的扩展。希望深圳能够继续发扬当年“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我们中国的文明,中国的软实力,存在一个不足,就是长期以来缺乏以人为本、独立思考、坚持真理、自由平等、民主宽容的健全个人,以及与此相关的制度设计和法律条款。总之,个人无足轻重,国家和集体才是一切。
1989年下半年,袁庚托人带话给我:要经得起风浪,保持镇定,有什么难处请来找我。
为什么袁庚捎这些话给我?是因为我跟蛇口风波的关系。
1988年1月13日晚上,蛇口青年与来自北京的三位教育专家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这就是著名的关于“淘金者”的辩论。后来媒体把这场辩论称为蛇口风波。
专家在演讲中说,来深圳的有两种人,既有建设者,也有淘金者。什么是淘金者?有些人来深圳是为赚钱,看上这样一个经济非常活跃的地方,为了个人的利益到这里来,图这里生活好,工资收入高。这个动机是不对的,特区不欢迎淘金者。个人价值只有在群体价值中才能得到体现,应该把国家放在第一位,不然个人价值就很难体现。所以青年人到深圳来,到蛇口来,到底是为了享受还是为了创业?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假如是为了创业而来,那就是好样的。如果为了挣钱享受而来,那是很危险的。
但是青年人发言说,希望老师不要讲那么多空洞的词。创业和淘金,在人身上是交织在一起的,不那么容易分清楚。我们到深圳来为什么不能赚钱?淘金者赚钱但没有触犯法律,而且也为深圳建设出了力。比如个体户开餐馆,为了谋生赚钱,但他也上交税金,方便群众,有什么不好?我们很赞成深圳报纸上说的话:蛇口的一切都是淘金者的血汗浇筑。
双方就此展开了激烈争论。一位教育专家质问一位青年:“你认为你做的一切和你个人的价值是属于你自己的吗?”这位青年回答:“当然是这样!”专家问:“那你为什么工作?”青年回答:“第一为生存,第二为安全。首先是为生存我得干活,我觉得中国有些东西挺虚伪。干就是了,做完之后看效果。你非得分清楚是不是为淘金干什么?”
这种面对面的激烈争论,是教育专家在各地演讲没遇到过的。
恼羞成怒的专家对一位青年说:“敢不敢把名字告诉我?”
座谈会第二天,专家们就点名把蛇口青年的话写成内部材料,上报中央和有关单位,说蛇口青年在会上“突然发难”,有“明显的错误言论”,“整个气氛是嘲弄的,甚至是敌对的。”这个报告给蛇口造成了恶劣影响。
1月13日辩论之后,一些消息灵通的地方报纸如《羊城晚报》、《天津青年报》、《南京日报》报道了双方的争论,引起了关注。
当时我在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工作。看了各地报道之后,觉得这场辩论的内涵,突破了座谈会的局限,它表现了不同的体制、思想观念和历史走向的冲突。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起来之后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是必然会发生的。
由于这场争论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1988年6月,人民日报评论部派当时在评论部实习的中国社科院研究生曾宪斌采访此事,并于8月6日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他写的《蛇口风波答问录》一文。文中介绍了蛇口风波当事人及社会各界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这篇文章报道的当时蛇口领导人袁庚的话引起了全国关注。袁庚说:“有两点可以表态:一,既然不是到这里来传经送道,就不能只允许一家之言,既然是座谈,就大家都可以谈。我们还是要提倡,不论是谁,不论什么流派,什么观点,只要不反党,不搞人身攻击,都可以让他们在这里发表,在这里交流。有一点要讲清楚,我们不欢迎教师爷式的空洞说教,听不得不同意见,甚至要问你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这种作风连我这个老头都不能容忍,青年人是不会欢迎的。二,我非常赞赏这句话: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这是保卫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的神圣权利。所以,对那位被追问姓名并上了什么材料的的青年人,我们一定要加以保护。即使他的发言有什么不妥,也不允许在蛇口发生以言治罪的事情。”袁庚的话,受到了改革者的欢呼。
8月8日,人民日报在第三版开辟了“关于蛇口风波的议论”专栏。报社指定我负责编辑这个专栏,要我每天从来稿中编辑两篇观点相左的文章,第二天见报。从8月8日到9月14日,这个专栏连续刊登一个多月,结果引发巨大反响。
人民日报共收到1531件来稿,266件支持教育专家,占全部的17%。尽管如此,我们在专栏里发表讨论文章时,是一对一,即一篇支持专家,一篇支持青年。这是照顾了专家。但三位专家对人民日报仍然非常不满,认为人民日报倾向蛇口青年,因此到处告人民日报。
后来,由于种种缘故,人民日报的专栏被迫停止。这之后,1989年3月,我在《文汇月刊》发表了4万字的报告文学《蛇口风波始末》,并且编辑出版了《蛇口风波》一书,书中收入110篇文章。这些文章是从1531篇来稿中选出来的,也算是这场讨论的结果。
1989年下半年,一些人公开发表文章,批评人民日报的蛇口风波讨论,并且指责蛇口青年。我自然也受到很大压力,袁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派人给我捎了那些话。
