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拙作《破解大脑之谜——精神分子论》出版;2008年,我又完成了《精神的革命》一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两书的完成,我对精神之谜的探索已经走过了漫长的40余年。40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年轻的中学生,而今已是两鬓如雪的老人,为了探索精神之谜,我几乎用去了自己的大半生!
我的本职工作是医生,并不是专职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或脑科学家,研究精神也不属于我的工作范围,可是我为什么还要花费几十年的心血去探索精神之谜呢?这个问题需要从我的学生时代说起,我的学生时代是在河南西部的一个小县城——渑池度过的,渑池位于洛阳、三门峡之间,北临黄河,南依涧水,东邻新安,西连函崤,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小城,但也曾是一个极左之风甚为猖獗的地方。1959年,我小学毕业后考入县一中,由于全县唯一的高中就设在这里,所以那时的一中堪称是全县的最高学府。进入一中不久,我就接触到了哲学,也许是与哲学三生有缘,我立刻疯狂地爱上了哲学,爱上了这个让我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的哲学!那时,哲学就像面包和水一样吸引着我这个具有强烈求知欲的中学生,我如饥似渴地学习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哲学著作。
我第一次认真思考精神问题,是在读了原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编的一部哲学教材之后。精神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苏联哲学家们回答说:精神是大脑的产物,但精神的本质却是非物质的,因为我们的任何一个感觉器官都无法直接感知它们,我们既无法看到、听到精神,更无法嗅到、触到精神,所以精神的本质就是虚无缥缈的非物质。多年来,这种解释一直被人们尊崇为不容质疑的经典,但喜欢独立思考的我却对这个解释产生了深深的疑问:既然大脑是一个物质结构,可是为什么一个物质结构却会产生出非物质的产物呢?假若一个物质结构真的产生出了非物质的产物,那就是说物质有可能变成非物质,这岂不是违背了物质不灭和能量守衡定律了吗?哲学家们说“我们的任何一个感觉器官都不能直接感知”精神,既然“我们的任何一个感觉器官都不能直接感知”精神,可是为什么哲学家们却能够断定精神的本质就是非物质的呢?这岂不是自相矛盾了吗?由于产生了深深的疑问,所以我认为哲学家们的解释难以令人信服,精神的真正本质不一定就是虚无缥缈的非物质。假若说精神的本质并不是虚无缥缈的非物质,那精神的真正本质又是什么呢?这个深邃难解的谜深深地吸引了我,年少气盛、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要自己去寻找精神的真正本质,我要找到精神之谜的真实答案。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决定竟使我走上了一条漫长而又艰难的探索之路。从初中到高中的几年间,我一直默默地进行着自己的探索,经过几年的思考与探索,我对精神的本质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我认为既然精神产生于大脑,而大脑又是一个物质结构,那么精神这个产物就应该是物质的,而不可能是非物质的,精神的本质极可能就是物质。
由于酷爱哲学,所以早在初中我就立志报考北京大学哲学系,立志当一名哲学家,去完成自己的探索。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场政治灾难竟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在初中读书时正值三年困难,“大跃进”“大炼钢铁”等政治运动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度的困难。国事民生使我忧心如焚、寝食难安,在1961的夏天,我给毛泽东上了一封反映农村真实情况、批评“五八年大跃进”、建议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整顿干部作风”“大力发扬民主”的万言书。那是一个左祸肆虐、正邪颠倒的年代,我的万言书被扣上了“替农民叫苦”、“恶毒攻击三面红旗”、“鼓吹修正主义”的罪名;我的哲学探索也被说成是“反马列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大毒草”!1965年1月,一场政治灾难突然降临到我的头上,渑池高中全校停课对我进行大批判,校园里贴满了揭发、批判我的大字报,我被打成了“小彭德怀”“小反革命”,被开除学籍、团籍,送农村监督劳动改造!那年我才18岁,18岁的我便不得不踏上一条艰难坎坷的人生之路。文革爆发后,我又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批斗,涂黑脸、挂黑牌、住牛棚、捆绑打骂、游街示众,受尽了折磨与打击!我在农村劳动改造达8年之久,后来又到一个煤矿挖煤3年,那时的我不仅在政治上屡受打击,而且工作无着、四处碰壁、厄运不断、度日艰难。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我写好了一封信,竟然连8分钱的邮票钱都没有,那时的我几乎是处在一个山穷水尽的人生绝境之中!
