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说趣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919 次 更新时间:2009-12-02 23:57

袁行霈 (进入专栏)  

古人谈文论艺,常常拈出一个“趣”字,与这个“趣”字相关的还有“意趣”、“兴趣”、“情趣”、“理趣”等等说法。“趣”,实在是关于文学艺术的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袁宏道说得好:“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叙陈正甫会心集》)他特别提到“花中之光”,可谓别具慧眼。一般人只注意花之色,难道花还有光吗?敏感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会觉得有。唐诗中就屡见“花光”二字,如王勃《郊兴》:“雨去花光湿,风归夜影疏。”钱起《玛瑙杯歌》:“花光来去传香袖,霞影高低傍玉山。”李德裕《述梦诗四十韵》:“花光晨艳艳,松韵晚骚骚。”这“花光”二字有时或可释为“花色”,但“花色”不如“花光”新鲜,更不如“花光”有趣。“花光”在“花色”之外还多了一些什么,如闪动的熠熠之感。由此我想起欧洲印象派的绘画,他们重“光”的表现,并且注意光线的变化所带来的景物的变化。法国的莫奈,根据自己在吉维尼别墅花园中的荷塘景色画过系列作品《睡莲》,他笔下的那些睡莲,由于光的不同而造成变化莫测的细微差别,真是趣味盎然。

书法固然讲究笔法间架,但也少不了一个“趣”字。这“趣”仿佛是书法作品之能成为艺术的必备条件之一,说得夸大一点:有趣则生,无趣则死。试看王羲之的《兰亭序》,“癸丑”二字扁扁的,夹在首行中间;后补上去的“崇山”二字大大的,搁在“峻领”的肩膀上;“极视听之娱”这句话中的那个“视”字,左边的“示”旁粗粗的;右边的“见”字细细的,歪着。这些地方都透趣味,耐人寻思。

至于诗歌,对“趣”的讲究就更多了。如严羽《沧浪诗话》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苏东坡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读有奇趣。”(《诗人玉屑》卷十引)司空图与王驾评诗曰:“右丞、苏州,趣味澄复,若清流之贯远。”(《唐才子传》卷九《王驾传》引)谢榛喜欢引诗句加以评点,其《四溟诗话》云:“贯休曰:‘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景实而无趣。太白曰:‘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景虚而有味。陆龟蒙《咏白莲》曰:‘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此趣也。”可见,“趣”对于诗歌来说是多么重要。近来重读李长吉歌诗,发现他的一些诗句非但奇绝而且有趣,如:“一双瞳仁剪秋水”(《唐儿歌》)中的“剪”字,“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中的“学”字,“思牵今夜肠应直”(《秋来》)中的“直”字,“东关酸风射眸子”(《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那个“酸”字,“天浓地浓柳疏扫”(《新夏歌》)中的“浓”字,越琢磨越觉得有趣,这是一种童趣,真亏他想得出来!

古人重视“趣”,有推崇自然天真的意思,意欲寻找景物本来具有的活泼泼的微妙之处,感受情景契合时的愉悦之情。所以古人往往在“趣”字前面加一个“天”字,称之为“天趣”。邓椿《画继》引宋复古评陈用之的山水画曰:“此画信工,但少天趣耳。”方回《杂书》将李商隐与李白对比,说:“亦焉用玉溪,纂组失天趣。”(见王琦注《李太白全集》附录)王渔洋《池北偶谈·谈艺五》曰:“桐城方尔止,潇洒有天趣。”他们都以“天趣”为高。袁枚《随园诗话》曰:“汤扩祖《春雨》云:‘一夜声喧客梦遥,春风送雨夜潇潇。不知新水添多少,渔艇都撑进板桥。’庄廷延《听雨》云:‘梅花风里雨霏霏,人卧空堂静掩扉。一夜沧浪亭畔水,料应陡没钓鱼矶。’二诗相似,均有天趣。”袁枚所称赞的这两首诗都是写雨后景物的变化,并非亲眼所见,而是夜卧室中的猜想,但猜想得来有趣,因为恰如其分地捕捉到了雨后的变化。(我想这或许是从陆游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中化出来的。)又如,《晋书·陶潜传》说:“陛不解音,而畜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附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他收藏一张无弦琴,高兴的时候便抚将起来,既然无弦当然无声,他却能在无声之处听到声,得到趣,这是他本人之天趣借那把无弦琴表现了出来。

苏东坡对“趣”另有解释,他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冷斋夜话》引)他对“趣”提出两个条件:一是反常,二是合道。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当然无趣,但是独特得离了谱、不合事理,仍然是无趣。既要反常,又须合道;既出乎意外,又得其中,其间的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这就产生了趣。

我喜欢有趣的人、有趣的言谈和有趣的东西;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因为他们保留与生俱来的“天趣”。平时吟诗、读画、观赏书法作品,也往往从其“趣”中领会作者的天真、天机和智慧,从而得到愉悦。

我真希望生活中多一些“趣”,多一些自然,多一些天真。

(摘自《学问的气象》,新世界出版社2009年1月版,定价:45.00元)

进入 袁行霈 的专栏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心灵小语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103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