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两则消息让人亦喜亦忧:一是中国人民大学海外文化调查表明,中国书法第一次超过中国京剧成为海外人士辨识中国的文化符码;二是亚洲书坛不断传出韩国书法要申请世界遗产的消息。
为此,中国书法申遗已经有众人议论转而进入实质性的关键阶段——正式启动申请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相关正式文本和申遗片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具体结果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
一 中国书法申遗是对书法原创国的文化保护
近年来,国人递交申报书,要求将汉字书法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认为汉字书法文化是人类文明史的活化石,但现在能提笔写毛笔字的中国人越来越少,需要国家加以保护。同样,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在《羊城晚报》中认为,“书法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提到中国书协的议事日程。目前,有关的申报材料已准备好。每个遗产申报都需要有传承人的资料,传承人的人数要恰当,水平要高,还要得到普遍认可。文化部门和中国书协共同确定传承人。基本差不多了,这个程序完成后就开始申报。”
中国书法界对书法申遗有不同的声音。支持者的看法是,中国热爱书法的人数有千万大军,但电脑则使书法的普及和延续受到相当的影响,通过申遗可以让国民重视书法文化。异议者的看法是,书法与中华民族和汉字同在,只要汉字存在,书法申遗似乎意义不大。
我赞同中国书法申遗。因为不能仅仅汉字与书法的关系,而忽略书法国际之间的微妙“文化战争”关系。在我看来,如果书法被韩国或日本抢先成功申遗,我们再去跟人家争谁是书法的原创国,这将使所有中国人蒙羞。
近年来我多次到韩国、日本和欧洲访问,对于中国书法在全球化时代的位置和意义有着切身的感受。2003年,在韩国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韩国一家博物馆的馆长公开宣称“王羲之的《兰亭序》是用韩国的高丽纸写的”,我当场予以驳斥。2005年,在汉城举办的国际现代书法双年展上,一位韩国教授甚至提出:应当废除中国的“书法”、日本的“书道”等名称,全东亚都统一为韩国的“书艺”,以对应西方的“Calligraphy”词义。我同样对此加以反驳。这几次文化冲突对我的震动很大,深感在国际文化交流和大国文化崛起中,书法不是小事,而是中国文化中最值得重视的文化表征之一。
在这个意义上,新世纪中国书法申遗反映了三方面的文化症候:
首先,中国文化在面对整个世界的时候仍然被遮蔽,我们被挡在了日本、韩国等现代化国家后面。日本现代书法兴起之后,西方只认可日本的少字数书法。最近韩国对申遗特别积极,比如将中医申遗,不管是端午节,还是《兰亭序》的用纸,还是主张废除“书法”“书道”而统一为“书艺”,都说明韩国具有一种文化大国的东方意识。这一点,我觉得中国应该有所自警并捍卫自己的文化权利。
其次,中国书法申遗势在必行。我在海外讲演中也多次提出中国书法申遗。中国书协将中国书法申遗步骤化程序化很有必要。张海先生的提法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合法性,因为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中国再也不是“中心之国”,而是诸多国家当中的一员,当邻国们纷纷供出自个的祖先牌位,甚至把我们祖先的原创变成他们的东西时,我们应当捍卫自己的文化权利。书法申遗是主动应对文化危机,值得重视。
再次,应当重新认识书法在文化战略中的位置。近20年,中国主要以经济为中心,长期以来对文化重视不够。今天中国已成为GDP世界第三的大国,文化战略问题值得思考。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不是军事和经济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孙子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凭什么攻心,凭文化!在我看来,在所有艺术门类里,惟有书法是西方比不过中国的,因此书法在国际文化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韩国、日本的书法都是受中国的影响发展起来的。现在他们对书法的热情大大高于中国,对书法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大大高于中国,国家和社会对书法的拨款资助力度也大大高于中国,显示出巨大的差异。
