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新闻改革的三大难题和路径选择

————李良荣教授在南京师大新传院的演讲之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391 次 更新时间:2015-11-28 12:24

李良荣 (进入专栏)  

论点精要:


当前新闻改革的三大难点:一是新闻体制,第二是时政报道,第三个是党报。


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成绩如何谁也不敢预言,目前看上去阻力重重,困难重重,难言成功。实际上全国的报业集团,在我看来,结构比较好的是两家,一家是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一家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


我认为我们国家目前还处在大众化的前夜,人均收入、教育水平等,通通不够小众化时代,勉勉强强说处在大众化的初期阶段。


作为党的喉舌的新闻媒体,拥有的不是商务属性,而是三种属性:它具有机关的属性、具有事业的属性、具有企业的属性。这就是我们国家媒体目前面临的最大困惑所在。


我觉得,新闻改革的突破口是重新选择我们的喉舌。即在路径选择上,我觉得需要把媒体切成三块。第一块是把新闻媒体和非新闻媒体“切”开来。然后把新闻媒体一分为二:一类以市民新闻为主,一类是以时政新闻为主。也就是我们过去所说的“一报两台”。


时政报道不突破,我们国家的新闻改革难言成功。


党报要走出困境,需要做的第一步是减轻的它的市场压力,甚至说让它退出市场。


我们国家新闻改革搞了整整25年。我们国家的新闻改革有两个基本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边缘性突破。这个边缘性突破的意思说我们国家的改革是增量改革,和经济改革一样,比如他原有的这一块,如国营企业不动象上海、东北等老工业中心不动,从边缘打出一块来,比如五个经济特区,,然后是我们国家的民营企业、后来是合资企业,实际上国有企业改革这一块没有动。不过我们现在已经找到突破口,已经对工业企业进行动了。我们国家的新闻改革实际上也是走的这条路,但对核心问题基本上没有动。80年代我们媒体长出一块来,这块是什么呢?经济信息。90年代又长出一块来,就是所谓的大众化媒体,上次我给你们讲课也讲到,90年代初期的周末报,90年代中期的晚报,90年代后期的都市报,总的来说这就是三次大的大众化浪潮,这三次大的大众化浪潮都是从边缘长出来的,而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比如说对党报进行改革得来的。但是新闻改革改到现在,你不能老是在边缘上打圈圈,一定要涉及到它的核心部位。我们新闻改革的另外一个基本特点是我们是以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我们媒体的改革,而这个改革的话呢,是观念先行。


当前新闻改革的三大难点,就是说三块大的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呢?一是是我们的新闻体制,第二是时政报道,第三个是我们的党报。当前我们当前正在做的新闻改革是在媒体结构上进行调整。这个结构调整涉及到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按照两级电视、三级报纸、四级广播来规划我们国家的媒体的结构的。你们可能也知道,这个结构的设想是我提出来的,1999年提出这个设想的时候,给我EMAIL或来信当中,人家把我骂的狗血淋头啊(听众笑)。我到你们(省)的太仓开会的时候,主持人明明知道我在场,还破口大骂,说复旦一个教授,要敲破我们的饭碗,我赶快溜出去(笑),我当然没有想到(要敲谁的饭碗),但是一到现实问题,确实是个大问题。现在实际上两级电视是按照省市两级电视重新规划,三级报纸正在实施。现在我们国家电视是2035套节目,2085家报纸,1955套的广播频率。实际上,现在实行两级办电视非常困难,推行不下去;三级报纸目前看上去推行的稍微好一些,现在中央已经公布名单的要砍掉的报纸是670家,占所有整顿的1000多家报纸的一半以上,县一级坚决不设报纸,大量的行业报停办,这个实行的虽然有阻力,但是还可以推行下去。