我虽身处人生的绝境之中,但精神之谜依然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我觉得人生如此短暂,我决不能虚度此生,不管再艰难,我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探索,一定要破解精神之谜!离开学校后,我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像许多哲学前辈一样,几年来我对精神的探索一直局限在哲学领域,探索的方法也局限于推理与思辨,然而,我总觉得这种通过推理与思辨而得出的结论有些空洞、漂浮,既缺乏确凿的证据,又无法得到事实的检验和验证。如何才能找到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答案呢?如何才能为自己的答案找到确凿的证据呢?这时我意识到,哲学的研究方向和方法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我不能老是在哲学的小天地里兜圈子,我必须另辟蹊径,去寻找新的研究方向和新的研究方法。然而新的方向和方法又在哪里呢?这时我想到了大脑,既然精神是大脑的产物,那么我们就应该集中力量去研究大脑,就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大脑的结构,研究大脑产生精神的机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揭示出精神的真正本质。确定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之后,我就把精力从哲学转入到脑科学和其他相关学科,又开始了一个新的探索历程。我广泛学习了神经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神经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以及心理学、精神病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系统论、信息论等等,并从多学科的角度对大脑的结构、功能以及大脑产生精神的机理进行了反复探索。我从脑到脑区,再从脑区到神经系统、神经网络、神经元、亚细胞,一步一步深入,最后一直深入到分子层次,这时我终于发现了人脑中的“精神分子”,终于发现了精神的真正本质!“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经过近40年艰难探索,一个新的精神理论终于诞生了,我把它命名为“精神分子论”。“精神分子论”是我40年艰难探索所取得的成果,是我40年心血的结晶,它不仅有可能对精神的本质做出更为科学、更接近实际的解释,而且还有可能对感觉、思维、记忆、意识、感情、思想、智慧等诸多精神现象也做出新的解释。与许多精神理论不同的是,“精神分子论”吸取了大量科学新成果,它不仅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证据,而且还得到了大量科学实验的验证与证明,所以精神分子论并不是作者凭空猜测、想象或思辨的产物,更不是作者“闭门”所造之“车”。
千百年来,在哲学、神学、心理学等许多学科中,传统精神观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传统精神观认为精神就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神秘莫测的灵魂、心灵、“理念”、“幽灵”以及“映象”等等,精神的本质就是虚无缥缈的非物质,这种观点已经被人们尊崇为不容质疑的经典。但是精神分子论却认为,精神的本质并不是虚无缥缈的非物质,而是客观实在的化学分子,这样精神分子论不仅与“经典”发生了冲突,而且对传统精神观也构成了挑战。在哲学、心理学以及脑科学领域里,我只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一个小人物竟敢质疑“经典”,竟敢挑战已经流传了千百年的传统观念,不了解的人一定会认为我是一个自不量力的“狂妄之徒”!其实我是一个对科学探索十分严肃认真的人,“精神分子论”就是经过几十年反复探索、反复论证、反复检验之后才提出的,决不敢有半点虚妄与马虎。我之所以斗胆提出新的“精神分子论”,其目的只是为了把自己40多年来艰难探索的结果真实地公之于众,并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哗众取宠!正如勒•布伦坦诺所说的那样:“真理必然会不顾得失,不图赞扬,不怕谴责,而坦白地说出检验的结果。”
人们常说,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科学的胜利在于冲破传统观念。
传统观念虽然在科学与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并非所有的传统观念,并非所有的“经典”都是千真万确、尽善尽美的,随着科学和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发展,那些陈旧的、有缺陷的或错误的传统观念与“经典”也需要更新,也需要进行不断的革命。假若人们都满足于传统观念,满足于“经典”,不敢创新,不敢冲破传统观念,那科学将如何向前发展?科学又如何能够取得不断的胜利呢?传统精神观虽然流传了千百年之久,虽然被尊崇为经典,但由于受科学发展水平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其中不少答案都是猜测、想象或思辨的产物,不仅缺乏坚实的科学基础和确凿的证据,而且也无法进行检验或证伪,存在着较多的缺陷或错误,所以它必然要被更科学的精神观所替代。一个可以预见的事实是,当陈旧的、有缺陷的或错误的传统精神观被修正、被更新、被颠覆的时候,当传统精神观被科学精神观所替代的时候,必然会发生一场伟大的精神革命!
但是,科学精神观替代传统精神观的过程决不会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正如W•I•B•贝弗里奇所说的那样,抵制新发现、新学说是人类难以克服的“一项基本法则”。让人们抛弃旧的传统观念并接受新理论和新观念是十分困难的,在科学精神观替代传统精神观的过程中,也一定会出现许多曲折和困难,但我仍坚定地相信,科学一定会冲破传统观念,科学精神观一定会替代传统精神观,人类的精神观一定会发生一场天翻地覆的大革命!
附:《精神的革命》一书目录
自序 精神为什么要革命
第一章 一个千古之谜
第一节 神奇而又神秘的精神
第二节 一个千古之谜
第二章 传统精神观:精神是虚无缥缈的非物质
第一节 灵魂观念的起源
第二节 神学家的答案
第三节 哲学家的答案
第四节 科学家的答案
第五节 传统精神观的两个共同点
第三章 对传统精神观的质疑与反思
第一节 对传统精神观的质疑与反思
第二节 对传统精神观的评价
第四章 “同一论”精神观:精神的本质是物质
第一节 “同一论”精神观
第二节 “庸俗唯物主义”的精神观
第三节 对“同一论”精神观的评析
第五章 究竟什么是精神
第一节 一个模糊而又混乱的概念
第二节 精神的新定义
第三节 精神和同类概念的区别与关系
第六章 一个新的精神观:精神的本质是分子
第一节 精神的本质是分子
第二节 为什么说精神的本质是分子
第三节 精神的结构与形态
第四节 破解精神本质之谜
第五节 对一些质疑和困惑的解释与回答
第七章 精神分子论对精神现象的解释
第一节 精神分子论对若干精神现象的解释
第二节 精神分子论评析
第八章 一场精神观的革命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与总结
第二节 从传统精神观到科学精神观
第三节 一场精神观的革命
跋 探索精神之谜40年
参考文献
此书已经完成,正在寻求出版,欢迎出版社和出版中介机构与作者联系。作者的E-mail:Dxchen1946@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