中国书法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中国的一些书法家最热心的是个人一平尺卖多少钱,而我在韩国、日本却很少看到这种现象,他们的书法家把精力用在培养成千上万的学生上,主要收入来自于学费和学生的感恩。这样一来,他们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新人不断涌现。中国书法消费似乎是竭泽而渔的方式,一些书法家的字越卖越贵,越卖越少,最后变成孤芳自赏,这种“书法个体户”的做法对大国文化崛起非常危险。
我认为,在书法申遗的同时,中国书法界应当埋下头来扎扎实实抓一些基础问题,比如书法教育考评、书法理念创新、书法家人格修为,书法国际高峰论坛等。日本、韩国展示的是国家书法形象,而中国如果仍然热衷于书法个体户式的书法形象,那中国书法的未来将是不可乐观的。当然,书法家也要生活,但不应该贪图暴利,不应该只为赚钱,应当思考个人位置与大国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
总之,书法这一名称,书法这一艺术门类,书法这一大国文化形象,书法这一悠久历史,都是不能丢掉的,更不能被他者遮蔽。我们追求的东西未必能得到,而我们不珍惜的必然会失去。我期望千年老祖宗留下的书法申遗获得成功。
二 书法申遗表明书法仍需获全民文化认同
从表面上看,这些年书法很热闹,写书法的人很多,可以说经过二十年普及书法以后,中国书法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就本质而言,当代书法水准整体提升并不明显。而且,就书法的国际地位而言,中国书法现在的国际地位值得关注,中国书法在众多的书法国中被“边缘化”。韩国、日本、新加坡已经质疑当代中国书法的水准和价值。新加坡在1988年就成立了国际书法家协会,中国只是会员国而不是原创国。而韩国人认为,中国书法在十年之后因其对传统整体疏离而逊于韩国。日本人到现在都认为在面对西方时只有日本现代书法得到西方认同,比如手岛右卿的《崩坏》,认为中国书法手札在重视展厅的视觉冲击力的担待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书法当然不可关着门充老大,相反要清醒地看着世界,反省自己的书法文化观和市场观,进行书法艺术“文化突围”,恢复中国书法在国际上应有的“文化席位”。在国内塑造新的书法大家的品牌意识,文化意识,创新意识。对书法个人而言,就是要让每个人练成强兵强将,然后在国际上形成一个书法文化高端。
在我看来,书法表面上的兴旺不能表明国家书法水准的整体高度,相反,这种不太正常或者不深刻的书法虚火,有可能将浮躁的病灶掩盖了,将表面热闹现象当成正常现象。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也导致了一些问题,泥沙俱下,市场至上,大师不彰,有的人越写越俗,越写越烂,越写越品位低。那些按照自己的理念和思维,遵循自己的学术旨趣和书法的审美趣味去发现自己的人文深度,力争突破自己的樊笼,够达到超越自己乃至超越时代的高水平的真正书法家,并不多见。大体上说,中国书法人口是很多的,但书法大家不多,书法高度不够。据我所知,中国书协的会员有八九千人,各省市书法家协会的会员有十几万人,全国各个县的书法家协会会员有百万人,全国喜欢书法学习书法的不少于一亿人。所以书法在中国有广阔的群众基础,这是它的长处之一。但是,由普及到提高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普及广大的群众基础书法和书法大家水平之间出现了空洞,因此当代书法家中书法大师气象仍不多见。
书法观念注重传统精神,但也有过分西化的倾向。大部分人在写字的时候,都较自觉地按照经典,但也有少数人按照西方的先锋派前卫意识去模仿,形成一些怪异的书法。书法的技术追求成为主要追求,但容易走向唯技术化。中国书法进入现代以来,硬笔书法、钢笔字、电脑打字等,使得毛笔书法的阵地在缩小,反过来人们比较自觉地把书法的艺术追求变成书法的主要追求,而不是把一般的写信,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往的实用性当成第一位。突出书法的艺术性,就是突出了它的展厅性,就有可能偏离了文化和精神了。第四,中国当代书法批评和理论审视不够,书法家可以说成千上万,而批评家、理论家屈指可数,使得中国的书法现在的发展变得创作与批评失衡,缺乏一种真正清明的理性。
中国书法这三十年的历程,可以称之为“书法自觉”或者叫做“书法复兴”时代,主要指是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不同的文化氛围和创新心态。过去学书法存在问题,很多人写字没有将其同文化思潮和文化复兴联系起来,仅仅是为写字而写字,甚至是老人退休以后的休闲活动而已。到了七十年代后期,随着思想解放,文化勃兴,文艺复兴,很多人开始重新思考人的问题。书法也开始复兴,有书法的观念的复兴,每个人通过书法寻找自己的情感体验,将书法看成是人的精神解放的艺术表征,将这一国粹艺术铸造成时代精神的体现,进而推进了书法的国际交往力和世界化进程。