第二个采取报业集团,当然这个实践的时间比较长了,现在还在做;另外一个是广播电视集团,搞集团化运作,这是现在继续在做的一件事情,,虽然它已经做了好几年,目前看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成绩如何谁也不敢预言,目前看上去阻力重重,困难重重,难言成功。实际上全国的报业集团,在我看来,结构比较好的是两家,,一家是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一家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大家知道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报《南方日报》全国发行80万份,它下面的一系列子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环球报道》(现在停了)等等,这些报都很强,市场占有率很高、利润很高,虽然其广告收入还不如《广州日报》,但是它每一张报纸都赢利,每一张报纸正在发展,而且都比较平稳,不象《广州日报》有那么多家子报,赢利的只有一家《广州日报》,只要《广州日报》一倒,其他报纸就会哗的雪崩一样倒掉。文汇新民集团也一样,真正赚钱的只有一家《新民晚报》,其他的象《新民周刊》能够持平,其他全部都亏,有的亏的象无底洞一样,,向《SHANGHAI DAILY》,亏的不知天南地北了,这是毫无办法可想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主报《解放日报》在上海发行还是比较好的,去年的广告收入是9000万,《申江服务导报》作为一家白领报纸,去年广告收入1.1亿,现在增长最快的是《新闻晨报》,去年广告达到1.5亿,象《新闻晚报》,还有一个《报刊文摘》,还有党刊〈支部生活〉,相对来说它的发展都比较平稳,每一张报纸都赢利,所以这个结构比较好。这两家报团的结构的基本特点是内部分层,一致对外、内部读者不重合、功能不重合、受众面不重合、这么一来它的层次分得很清晰,而且基本上没有弱项,不象一张报纸象无底洞一样亏下去。除此之外,全国所有的报业集团,基本上面临的状况是一两家报纸盈利,其他报纸全部在亏。河南日报报团现在盈利的是〈大河报〉,其他的都亏,包括他们的主报;湖北日报报团盈利的是〈楚天都市报〉,其他都亏;陕西日报报团稍微好一点,但〈华商报〉不属于它……这么一来的话呢,内部纠纷不断、人事纠纷不断。本来报业集团存在的目的是希望在人财物方面有一个统一的整合,可这样根本整合不起来,反而形成非常大的人事纠葛,内部矛盾重重,吵架不断、报纸质量下降,最明显的就是上海文新集团, 新民晚报可以说是有气无力,几年前,〈新民晚报〉发行185万份,现在90万份不到,广告盈利能力在下降。所以只要一家盈利的报纸盈利能力下降,整个报业集团的基础就会动摇,内部资源整合不好,最后变成穷人吃大户,就是一帮子亏损的报纸吃一张盈利的报纸,那么当这张报纸盈利能力下降的时候,报业集团就岌岌可危了。


成立广电集团的初衷是想把无线、有线、教育台三台合一,然后重新进行资源分配,搞专业化运作、专业频道(频率)。但是目前看啊,这里有一个大的前提,……我们国家目前有没有进入小众化时代?我认为我们国家目前还处在大众化的前夜,人均收入、教育水平等,通通不够小众化时代,勉勉强强说处在大众化的初期阶段。上面的领导上了一批学者的当,他从美国那里找到一个小众化时代的概念,然后就搞小众化,把人家现成的概念拿过来,套到我们国家来,不证实、不研究、不调查,搞到现在有那么多的专业化频道。现在全国省级电视台2035套节目,我可以用十个名称就可以把他们全部覆盖起来,新闻综合频道、财经频道、体育频道、影视频道、生活时尚频道,还有什么呢?戏曲频道、音乐频道,七个吧,你们还有什么新的吗?我的两只手都够数的嘛。资源大量重复、没东西,最后所有的频道都放电视剧,全国70.5%的广告收入靠电视剧、娱乐节目来支撑,因为这才是真正大众化的东西。这样重新走回大众化的路子,导致一片混乱,因为每个频道之间都相互打架,你放这个电视剧,我也放。中国有个省会城市,我也不讲它的名字,五个频道同时放《射雕英雄传》,你8点钟播放,我提到7点,比到7点我提到6点半,你放1集我放2集,你放2集我放3集,不行的话我一天放8集(哄堂大笑)。哎,大家抢广告啊,没办法啊,要活下去,靠专业频道是不行的。象我们南京的电视新闻,最红的是〈南京零距离〉,这是什么节目啊?讲好听一点,〈零距离〉是市民新闻,讲低一点叫市井新闻,市井无赖,打架啦吵架啦,不负钱啦夏天人们脱衣服啦,那就是这些东西。你要让市民看中央电视台国际新闻,非常严肃的,没人看呀,还是〈零距离〉好,全国现在都是〈零距离〉。现在我大好多地方去,安徽推出的节目就公开跟我讲,它就是克隆〈南京零距离〉的,还说叫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反正是约俗气越好,广告就多啊。就是说严肃的新闻还是不行……。


