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书军:让人民群众成为干部考核工作的“大股东”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092 次 更新时间:2008-07-22 16:23

进入专题: 石书军  

石书军  

新一届中央领导人提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之后,迅速在国内引发了一场有关GDP作为干部考核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一时间,新的科学发展观、绿色考核标准等频显媒体、好评如云。

  

GDP增长率作为干部政绩的主要考核标准,之所以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诟病,按专家们的说法根本原因是有着“不容忽视的缺陷”等。于是,为弥补缺陷,社会各界献言献策,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日前透露,国家统计局、发改委、林业局、环保总局等,正在加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GDP核算体系。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首席科学家牛文元等专家更是先声夺人,率先提出了干部政绩考核的5大“绿色标准”。

  

依笔者看来,新的绿色标准当然可人,它至少可以在某些方面弥补片面追求GDP增长率的不足,而以前把GDP增长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主要标准也绝非一无是处,更不是“不容忽视缺陷”的原凶。干部之所以经久不衰地、大面积地产生追求GDP增长率、搞明目繁多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冲动,根本原因是“授权方式”这个有形或无形之手在干部的骨子里潜意识地发挥着其它因素无可替代的作用。明目繁多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充其量只不过是个表征。133年前,马克思根据法国巴黎公社的经验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论断:用“等级授职制”来代替普选制是根本违背公社精神的。国内著名的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3月4日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回答网友提问时说,由于不少社会主义国家在执政时期都沿用了前苏联的“等级授职制”的模式,领导干部的选任通常采用上级委任的方式,很少采用由人民群众和党员选举的方式。即使采用选举,也通常是按内定的框框让群众画圈圈,以便实现所谓的“组织意图”,这种“等级授职制”使用的时间越长、范围越广,领导干部向人民负责的意识就会越低,只向委任他的机关和个人负责的意识就会越强,那种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也会越重。(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8490358&typeid=14)试想:一个只需对上级负责讨得上级欢心或者用时下最流行的话说就是“摆平”,只要是“摆平”或者是买通了上级中的像“李铁成”式的人物就可以平步青云的干部;一个对下级、对平民百姓的生计可以不管不问,或者只要“作秀”就可以应付上级的干部,又何必去搞哪些费力劳神的所谓“以民为本”。

如果说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干部多少还有点“事业心”的话,那么另类碌碌无为、无所事事、什么也不想做没有一点“事业心”的干部,由于“攻关”有术,同样赢得上级的赏识,照样实现平步青云的事实,则进一步说明了“等级授职制”模式的弊病。事实上,由于乡镇、县级或者更大范围内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张三无所作为,李四可能成绩斐然,王五则正处在跃跃欲试之中,于是一些聪明的“官场中人”往往作一些统计、鼓励之类的事情就可以把自然生长出来的典型尽收囊中,如若还嫌政绩不足,则再搞点统计上的手脚,而不必费力去搞什么“形象工程”,承担风险落下骂名。你说这样的干部在实绩考核中是不是比搞“形象工程”的干部更优秀?是不是比搞“形象工程”的干部更聪明?

  

党中央显然已经意识到了“等级授职制”模式的严重性,去年中央颁发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就体现了加大选任制、减少委任制,增强领导干部向党和向人民负责一致性的精神,只有在这样的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的约束下,才有可能避免那种“眼睛向上的上去了,眼睛向下的下来了”的不良风气的蔓延滋长。

   

干部考核体系是一个导向,好的导向是人民之福。干部考核体系执行的好坏,能否不流于形式,能否从源头上根除“形象工程”、杜绝浮夸之风,根本要看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而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等最终要靠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新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当更多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扩大群众的参与程度。笔者断言,那些抛开人民群众的参与搞所谓的“以人为本”的考核体系,即使是考核体系的条文制定得再多、再完备也不可能是“没有缺陷”的。没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处在封闭运行中的干部考核体系,很难走出“被曲解、被摆平,虚报、浮夸、走捷径”的窘境。只有把人民群众当作“大股东”,让群众充分发表自已的意见、建议,让群众的意见真正管用,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至于如何让人民群众参与干部的考核工作,则应另当别论。

    进入专题: 石书军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77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