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荃:说《论语》聊社会(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36 次 更新时间:2009-04-30 11:11

进入专题: 论语  

葛荃 (进入专栏)  

三、“学者为己”辨

余生也晚,可光阴荏苒,教书也已二十多年了。为什么选了这么一个行当,说老实话,主要是因为懒。务过农,做过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深知上班辛苦。来到大学,看到教师们有课即来,没课闲逛,悠哉游哉,又有寒暑假,真是羡慕的紧。为了毕业留校,就得读研究生。好在过关斩将,终于如愿以偿。现在想起来,当初确乎“胸无大志”,不想做官,也不出国,就是想做教书匠。愚还振振有词:卢梭有言: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在大学教书较之上班族有更多的自由,如我所愿矣。据上,可知愚读书本无大志,教书实属无奈,没理想,少抱负,大体上归得一个“混”字。

在学术界混的久了,发现这里头鱼龙混杂,每下愈况。以学术之名而谋求利、权者大有人在,莫不摇舌抵掌,长袖善舞。更有助纣为虐、为虎作伥者,愈发等而下之。典型者如那个终南山的神医,用硝治绝症,正是有学者为其招摇,发现了什么经,使其能在学者的堂皇招牌遮蔽下,堂而皇之地坑害公众。真真令人不齿也。后来借博士论文出版之际,愚在《后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知识分子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良知’和‘道德精神’的最后堤防。如果,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陷溺于日益浅俗的社会时尚,醉心于利与权的角逐、倾轧而兴味盎然,著书作文则挖空心思要媚权、媚时、媚俗、媚雅,而且怡然自得,安然自若,那么,这个民族的前途和希望又何在呢?”嗣后,便一心要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做文章。

大概是学历史的出身,凡事总想着追根溯源,随即由当代知识分子而溯及传统士人,直至士人的鼻祖——孔夫子。于是翻拣《论语》,想看看夫子是怎样教人读书治学的。看到这样一条: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杨伯峻译文:孔子说:“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原来,孔子教人,读书治学是要有目标的。在他老人家看来,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修身养性。古人所说的“道德文章”,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不赞许以读书为手段,为装饰。他说的“学者为人”指的是:多少读过点儿书,不能说是“胸无点墨”,却一味地吹嘘、显摆,招摇过市。其实遮掩不住内里的肤浅和轻浮。

如果,诚如孔子所言,学者为人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其弊害不过是招摇,其实倒也无妨。相对孔儒的时代,今之读书治学之辈,其弊甚于“为人”多矣。君不见:当代之中国,学术腐败已然泛滥成灾,公然的抄袭、克隆、伪造,直令斯文扫地矣。倘若,仅仅是为了一己之利,其害毕竟也小。最令人难以容忍的是有些著名专家,趋炎附势,故为曲说,势能祸国殃民,为害极大。兹举一例。

某著名经济学家,提出了“二元基尼系数”理论。基尼系数是国际通行的经济学理论,用于反映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基尼系数过大,会导致社会冲突,引发危机。国际警戒线是0.4,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5。该教授的“二元”算法是:将中国城市和农村分开来计算基尼系数,然后加起来平均,结果是基尼系数才0.3多一点儿,远在国际警戒线之内。结论是,中国的贫富差距不足为虑。有网友调侃道:如果设为“八元”,将人们的收入分为八个档次,分别计算,平均的结果是基尼系数接近于0,中国已经实现了均贫富,并不存在什么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事实是,据统计,1990年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人数比例各按20%计算)的收入差距是4倍。2006年,差距为18.2倍,最高收入阶层与最低阶层的财产差距达到72倍。

近日又见报道:11月13日,该教授做客强国论坛,提出中国的穷人不应叫穷人,应该称为“待富者”。理由是:“改革还没有完呢,并不是说改革到现在为止了。……现在还在市场经济中,他今天没有富,只要有更多的机会,机会的均等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大家对都在改革中受益要有正确的理解。”有网友评论:叫兽真是有水平啊……失业叫待业、下岗,亏损叫负增长,如今又把穷人称“待富者”,也许用不了多久,大学生们就业难应称“待就业者”,死亡者的叫“昔生者”。另有网友调侃,自称“待老板”、“待主席”。也有赞许的:“说得好。以后在外面的叫‘待人犯’,在里面的叫‘待自由者’”。

这样的学者专家教授,其人格之卑劣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年夫子批评的“学者为人”,这不是轻浮或招摇,而是昧着良心说假话,公然欺骗,公开诈骗,其本质是故意犯罪。这样的专家学者不过是一个有知识的头脑清醒的罪犯。

显见,读书治学要有底线,要有原则。非独读书,做人何尝不是这样呢?孔子讲的道理寓意深远:道德文章者,做人要有道、有度,有目标,有理想。“学做人”是先于人类的所有的知识、学问与成就的。

平民百姓为人父母,无不期盼自己的孩子长大有出息,在当代之中国,子女能上大学成为父母们的“中国梦”。然而,孩子在老师和家长们的严厉监督下,除了死乞白赖地读书读书,他们的心态、道德观念、精神状况是怎样的呢?为人师表者和为人父母者关注到孩子们的这些方面了吗?现在的学生们,据我观察,没有礼貌,极端自私,缺乏宽容和朴实的为数甚多。他们的容忍度很低,在很多时候会表现出来很“势利”的心态和行为。虽说不是全部,但为数之多,足以令人忧心忡忡。

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太复杂了,难以逐一列举,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彻底改变。愚能想到的是,父母要率先教育自家的孩子,要言传身教,作出表率。婴儿呱呱落地,无知无识,长成后却有优劣之分。怎么变的?鲁迅说:大人教的!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于孩子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把好做人的底线,是每位为人父母者必须懂得和认真着手去做的。惟此,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建功立业,甚至功成名就之后,才不会象某教授那样,成了“公众欺诈犯”。

2007-12-18

原发《知青小屋》

进入 葛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论语  

本文责编:zhangch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6684.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