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昕:启功先生的鸿爪萍踪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12 次 更新时间:2010-03-06 10:46

进入专题: 启功  

陆昕  

我写过一本小书,名《笔走龙蛇笑古今——启功先生印象记》。书出送先生看后,先生颇为称赏。先生说:“你这书写得不错。不过,其中有个断句的地方断的不对。除了这个地方,别处都对。”

是哪个地方呢?我在书中引了《诗经·国风·周南》毛诗诂训传中一段话:“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先生说:“治世之音安这几旬你断的不对。应该是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我当即点头称是,但我没敢告诉先生,我的这个断旬“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也并非我的原创。这是另一位国学大师、民国时著名学者黄侃先生所点,见于其手批白文《十三经》。细细揣摩,两位先生所点各有道理。不过一先从政事入手,一先从音乐着眼,略有差异而已。

有次闲谈中,先生说:“近来我又作了首诗,是‘1994年元日口占’。我给你念念。‘起灭浮沤聚散尘,何须分寸较来真。莫名其妙从前事,聊胜于无现在身。多病可知零件坏,得钱难补半生贪。晨曦告我今天始。又是人间一次春。’我这诗的末一句,‘又是人间一次春’,原来是‘度’。后来我琢磨,‘度’这个字文人气太重,不如‘次’显得直白,跟我这诗的风格也相合。”

先生对古诗词多有独到见解。如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末尾的解释,先生说:“末尾这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我有个解释,即谁在多情而笑?我认为,这个人,是周瑜。是周瑜的鬼魂在笑苏轼早生华发。为什么这样说呢?苏轼词中所游之处是当年周瑜拥兵坐镇的地方,是吴国的属地。所以,故国,是周瑜的故国。即吴国,而不是苏轼的故国。‘故国神游’指周瑜的鬼魂于吴地漂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指周瑜赤壁破曹时正值青壮年,雄姿英发,风流飘逸,人号‘周郎’。而‘我’,即苏轼,此时也值壮年,却‘早生华发’。两相对比,想周郎若多情,是要笑我这未老先衰的样子,所以下面才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我这个讲法还从来没人讲过。为什么呢?因为被人讥为‘活见鬼’!苏轼瞧见周瑜的鬼魂了,这还不是活见鬼!虽然没人敢说,可我敢说,因为我觉得就是这么回事。”

去先生家,除去请益学问,有许多时候是闲谈。现在回想起来,印象较深的,是先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也往往是先生最动感情的时候。有次先生谈起从北京城里举家迁往河北易县时的情景:“那是个清晨,我记得天上还能看见月亮,非常亮,所以一定很早。祖父正在洗脸,对我说‘你四岁了’。我现在想,那时我实岁也就才两岁,因为我虚两岁。那天起得早,是因为要赶到长辛店坐火车。我猜那一定是个冬天的早晨,因为夏天天亮得早,看不见月亮。”

先生似乎非常爱回忆幼时情景,“到了易县最初的日子,不大记得清。但我记得这么件事,家里的马桶,那时我不知是什么东西,以为是小凳子,常在边上靠着。大人瞧见,过来告诉我不要靠,说‘你三岁了’。我十岁那年,曾祖去世,恰是大年初一。转过年三月,我祖母去世,然后七月我祖父去世。祖父去世前,我作过一个很奇怪的梦,梦见我进祖父屋里玩,瞧见他穿得非常整齐,正往腰里系钱褡子,好像要出远门。我就问他上哪儿?他说我要走了,我要回四川。他曾当过四川学政。我就上前抱住他,说,你别走。一着急,哭了。醒来一闻,屋子里有股浓浓的药味儿,一瞧,我母亲在外间熬药呢!我问,您给谁熬药呢?我母亲说,小孩子,别管。其实我那时心里就明白是给祖父熬药。没过两天,祖父去世了。祖父死了不到二十天,我二叔祖死,两口棺材一齐出殡。紧接着,就家里头这个亲戚那个亲戚接连不断地死,一下死了七八口人。我告诉你,俗话说,兵败如山倒。这家运要是一败,就是死人。一口气地死下去,连个喘气儿功夫都没有,什么时候死光了什么时候算。想想我,曾祖、祖父死,我当两回承重孙;父亲、母亲死,又是两回孤哀子。打这儿以后,我家自然是穷了,后来从易县回了城里。”

“陈垣的恩情我是不能忘,没有他我怎么能去大学教书?怎么搞学术?搞不了学术,就没有我的今天。还有一个人也不能忘,就是傅增湘。是他带我见的陈垣。前些日子,师大集会讨论我的学术,郭豫衡说我今天这些个学术成果,与陈垣的教导分不开。听完了,我站起来给他鞠了一躬,因为他这话说到我心坎上了。”