古人对书法的看法,比当代人高得多,书法在他们心目中有很重要的地位。第一,他参加科举考试,字是敲门砖,字需写好。第二,字好代表这个人的学问好,因为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心不正笔就不正,是歪斜的,而当代专门有人写偏锋,写病笔。书法在古代很重要,是因为书法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保持情义的一种方式。王羲之的书法大抵是不展出的,但写给对方以后手中把玩而后珍藏起来,成为情感交流的表现形式。而今天一些人做的书法是为了作壁上观——搞一个展出,为了拿到金奖。这样的书法已经忽略了日常交流,忽略了社会之间真正的心对心的人文关怀。
三 书法申遗使中国书法审美经验逐渐世界化
书法是古老的艺术,但它在全世界的定位跟西方所有艺术都不一样。书法的抽象性影响了西方整个二十世纪抽象艺术。可以说,书法面对西方来说,具有更新的吸引力,让西方人感觉到东方的艺术魅力。当代社会中,书法出现的问题不能一味抱怨科技,而且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书写工具,人对工具的正确的应用才是最重要的。实际上,科技力量的介入也可以成为推广书法艺术的重要方式,比如书法作品的网上检索、网上展示等等。在现代世界,书法的实用性固然不多了,但书法艺术性的凸显对人性的关怀却突显出来。写书法是处在一种很静心的环境中,挥毫泼墨所产生的万千变化会让人意识到生命的神奇,书写古典文化经史子集中的警句,饱含着一种文化关切和人生况味。因此,书法在现代科技化生活中不是不重要,相反是很重要,需要我们重新发现,而不是一味追求视觉刺激、感官刺激,而是追求一种内心的由衷感动。
各类书法大规模引进西方形式,创造了非汉字书法、行为书法、装置书法、后殖民书法等等,越来越远离了书法本身。在此情况下,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遭遇到越来越多的现实的挑战,但从申遗上说,书法的定位应该是传统的、文化的和精神的。书法申遗是将书法传承千年的精神传统和文化血脉展现出来,它具有更广阔的人类文化视野,而不仅仅是因为当代书法问题。所以,在我看来表面兴旺和书法申遗之间应该是不矛盾的。
有人认为中国书法处于濒危状态,在我看来,没有这么危言耸听,实际上书法在悄悄发生着某种变化。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的副校长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调查,这个调查就是向欧洲、美国等海外人士发行卷子十万份,请他们谈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表是什么,结果书法当选,成为超越了京剧的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表。所以,书法,只要走在海外的街上,看到中国书法的笔墨线条,你就知道它是东方的,是中国的。那么,中国国内呢?教育部第一次确认了在全国实行书法考级,也是把书法这门艺术纳入到教育制度之内。有了制度性的保证,我相信中国书法的未来,东亚书法的未来,乃至我们整个人类书法的未来是光明的。在我看来,中、日、韩三国的书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书法的最高水平,但也有各自的问题。因此,申遗将进一步扩大书法的影响,推出悠久的书法文化传统,连接数千年的书法精神史,就使得中国书法的审美经验逐渐世界化。就此而言,书法申遗不仅对书法有益,对文化也有益。
韩国人抢先将端午祭作为自己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下来,现在他们开始申遗书法。可以说,受到东方文化影响的韩国这种行为的确让我们感到了危机,别人都很重视,为什么我们自己不重视?如果汉字书法韩国申遗成功的话,这将更加令中国书法被动和不堪。书法申遗是中国书法自觉意识和忧患意识的体现,这种努力是真诚的也是可贵的,它标识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凝聚力,这在当代尤显珍贵。
事实上,书法确有衰微的一面,这不可否认。我在1998年去日本东京大学拜访一个日本教授,他从床底拿出一捆字,非常不屑地说你们中国当代书法不行了,你们祖宗的书法还不错。我说何以见得?他就把他的那些书法打开,我一看,真是脏、乱、差。我再仔细一看,还有很多是假的,是在北京旧物市场卖的假货冒充大师。也有一些名家的作品,但写得很差。后来又在广西机场碰见一个书法家,他把书法作品集送给我以后,在飞机上我翻了五六页以后再也不敢看了。他的字是集天下脏、乱、差之大成,把最差最难看的那些书法败笔,全都写到一幅字里边去了。他命名他的书法说成最具有“创新”的“后现代书法”。我很疑惑,难道日本人真的不知道书法的好坏了吗?为什么这样的假书法家却能够如此风行天下?而一些真的好书法家却没有人过问呢?如此的败笔书法能够挣得大钱,也是把我们的书法真是丢人丢到国外了。这说明这个世界缺乏理性的分析、缺乏理直气壮的理论批评家。
四 书法申遗关涉到国际文化竞争中文化安全