凡此种种都反映出,无论是我们的国情还是基本生活水平还是我们的体制,都不能适应我们目前的专业化水平,不能适应小众化。因为在任何国家,有线和无线电视台都是分开的。无线这一块基本上都是新闻综合频道,而有线频道都是专业频道。(新闻综合频道一定是地方性的、区域性的;专业频道一定是全国性的,面向全国的,这样它才有足够的收视的人群,这里加一点那里加一点,它的人数就会和综合频道差不多。但中国的可怜就在于,有线无线(电视台)都在一个区域,专业频道本来就是小众化的,你怎么能和综合性的大众化频道在一个区域里竞争呢?!这没办法竞争!所以,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我们现在广播电视的专业频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这两块东西——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尤其是新闻综合频道和专业频道混合在一起是目前中国电视业中最令人心焦的问题。过去中央一声令下,搞专业频道,地方电视台跟着转,2002年底全部完成。但到2003年开始,全国再齐步走向大众化,带来的恶果是相互恶斗。因为过去一家只有几个频道,现在省里一搞就是七八个频道,斗得很厉害。这就是我要讲的结构调整的问题。


过去我们把所有媒体都称为是事业性质的,现在分为经营性的企业单位,在上海搞试点,电视台是第二财经(?)和生活时尚。报纸的试点单位是〈上海行报〉,就是过去的〈汽车报〉,还有〈家庭生活报〉,两家报纸被抽出来,改经营性的。两家报纸被非常明确地告知,规定的政策都给你们,如果你们破产,你们这些人全部抛向社会,媒体不再要你们,讲的非常清楚,你们就是企业经营。这就是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做的。我们新闻体制最大的特点是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或者说,我们把我们国家的新闻媒体当成党和国家的喉舌,这是最基本的性质,或者说是体制中最核心的问题。我曾经有篇文章,大家都知道,叫做〈媒体的商务属性〉,我提出来,现在我们国家的新闻媒体既有形而上的意识形态特性,也有形而下的信息产业的特性。但实际上,即使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知道,有一个隐含的性质,我是没有讲清楚的,我当时也想不清楚,也不敢写清楚。实际上 作为党的喉舌的新闻媒体,拥有的不是商务属性,而是三种属性:它具有机关的属性、具有事业的属性、具有企业的属性。这就是我们国家媒体目前面临的最大困惑所在。什么叫具有机关属性呢?实际上我们国家对媒体的管理不是企业管理,而是机关式的管理,因为它具有机关特点。党和政府的喉舌就意味着我们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我们从1945年的文件到1982年的党中央的文件都明文规定的,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一部分。正是因为它这一点,它具有机关性的特点。机关的特点意味着媒体的四大权利不属于媒体,而属于党政机关。媒体拥有哪四大权利呢?主要干部的任命权,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资源配置的控制权,还有一个宣传内容的终审权。四大权利或者说是人权、事权、财权,所有这些归结起来的权利都在党政机关。我们报纸总编、台长副台长由上面任命,重大事项要请示的,我们到哪里投资要经上面批准的,我们重要的社论、重要的报道要上面审批的,这就是媒体具有的机关特点。


