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荃:说《论语》聊社会(十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32 次 更新时间:2009-04-30 11:08

进入专题: 论语  

葛荃 (进入专栏)  

十三、有教无类与“破格”种种

前面愚有言道,孔子首先是个教书的。作为教育的开创者,前无古人,孔子的一切作为就都具有了原创性。关于教书,孔子有很多主张,多为后人所称道。其中最得世人赞许的便是“有教无类”。翻检《论语》:

子曰:“有教无类。”

杨伯峻译文: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地域等等)区别。”(《卫灵公》)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

杨伯峻译文:孔子说:“只要是主动地给我一点见面薄礼,我从没有不教诲的。”

这就是被后世津津乐道的平民教育,不讲身份地位贫富贵贱,而且收费低廉。“束脩”者:十条干肉为一束,作为初次拜见老师的礼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很菲薄的。从殷周时代贵族教育的“强化等级身份”转换到社会化平民教育的“有教无类”,中国古代教育繁荣发达,寰宇之内绝无仅有,夫子有筚路蓝缕之功呀。

承蒙夫子遗泽,时至今日,中国的教育依然轰轰烈烈,无论大中小学,人满为患。入学考试成为人生途中的几大门坎。小升初、中考、高考,每道关口都是一番搏斗,高考更是生死存亡的最大难关。不只是学生在玩儿命,家长们也会跟着要死要活。不过,如果考生具备某些特殊的条件,在过这几个关口的时候,就会有加分,会得到5至20分的照顾,于是令没有加分条件的考生和家长们干瞪眼,没脾气。中考、高考的加分名目繁多,是中国人都知道,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更有甚者,近年来高考盛行破格录取。君不见,“7岁开始写作、现已出版9部作品的‘90后美少女作家’蒋方舟被清华大学降低60分破格录取”。消息传出,网络一片哗然,于是有川大教授力挺,有著名作家赞许,有网络调查66%以上的网友拥护清华的决定。当然,也有不少不知趣的唱反调。

破格之事,古已有之。所破之处,在于一个“才”字。古人谓之“平步青云”。汉初贾谊,18岁即有文名,经河南郡守吴公举荐,孝文帝招为博士官。一年后,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时年贾谊21岁。按现在的说法,贾谊确乎是个天才,他的《过秦论》和《治安策》脍炙人口,实是传世名篇。

日月荏苒,斗转星移,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急需人才,于是破格之风大涨,尤其以大学为甚。在大学教书要有职称,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每一层级的提升有年限规定。未够年限而升,谓之破格。然而,大凡一项政策一旦形成,很快就会弊端丛生。职称破格“升等”正是如此,多为从教人士所诟病。不过,这种破格至今也没有明令取消,例如在我奉职的学校就依然实行。80年代以来破格的泛化就是上文提到的高考招生的破格之举。

网上有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徐贲的一篇文章《美国大学为谁破格录取》,说到美国大学招生也有“破格”。不过,“一般来说,破格是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把招生当作维护社会正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徐文介绍说:“我任教的加州圣玛利学院有一个“有潜力学生计划”(High Potential Program),破格招收一些家庭贫困、自己努力,但尚不能达到学校一般标准的学生。招进来以后,学校会定期评估他们的学习情况,予以特别辅导,尽量帮助他们毕业。加州圣玛利学院的办学宗旨包括:进行‘信仰和理性的对话’,捍卫‘属于每一个人的善良、尊严和自由’,培养对‘社会和伦理问题的敏锐感觉’。为贫困学生破格招生,这本身就是出于对社会和伦理问题的敏锐感觉。学校秉承的是‘圣约翰•拉舍尔教育’传统。这是一种对所有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有教无类”的传统。”

——原来如此!清华大学降60分“破格”,关照90后美女作家是“学校导向”的破格,为的是从这种破格行为中,学校能够得到好处。美国大学的破格则是“学生导向”的特别招生,为的是“招收那些达不到学校一般标准的学生”,关照的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为的是实现或促进社会公正。

——显而易见:当年孔子孜孜以求的“有教无类”在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及中等教育中,似乎已经渺无踪迹。倒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了回应。

徐贲教授提到的圣约翰•拉舍尔 (Jean-Baptistde Salle,1651-1719)是“法国天主教士、教育家和改革者,也是拉舍尔会的创始者。拉舍尔致力于为贫苦的学生提供免费教育,在今天世界的82个国家中发挥着作用。拉舍尔会的五项核心原则是:信仰上帝、关心贫困学生和社会公正、高质量的教育、包容的群体和尊重每一个人”。关爱、公正、包容和尊重,这种德行与境界,与孔子的教育精神何其相近呀。在这一点上,东西方文化竟然有了深层次的沟通。

写到这里,我想到的一个问题是:有教无类精神的缺失,是谁之过呢?答案有些复杂。我能想到的是,80年代以来,日益强化的等级身份观念导致了特权意识的泛化与上升,以清华大学为典型的高校在这里起到的则是某种推波助澜的作用。

2008-10-1于巢舍

原发《知青小屋》

进入 葛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论语  

本文责编:zhangch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669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