先生讲到为何不写回忆录时说:“回忆过去对我来说,是回忆痛苦。有一回,有个记者来,拿个录音机让我回忆小时候的事,我是一边儿掉泪一边讲,最后我说,你关上吧,我不能再损害我的细胞了。”

由此,先生讲到他与张中行先生在写回忆录问题上的不同看法。他说:“他(张中行)出了本《流年碎影》回忆过去,还劝我也写。我是这么看,像我和他这个年纪,已经是蜡烛头儿,没几天了,为何不平静地好好呆着。回想当年我自己家族里那些个人,固执、无知又狂妄,主要是对科学的无知狂妄,以及后来我那悲惨的生活,有什么可回忆的。我也不赞成张先生写那回忆。我曾经当面、电话里头都劝过他。我跟他说,我给你提个意见,我不是对你这书,我是对你这个写法儿。一句话,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何必重提?他不服了,他就说,启功这是在彼岸,这话有点儿不好听。我怎么在彼岸?我成了佛了吗?底下他又说,我还在此岸,所以我还没有他那般的彻悟,这就更不好听了。后来过了些日子,他平心静气地想想,大概也明白了我那番劝告是好意。”

童年时的欢乐,其实也有许多。每逢回忆到此,先生总掩饰不住孩童之心和童稚之乐。这其中他说得最多的是“兔爷儿”。他说:“那时一逢八月十五,满市街卖兔爷,各式各样的儿,好玩极了。卖兔爷的架子分三层,最上层搁大个儿的,中间放中不溜的,下层搁小个儿的,为买的人好挑选。那会儿还有个风俗,兔爷画成一张画儿,四周用秫秸秆儿做个框子,妇女们拜月就拜这画儿。这画上还画着藕、毛豆。毛豆是给兔爷吃的,藕是给兔爷剔牙的。还有兔爷开茶馆儿,茶馆儿上边先做成一个大葡萄架,架子上不光有葡萄,还有葫芦、藤萝,下头是一张张八仙桌,三三两两的兔爷们围着桌子喝茶,跑堂的、管事的也是兔爷儿,表情各式各样活灵活现还挺生动。还有做个兔爷儿,肩膀上扛条扁担,前后各挑一个大笸箩,每个笸箩里搁一个眼睛,什么意思呢?这有个名目,叫‘兔爷挑眼’。哈哈哈……”说到这儿,先生不仅笑出了声儿,而且把眼睛笑成了一条缝。打这儿,先生又说到小时候其他的玩具。“我小时候,家里有时给买点糖做的玩具,像小狗啊、小猴子、小老虎的。家里人明白告诉小孩,不能马上吃,得搁几天当个玩意儿看着。那些个小动物身上用各式各样的糖料涂抹得五颜六色,是好看。可小孩子嘴馋,总围着这几个动物转。后来我有个六叔,对我们几个小孩说:‘你们要实在忍不住,可以去拿舌头舔。’于是我们小孩子这个上去舔一口,那个舔一口,今天舔,明天舔,没几天,就给舔得花花搭搭没法儿看了。哈哈哈……”

最后先生的话题回到兔爷,说:“我小时候一到中秋,亲戚朋友都送兔爷。几年下来,大大小小的兔爷,足足堆了半屋子。家里老保姆说,兔爷不能长留着,年深日久要成精。我原来是一个都不让扔,她拿这话一吓唬我,我也怕了。那天半夜里我听见家里人在那屋里把兔爷全拿锤子给砸碎了。第二天清晨跑过去一瞧,干干净净,一个全没了,全扔干净了,我难过了好几天。”先生这回没笑,我心里倒有点儿想笑。

我那时住家也在北师大,又与先生的居所离得近,仅一条小马路之隔,所以常去请益求教。有年秋天,因为备课,多有疑难,因而去得格外勤。我去时一般都是避开白天,专拣晚上。先生辛勤指教,从无半点厌倦。

时光一晃,先生离世已快四年。人之生死寿天,皆有天定,本非人力所能及。但我仍然摆脱不了怀念。怀念,是感到我再不能坐在秋色深深的窗下,伴着月中梧桐的声声絮语,静静聆听先生以幽默、亲切的话语谈出他深刻的见解和回顾他以往的生活,带我走进人心中最隐秘的角落或苍茫悠远的历史深处。在如今这个越来越急功近利红尘翻滚欲海横流的时代,也许将永远不再有说文解字、樽酒论文的闲情,而夜雨秋窗、梧桐月影下的闲谈也将一齐消逝,广陵散从此绝矣。学问的研讨可以继续,但问学的情景却不可再现。因此,我将当初那些美好时日珍藏心中,并当作对先生的纪念。

    进入专题: 启功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往事追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210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文史天地》,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