书法申遗一方面是国际性文化竞争造成的,另一方面是我们在一心抓经济建设忽略国际文化战争造成的,如果还井底之蛙,忽略文化的重要,今后的问题会接踵而至。《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艺术的阴谋》很能说明问题。我们不能有些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将天下看成太平无事的。书法技术化导致的书法边缘化,以及书法商品化导致的观念化使书法困境出现,值得关注。
申遗反应了书法界的某种心声。实际上,书法是一个人的心电图。手岛右卿“崩坏”代表的是现代人对天地坍塌、礼崩乐坏的感受,其内心已经处于生病的边缘。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在《谁知道答案》中,已无可辩驳的实验告诉人们讲的是一个重要的事实:科学家拿一杯水,给这杯水演奏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的乐曲,结果这杯水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分子结构组合变得极其优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当音乐换成摇滚乐,换成非常尖锐的“披头四”声音时,水分子结构发生了类似癌变的分子结构变化。由此可以想,我们创造的艺术是应该让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的80%是水——成为癌细胞的聚居地呢,还是应该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呢?由此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书法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赚钱吗?今天中国有很多书法家都梦想着一夜成名,这样自己的书法就可以卖大价钱。我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书法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人、为了人自身的完美而创造的。书法申遗或许可以说是基于某种精神上的自我文化认同和自信。
有人认为与其让书法变成遗产,反而不如现在花大力气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我们的书法。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首先,书法是人类性的艺术,推广到全世界是有其必然性的,第二,书法也是中国人独有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形式,这种形式的内在精神正在流失,申遗也有其必要性。二者并不是矛盾关系,而且也没有定于一尊的方向和路线。中国书法在短短十年当中,传统书法、现代书法、后现代书法、后殖民书法、学院派书法、民间书法、艺术书法、新古典主义书法层出不穷,但书法的美丽精神也在不断飘逝。书法申遗有不同的意见,但不能因为有不同的意见就不去做。新世纪书法申遗有其合理性,谁也否定不了。
历史上,书法曾经对中国人生活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现在书法在生活中的实用功能却越来越被弱化。如今中国书法更像是在博物馆中生活。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我们遭遇到全球化,而全球化是西方强加给我们的,所以我们只能用回应的办法来面对全球化,所以人类共同性审美形式不是我们主动提出来的,我们是被动提出来的。因为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就意味着我们今后没有精神文化家园,没有可以欣赏的本土艺术,我们丧失了自己文化的地基而成为“博物馆文化”。人们听从美国的“三片文化”——薯片,麦当劳,快餐的东西;芯片,电脑;大片,电影。而我们只能以书法提供一些东方的趣味,为现代生活提供某种精神营养素。书法实用功能退化并不意味着它的精神功能也消失了,其艺术精神文化传达功能等待我们进一步开发。
我们面临一个悖论:一方面我们要求书法精英化的时候,书法成为一种博物馆生存状态。当我们强调书法世俗化时候,书法具有一种平民广泛使用状态。人们困惑与这样的二难选择——是阳春白雪的贵族书法更有生命力还是草根式的书法更具活力?在我看来,这两种状态都有其特点,博物馆给人的感觉是高度、水准,平民状态则更加原生态,有很多鲜活的东西。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胸襟,开拓一种多元的书法呈现状态。自古以来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都是互动的,而不是绝缘的,高雅艺术有走向极端的一面,民间艺术也同样会流于表面而没有文化深度。在此意义上,二者的有机结合是书法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且,如果书法以同升学考试挂钩的方式来吸引青少年来学习,至少会让他们去接近书法,但我更强调书法应该深入人的心灵深处。考试是一种方式,而不是一种目的。考试在中国古已有之,关键是让这种考试具有灵活性、变通性,而不要太注重标准性,尤其是艺术,更应该认真考虑考试的多元多样形式。