第二个,媒体具有事业的特点。什么叫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国家投资,意向公众提供服务性产品为主的机构。这个机构又叫非赢利性单位,它不以赢利为目的,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图书馆,实际上我们媒体就是事业单位,我们办台办刊的方针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提供信息,这么一来,媒体就具有了事业性质。可我们的媒体又具有企业的特点,这个企业特点意味着要自负盈亏、要用自己的钱养活自己、要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而且要独立地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不管这篇报道是谁叫你写的,如果有了告状的话,到法院去应诉的,不是上级宣传部门,不是市长市委书记,而一定是记者编辑,从这个看媒体尤其具有企业的特点。所以我们的媒体具有机关的属性、事业的属性、企业的属性。世界上没有一个单位象中国媒体这样把三方面的特点都融为一体的,这是没有的,讲起来象是神话、是不可想象的,这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这就是我们的媒体,世界没有、中国也没有。而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这三者基本特性、运行的基本轨迹和要求在内部发生冲突。我们说如果是一个企业,它起码要具有资源的配置权,可媒体不是这样,你让媒体如何去管理?作为机关,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要代表党和政府,但 如果用党和政府的声音——宣传的声音,宣传怎么能卖钱呢?宣传是不能卖钱的。听这样的话,如果你们要让里老师讲宣传和新闻区别的话那又是一大节课,我不要讲这个课。我讲个事。前不久中宣部新闻局来了两个人,一个处长一个副处长,来向我调查文化系统宣传系统的改革,路上我顺便买了两份报纸,其中一份是《申江服务导报》,它的封面很有特点,都是很漂亮的美女照。我就问,这张报纸您觉得是不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他说当然是的了。我就问他,这个美女照要发出党的什么声音?(哄堂大笑)你们觉得很好笑,其实这是个非常严肃的话题。〈申江服务导报〉要做党和政府喉舌的话,那只能登劳动模范的照片,不管何其丑陋,他必须是劳动模范,因为他代表着什么时代精神啦,老黄牛啦,反正什么外号都可以。但如果报纸上刊登劳动模范像,谁会去买这份报纸,它就没销路。但是如果它登的是美女照,买的人倒是不少,但是它要代表党讲什么话?这不就是两难问题嘛。但这就是我们现实碰到的问题,这就是三个方面的冲突具体体现出来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并不是说是李良荣——一个搞理论研究的人在那里胡诌的,三个矛盾冲突是每天摆在总编桌上、每天都要碰到的问题。很多老百姓要看的不能登,老百姓不要看的你偏要登。省委书记李良荣在会上做报告,他首先说、接着说、正着说、反着说、最后说,说到最后谁要看啊?!把下面人全部都说光了,说走了,没人看,但媒体必须登。因为媒体要发挥喉舌作用,但不能到市场去卖,卖不掉。所以这么一来,在我们的媒体上,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冲突,你们一看就知道,不需我详细讲。


这三个矛盾对我们媒体在现实中造成了两个扭曲:一个是媒体的官商合一,世界上从来是反对官商合流,但是实际上我们媒体开展的经营就是官商合一的经营。因为,你是党和政府的机构,你可以高度垄断,不让人家进入市场。比如说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有14个频道,除它之外,没有一家地方台可以面向全国。凭什么?如果大家都是企业,企业无论大小都可以,但是在媒体这就不可以。(有省略)中央电视台凭什么能够获得这么多广告?很简单,它向全国放送,它无偿地占有全国的频道资源,任何网络它必须上去,不给上去就违反中央纪律,当然,中央声音应该听,但凭什么用我的网络资源给你无偿地播广告呢?要强调中央声音是对的,,但是为什么我一定要播你的广告?我们媒体记者就可以去推销报纸、去拉广告、去吓唬人家。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经营机制,但是我们正在做。 另外一个造成的扭曲是计划的脑袋、市场的肚子。我们靠自己养活自己,但是我们的新闻报道、新闻分析都是上面要我们做的,是按照上面设计的样品、思想来生产我们媒体的产品,又让我们自己去推销,不但要养活我们媒体自己,而且要上缴很多利润。这哪有这样的事?我们媒体什么内容都要登,搞成现在小报大报化,大报小报化,还有很多报纸同质性,因为我们必须要强调党和政府的喉舌,我们不能按照市场要求生产自己的产品,这就是上面三者对媒体造成的扭曲。过去我们也一直在做,因为有太多的市场缺口需要去填补它,而现在改革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难以进行下去。