多年以来,我一直想,蛇口风波在改革开放的精神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蕴含了未来中国发展的重大主题和基本线索。遗憾的是,对这场辩论蕴含的历史要素,一直未能进行充分的思考与解读。
当时及后来的舆论,对辩论双方是这样评价的:一方思想陈腐,空洞说教,另一方求真务实,自主创新。这个评价当然没有错,可是没有看到争论背后更为深远的要求和走向。其实,蛇口青年在发言中,表达了个人权利的扩展,私人财产权利的扩展和市场权利的扩展。这三条,正是宪政民主的基础。
个人权利扩展
蛇口青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在教育专家面前据理力争,震动了全国。为什么震动?这是因为,在教育专家面前,潜规则是你只能服从,不能反驳。即使提问题,也不能提出实质性的不同意见。就像当年蛇口区团委副书记谢鸿所说:“三位老师的观念有些与蛇口人实在想不到一块,没想到几位老师把问题看得那么严重。这几位老师可能总是听到掌声、欢呼声,不习惯这种讨论问题的方式。”
这不能不使我们想到,我们中国的文明,中国的软实力,存在一个不足,就是长期以来缺乏以人为本、独立思考、坚持真理、自由平等、民主宽容的健全个人,以及与此相关的制度设计和法律条款。总之,个人无足轻重,国家和集体才是一切。在这种思维定势下,集体规定个人,决定个人;个人受制于集体,从属于集体。这虽然维护了集体的权威,却忽视了个人权利。
这种意识形态,与计划经济体制相辅相成。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个人所需的一切都由集体承担和提供,所以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但是进入市场经济之后,这种片面的认识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了。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理念是自由竞争,注重效率,崇尚个性。
发达国家最核心的一个东西,就是以个人权利为基础的自由。在发达国家当中,独立自主的个人占据着重要位置。我们中国的传统里边,没有这个东西。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说,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全球21国青少年,中国青少年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这是怎么造成的呢?刘道玉认为,青少年的个性被传统教育扼杀了。钱学森临终前也担忧说,我们中国的高校培养不出第一流的人才。
现在有人主张,中国不必学习西方的经验,不必强调个人权利,而要从儒家的传统寻找现代化的资源,应该以儒家特色,迈入现代世界。这样做行不行呢?蛇口青年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虽然他们当时受到巨大压力,但他们的行动也鼓舞了无数青年人。
私人财产权利的维护
什么是私人财产权利?《中国大百科全书》1988年版这样解释:“人身权的对称,即民事权利主体所享有的具有经济利益的权利。它具有财富性质的内容,一般可以用货币进行计算。”蛇口青年的私人财产,就是他们到这里淘金所挣的钱。以今天深圳的收入水平来看,20多年前那点收入是很少的。可是,就这点淘金所得的小小财富,也遭到了教育专家的讥讽和蔑视。
教育专家把“淘金”当做“创业”的对立面提出来,加以否定,本身就是对私有财产权利的贬低和蔑视。专家们在演说中,表彰了动机高尚、无私奉献、不掺杂私人赚钱打算的人,而把淘金者打入另类,说特区不欢迎淘金者。当蛇口青年提到淘金者对美国西部开发所做的贡献的时候,专家们不屑一顾。他们说,美国姓资,而我们姓社。在潜台词中,美国淘金者所获得的私人财富姓资,也是肮脏的。
上面谈及,蛇口青年反驳说,我们到这里,有人搞承包、租赁挣钱,有人干活挣钱,是理直气壮的。我们来蛇口,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地谈挣钱呢?淘金者赚钱,但没有触犯法律。比如个体户在这里开餐馆,他的目的是赚钱,但是他给国家上缴税金,也方便了群众,这样的淘金者有什么不好?除了投机倒把、经济犯罪之外,凡是正常的经济活动,都是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创造财富,活跃经济,这也是为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了作用。
这正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二章“论引起劳动分工的原因”中所讲的道理:人们之所以能吃上好饭食,并不是依靠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道德,而是因为这些手艺人自利的打算。原因在于这些手艺人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好处。所以,人们不是向这些人祈求仁慈,而是诉诸他们为私人利益的打算。
蛇口青年还说,我们用自己的劳动挣了钱,大可不必时时想着我现在是为了国家,为了什么什么的。总是讲每时每刻都要考虑为了国家,为了特区创业,这不是太虚了吗?我们挣了钱,劳动成果自己享受,这有什么不对呢?