当然,人们仍然可以宽心与书法的现状——相比较云锦织造技术,蒙古族长调民歌,古琴艺术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书法目前至少似乎还不存在着后继无人的危险。因此有人认为与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保护书法,还不如去保护一些真正需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觉得有的时候不能等到后继无人才来去保护,如果我们在它存在的时候就不去珍惜,那就谈不上保护了。当然,申遗也不是要保护书法,只是一种精神上的重视和心灵上爱护。书法有其价值,其他非物质遗产也有其价值,我们可以统筹兼顾,对任何艺术都应基于相应的关怀,这些都是不矛盾的。
五 书法申遗是走出中国书法文化危机的努力
书法申遗是一种保护,但也是公众的视野,应该是具有开放性。走向市场只是一种形式和过程,而且市场本身也有其弊端,市场经济还需要宏观调控,更何况是艺术性的市场,更应强调人文性、艺术性和精神性的调节,使市场走向良性发展。让书法活起来,市场是一个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我认为,如果中国书法申遗失败,一些人会无所谓,一些人会感到遗憾,一些人会有失落感,但是地球还会转下去。中国书法今天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再也不能仅仅因袭西方,如果仅仅模仿西方,就会出现有一次书法展竟请一位德国人做书法总评委那样尴尬的事情,那个被我们中国人推为总评委的德国人根本就不懂书法、不懂笔墨、不懂线条,根本没书法基础。令人尴尬的是,这个德国总评委说,当你们中国的书法让我们外国人评价的时候,你们的文化的自卑都导致文化方向之错。难道我们中国书法不应该深思吗?难道我们中国书法连自我意识都没有吗?在我的理解中书法申遗是个好事情,但是不是体育竞争,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我们只是想通过申遗,使大家比过去更多重视一点书法的良心发展,多一点书法国际眼光和中国立场,多一点出精品的意识,少一些书法暴富的情结,少一些非书法因素对书法的健康发展的阻扰,少一些国际上对中国作为书法原创过的有意忽略。如此而已。
就目前来说,保护、发展中国书法最应该做的是些什么工作很多,诸如高等书法教育、书法国际交流合作、书法理论创新研究等,需要发现书法在新时代的价值。亚洲的价值将在中国、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能够代表世界发展方向大抵注重“和”的精神的先进文化。我注意到,西方人现在开始踊跃学习汉字和汉语。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办公室统计,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口,已经由几年前的几百万人,增加到了将近八千万人。这八千万学习汉语的人,最终都将会拿起毛笔,学习汉字书法。书法不是一个国家的事,而是诸多国家都可以来一起做的事情。
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当代却面临诸多的危机。首先,国际上对书法的理解有限。国际上的中国书法数量不足,层次低,质量差,严重影响了中国书法的国际形象。第二,国际书法的审美共识还未建立,这方面日本走在我们的前面。我们应该积极建立一种国际性的审美共识。应对书法的文字变化、形式变化和内容变化。第三,书法普及之后的书法大家的推出还未引起人的足够重视。所以,要从重视书法普及到重视书法提高,这方面大学书法教育责无旁贷。第四,书法的生存环境问题。书法脱离日常性,书法在当代失落了。青年一代不再用笔写字,在大众文化艺术的浸染下,书法如何走进青年一代之中,成为了问题。如果书法一味地追求技术性和形式性,而忽略了文化性、精神性和人格心性的提炼,那么青年一代就真的可能抛弃书法。正因为书法如同诗歌、哲学、思想一样,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所以在消费时代,书法才有可能获得新的文化精神魅力和生态元素,从而具有特殊的精神文化魅力。
我赞成书法申遗,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中国书法的昨天,还关系到大国书法文化的今天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