我觉得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是选择我们的喉舌,对喉舌进行重新选择。我们不可能把这么庞大数量的媒体统统算做党和政府的喉舌,喉舌只需要一个声音,它不需要有多种,否则就会产生两个后果:一个是七嘴八舌一个是新闻同质。 我觉得,新闻改革的突破口是重新选择我们的喉舌。我一个基本的设想是,即在路径选择上,我觉得需要把媒体切成三块。第一块是把新闻媒体和非新闻媒体“切”开来。尤其是电视,刚才所说的全国2035套节目,真正的新闻媒体有几个呢?除了新闻综合频道、财经频道,其他统统都是娱乐休闲节目,或者和我们说的时政新闻、硬新闻没有多大关系。所以我认为把音乐频道、体育频道、影视频道、戏曲频道统统从我们的媒体中分离出去,这些娱乐休闲类的媒体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做,它不是事业更不是机关,完全按照企业运作,或者不要说的太绝,它基本是企业。如果我们的音乐频道也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的话,那我们音乐节目、流行歌曲除了唱我的祖国以外还该怎么唱啊?!我爱你你爱我更不能唱,党可没有号召大家我爱你你爱我吧。所以要把这些都切出去,因为它们不可能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


第二块,把新闻媒体一分为二:一类以市民新闻为主。比如大众化报纸,象都市报、大部分晚报,以提供市民新闻为主,我们把它们定性为事业性质。 二类是以时政新闻为主、发表时政、时评的这类媒体,就是党报和电台电视台的新闻综合频率,也就是我们过去所说的“一报两台”。我觉得真正的喉舌就是一报两台。我想把媒体分成三块的基本目的是,本来我们的媒体是机关、事业和企业性质三者合一,现在我把它们切成三块,分属于不同的性质,“一报两台”就按照机关化管理;第二块是事业性单位,以事业为主,同时靠企业化运作,但必须兼顾社会效益第一;还有一块就是基本的企业化运。这样,不同媒体就只有一个属性,这样好管理,它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应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说你们可能会疑问,一报两台谁也不会看。因为他们是搞宣传的,世界上都是这样,宣传是非卖品,都是自己出钱请别人来听自己做宣传。既然一台两报还要在市场上生存,要给它们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比如说可以用党费来订报,这不就扩大发行量了吗?党和政府给它许多独家新闻,党代表大会上的重要新闻、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必要时应该给它们以财政支持,因为它帮你做宣传,它是机关你就得养起来,减轻它的市场压力,让它全心全意地做好宣传工作。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党报宣传做的是有气无力,宣传做的好,不是说宣传一定是令人讨厌的,宣传做的好会非常地受人欢迎,尤其在一些党政机关、高校知识分子比较多的地方,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而且他们数量虽然不多,但他们是社会的精英、他们引导整个社会前进。这就是新闻改革在体制上面临的矛盾以及我的路径选择。