三位专家的思想,在历史上并不罕见。传统中国在微观层面上,比如开一家饭馆旅店什么的,有私人经济活动,也有私人财产权。但是在国家层面上就不行,私人财产权利体系无法形成。财产所有权,是市场经济活动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和激励机制,因而它是市场基本要素。在传统中国,私人财产权既然遭逢这样的命运,市场经济的发育必然异常困难。私人财产权利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基础要素。蛇口青年的发言告诉人们,私人财产权利不是什么羞于见人的事,必须理直气壮地捍卫。
正是在这种精神推动下,中国才慢慢地走到了立法保护私人财产的今天。但是,目前这方面的问题还很多。私人财产权利的争取和保障,也远不止于蛇口青年发言涉及的范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经济学家张曙光说:我国的个人财产权利体系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市场权利的扩展
市场最本质的特点,是自由竞争,自由交易,平等交换。所谓市场的权利,是一个拟人化的说法,指的是尊重自由竞争,尊重自由交易,政府应该少插手,让市场主体享受更多的自由。如果用道德说教和政府权力压制市场自由,就是妨害市场权利,剥夺市场权利。
上世纪80年代,在邓小平指导下,中国主动融入全球市场。但当时的对外开放遇到陈旧观念很大的阻碍。海南洋浦让外国公司承包开发,有人就在全国人大指责这是“卖国”。深圳扩大开放,大力引进外资,有一位地位很高的人指责说,深圳除了那面国旗是红的,其他都变了颜色,是白区。这就是用旧的道德力量压制市场权利。
蛇口风波中也有这样的辩论。当时,我们自己造汽车的技术还不行,所以街上跑了不少外国汽车。这本来是很自然的,市场交换有进有出,我们可以学习嘛。
教育专家对此看不上眼。他们说,看到我们国土上跑着那么多外国车,很难受。开人代会的时候,人民大会堂前面的车只有一辆是上海牌小汽车,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青年问道:你们气愤什么呢?
专家说:我们落后。
青年说,这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全球贸易。有外国车并不奇怪,因为我们的汽车制造业起点低。在开放的形势下,在全球经济、贸易逐渐趋于一体的情况下,没有一些外国的东西倒是落后的表现。落后算什么?落后是次要的。日本二次大战之后衰败到了什么程度?为什么没几年就起来了?落后的关键是制度问题,体制问题。体制要有利于发展才行,离开了体制改革谈落后就没有什么意义。
蛇口青年在发言中呼唤扩展市场权利,明确提出全球化,赞成全球市场,提出市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是很可贵的。
今天我们仍然存在着市场权利的扩展问题。张维迎最近说,我们国家收入差距表现在什么地方?就是获取特高收入这些人,好多不合理。他们有特权,控制了某一种资源,控制了行政许可,那他就能暴富,如果把这些反市场的东西取消了,资源都是公开拍卖,拍卖的钱归财政,乱七八糟的许可给他废除了,差距会缩小。吴敬琏最近也说,如果强势政府强势到主导经济资源配置的程度,那就不叫市场经济,而是权贵资本主义了。所以,我们要重新界定政府职能,保护市场权利,我们一定要过这个关。
结语
根据上述分析,1988年初发生在蛇口的这一场争论,表明了个人权利、私人财产权利和市场权利在中国的扩展,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础。蛇口风波是22年前的事了,表明了深圳民间人士推动改革的勇气和期盼。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温家宝总理前来深圳视察,他在讲话中要求继续推进改革。这个讲话,给深圳提出了新的改革方向和目标。
我们希望深圳能够继续在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发扬当年“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