我要讲的新闻改革中的第二个难点就是时政报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在1980年代的突破口是经济报道,就是说加大新闻信息量,因为我们过去报道都是讲宣传不讲信息。1990年代我们的报道是两大块东西的突破:娱乐新闻的突破和财经报道的突破。那个时代媒体只要能捏住其中一块就可以非常成功。但是新闻报道不断突破的最后,最落后的还是我们的时政报道。如果你把现在时政报道的日期去掉和1950年代比较,看不出有任何区别。象我们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两种模式:领导某某某在某某地方接见了来访的外宾某某某,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这个谈的还可以;双方开诚布公地交换了意见,这说明谈不拢。(听众笑)那,他们为什么要来?他们谈什么?谈论的结果如何?影响如何?谈不拢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则一概不知,所以每当国家发生重要的事情,我不知道南师大教授是什么个反应,我们复旦大学的教授们就到港台阅览室去看报,看大量分析文章,我们的大学生们赶快去听BBC、VOA,消息传来传去,因为国内不能满足我们需求。我们国家媒体的硬件和国外比不差,我跟你们说有空到上海文新集团看看,世界上没有一家报社大楼如此地豪华,石料铺面全部从意大利进口,超五星级的。我们的新闻人员也不笨的,我给香港和大陆的学生都做过比较,我至少说复旦大学的学生和他们相比,我们的学生把香港学生甩出几条马路,外语也不要比没什么好比的,他们差远了;你们以为美国人还有什么么?我说美国这个民族的一般老百姓的智商绝对不能和中国老百姓比,笨得很,但是我们做不过人家,我们没有办法和人家竞争,我们的娱乐、财贸都可以做,就是时政没有办法和人家比,比不过人家,没法做。我们都害怕什么被捅漏出来,怕被动什么的。时政报道是我们新闻报道中的一块心病, 时政报道不突破,我们国家的新闻改革难言成功。我记得从1980年代开始,历任的最高领导不断地说,我们的施政报道不断从外事报道突破开始入手,突破到最后,扑隆咚,又不行了,就无声无息,过几年再来,还是不行。症结到底何在?我觉得这个问题我想的不清楚,还需要你们去研究。但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始终没办法和人家在一个起跑线上。现在首先突破的是可以是国际新闻,国际新闻中一些时政类的东西,我们开始突破。最近,令我非常开心的是,我们杂志开始动作了,《东方了望》周刊刊登了《胡温执政一年》,上面没有怪罪,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信号。虽然讲的都是比较正面的赞扬的话,但是我们国家的新闻媒体能以这个话题来讲,那说明我们国家开始有所松动,这是令我高兴的事。 我觉得现在我国时政报道最好的突破口是民生问题,从民生问题这个突破口过渡到公共政策,这大概是一个比较好的路径选择。去年孙志刚事件的大量报道,你们南京的拆迁事件,新闻周刊曝光。这些东西都获得了比较好的积极回应,改变了我们国家的公共政策。所以我觉得不要直接碰政策,首先从民生问题入手,进入公共政策,这是我所看到的渐进的改革时政报道的一条比较好的路径。


再来说党报。在所有媒体中党报困难最大,党报从原来报业结构的中心位置逐渐走向目前的边缘。主要表现在:党报的受众减少、赢利能力下降、全国70%以上的党报亏损,发行量除1998年略为持平外,其他年份都在下降。有一次我到人民日报讲课,我说到全国任何一家图书馆阅览室,最干净的杂志是求是杂志,最干净的报纸是人民日报。当时有一个副总编听不懂,说你这是什么意思,(哄堂大笑)我说还能有什么意思,没人读呀。我说上海所有的报摊都没有人民日报,有一次我看见有报摊卖人民日报,我很奇怪,就说你这张人民日报就卖给我好了,他说好啊,但他问人民日报多少钱一份啊?他说这张人民日报是送报的遗漏在他那里的,他不晓得还有这份报纸。包括在南京报摊,没有人民日报,没有人要,你们新华日报面临的困境同样如此。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党报是不伦不类、软不软硬不硬,第一版党政新闻、机关新闻,接下来为了抢占市场,党报也搞了好多小报内容,房地产专版、娱乐专版、汽车专版等等,都是人家其他报纸的,都是和党的喉舌毫无关系的东西。现在我们国家的报纸是大报小报化,小报大报化。大报小报化是为了抢市场,因为要保证发行量就不得不向普通市民那里推,所以它也搞了大量市民新闻;为什么说小报大报化呢?因为小报影响日益增大。楚天都市报发行量90万份,湖北日报才20万份,每次开会,领导就问,楚天都市报来了没有啊?因为他想让他的讲话上楚天都市报。这样一来,大量党政新闻被硬塞进都市报,都市摆第一版就变得和大报差不多了,所以小报开始大报化。现在还有一个奇怪现象,许多都市报本来是很大众化的报纸却拼命要走高位,自觉地投身到党和政府的喉舌的怀抱里。所以我们整体上的报纸叫做不伦不类,既不象大众报也不象精英报。现在的党报中率先进行改革的是南方日报,它的报纸上有句话“高度决定影响力”,它的意思是我要向高的方向走,硬新闻路线、评论是尖端评论,实际上它要走的是精英化路线,它基本上就成功了。


我认为党报要走出困境,需要做的第一步是减轻的它的市场压力,甚至说让它退出市场,给党报以种种优惠政策,比如说我们目前工商管理局每年有大量的广告为什么不给党报而要给其他报?本来是政府的部门,就应该登在政府的报纸上,这全世界都是这样,广告的支撑、津贴的支持还有党费的发行,党员就应该读党报。我是党员,在座的有好多是党员,我给你们讲,我那里的学生要选党代表,就问我李是不是党员,当知道他们的李老师是党员时学生们非常失望,说李老师也是党员;(哄堂大笑)他们以为领导党员都很严肃的,李老师这么一个人怎么也能成为党员,因为党里很开放。除了减轻压力外,我们还需要对党报功能、读者、风格进行重新定位。我们党报现在担负这太多的功能,我觉得我们的党报就是要以宣传为主,成为我们国家硬新闻的主渠道,成为社会的思想库,尤其是要加强深度报道,要在解释党的方针政策上、国家法令上下工夫。实际上现在国家方针和法令对我们影响越来越大,而我们的媒体尤其是党报在这方面的宣传是有气无力,处于应付的态势。党报的读者我觉得应该是精英,不要是老百姓。南方日报的口号是对的,它不希望自己的报纸走进千家万户,只希望自己的报纸出现在办公室而不是在家庭里。(这里有省略)党报应该面向精英的,它带给人们硬新闻,这些精英的人数不多,但是高质量的,他们领导着社会的潮流,支撑者着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如果你能影响这些人,即使报纸发行10万份也是足够的,不要追求数量,当然以一定的数量为基础,不能发行20多份把,但是不要刻意去追求过高的发行量。过去新华日报发到农村,被用来做什么?是糊墙壁用的,最早的时候是拿来卷烟的,现在仍在地上没人看,当废品卖掉,没用啊,人家不看你嘛。所以党报的读者应该是精英,党报的风格应该重新定位,不能什么广告都登,我们现在有的党报上登的是春药广告,不是胡说八道吗?(听众笑)你们奇怪吗,我找几份报纸给你们看看?象话吗?真不象话!!风格应该是严肃严谨的,当然党报的思想应该是活跃的。现在我们党报登了大量八卦新闻,读都读不懂。那次不知是解放日报还是哪家报纸,登了条新闻,两车相撞,它说“汽车亲吻”,我打电话给那个编辑,也是我的学生,我说你是不是个人啊?死了五六个人你还用这么轻佻的语言讲,你真是做的出来嘛!人家死了人哭哭啼啼,你还把它当作笑话来讲,我说最蹩脚的报纸也做不出来,何况你是党报。尤其是党报要提倡解释性新闻,做重大事件、重大方针作出解释,交代它的背景交代它的影响,对重大的国际事件作出解释。这就是我认为我们国家目前三大难题所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根据演讲录音整理,略有删节,未经李良荣教授审阅。)

进入 李良荣 的专栏

本文责编:liuwent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新闻学 > 新闻传播学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64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