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凯 邓炘炘:国家领导人上网与政治文明建设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059 次 更新时间:2009-03-02 13:07

进入专题: 网络政治  

汪玉凯 (进入专栏)   邓炘炘  

编者按: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专访。2009年2月28日18时,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系主任、教授邓炘炘做客强国论坛,以国家领导人上网与政治文明建设为主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访谈正文:

  【邓炘炘】: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就“国家领导人上网与政治文明建设”问题和大家作一个交流。

  【汪玉凯】: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到人民强国论坛和各位网友一起来交流温总理上网这件事。

  领导人先后与网友交流传递亲民、爱民,尊重民意的信息

  [想唱就唱]:您觉得胡总书记、温总理先后与网友交流,传达了什么信息?

  【汪玉凯】:我觉得总理在中央政府网站进行交流,谈了中国内政、外交广泛的问题。特别是有关民生的问题,比如说医疗、社保等问题,这些都是关系到老百姓问题,都谈得非常多。我认为都传递了很重要的信息。一个方面,在我们国家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最近还面临很大的困难,高层非常关心民意。我们国家最高领导人不仅非常关心民意,而且还注意了解民情。希望可以通过互联网这种最直接的形式和公众面对民了解百姓的诉求,为我们进一步制定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保增长、保稳定、促就业,希望可以从民间获得一些智慧和力量,我认为这是总理在“两会”召开前夕,和网民进行交流将近两个小时所传递出来的非常重要的信息。主要传递是亲民、爱民,尊重民意的信息。

  【邓炘炘】:温家宝总理刚刚和网民作了一个网上的交流,我们的谈话和互动讨论的由头主要就是围绕着温总理的网上谈话展开。我自己也是一个普通的网民,所以,从这样一个角度也可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

  国家领导人上网与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太大的题目,所以,我们只能说一些比较具体的和一些小的细节问题和想法。首先,国家领导人上网今天不是第一次,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人民日报的时候也特别访问人民网,并通过人民网的强国论坛和网友作过在线的交流。当然,那一次的时间比较短。相比较来说,温家宝总理刚刚做的这个访谈时间比较长,内容面也非常广。

  [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领导人上网能解决什么问题?会影响他们的决策吗?

  【邓炘炘】:领导人上网首要解决的是一个沟通交流的问题。有关利用网络的渠道来和广大的民众进行沟通,特别是最高领导层重视网络作用,这样的意识是非常明确的。比如刚才我们讲到的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做客人民网的事情。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北京大学时提到,他在网上了解到同学抗击非典的情况。2005年,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后,2006年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后,以及2007年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以及2008年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之后,每一次温家宝总理在会后答记者问的时候都提到了互联网在政府和民众沟通之间的作用,以及他重视网络反馈的一些信息和内容,强调这种反馈对政府的积极作用。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政府对于网络的应用非常重视,对于网络作为政府和民众之间沟通的一个管道的作用也非常看重。

  [强国一派]:总书记、温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是不是意味着互联网已经成为主流媒体?

  【汪玉凯】:我认为完全可以这样说。互联网从它的诞生到现在,发展得非常迅速。一开始认为并不完全认识到它的价值,越到后来我们看到网络成为不可替代的一种媒体,我们现在中国的网民达到2.98亿人。这是任何一种媒体都不可替代的。而且网络媒体是直接可以表达民意的,社会公众、老百姓可以通过网络谈谈自己的诉求,谈谈对社会的感悟,谈谈对政府的各种建议和看法。网络这时已经成为政府官员、党政领导人直接获取民意的非常重要的途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从去年胡锦涛总书记上网,和网民进行交流,到今年温总理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进行两个多小时,这是最高领导人直接利用网络和网民进行交流,标志着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第四种媒体。

为什么会它会产生这么重大的影响呢?第一,网络覆盖面宽。现在中国的上网人数达到2.98亿只占13亿人口的20%左右,而在发达国家网络普及率是在60%以上,而我们现在只有20%左右,但是我们上网人数绝对是全世界第一,因为中国人口的基数很大,尽管互联网普及率只有20%,但是网民数量是全世界最多的。这样大的群体这在全世界是没有的。第二,网络给老百姓直接表达意见的空间,广大社会公众可以直接利用网络表达自己的诉求。这种直接性是任何其他媒体都不可比拟的。比如说电视也好,广播也好,都有很多的阻隔,只有网络媒体我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双向的互动,这是最直接的表达形式。第三,它的影响面宽,传播速度快。互联网几秒钟可以传遍全世界,全世界网络都是互联互通的,这样的传输速度和产生的影响力也是过去其他媒体很难想象的。我认为网络本身从出现到发展到今天,的确成为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媒体。第四,领导人的关注。领导人如此关注网络媒体,特别是最高领导人的关注网络媒体,就是说,在很多重大公共事件中网络产生其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公共事件本身的发展。

  比如说去年三月份,西藏发生暴乱的时候,西方一些媒体有很多错误的报道,网民率先在网上和一些错误的报道进行抗衡,后来在奥运火炬传递时,在一些国家受到受阻时,又是网民和阻碍这些奥运火炬传递的行为进行对抗。同样在地震发生以后,又是网民利用网络率先发动全球的华人对灾区进行救援和援助。

  所以我认为,利用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到公共事件本身的发展了。从这几点上我认为,从胡总书记和温总理的上网与网民直接进行交流,可以认为,是充分肯定了网络媒体的作用。我认为你提到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主流媒体的说法,你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

  任何公权力都是需要制约 不可脱离公众的视野

  [神采奕奕洒家狡总]:强坛正搞“E两会”,两位认为领导们会明确从E提案中抽出部分作为两会的提案吗?

  【汪玉凯】:一般我们的提案都是通过人代会或者政协会的。互联网出现以后,在某种意义上讲,又增加了这个方面的需要。就是说,网民、老百姓可以利用网络这个载体直接把他对政府以及诉求通过网络这种形式来反映上来,我们可以通过强国论坛这个平台反映上来。我认为这也种新生事物。

  我们国家原来是选举人民代表,通过在人代会发表提案和议案,以代表老百姓的利益。这是我们传统的民主过程。但是有了互联网直接,给老百姓直接参政提供更便捷的通道。我认为从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将会越来越引起政府高层的关注,未来甚至把它变成一种非常重要的公众参政议政的渠道。正如你所讲的,一些高层领导人,或者是党政机构有可能直接从E提案中获取提案的信息,作为国家政策的制定的重要参考。

  [宋公明]:请问,一个人怎么也回答不了这么多网民的问题,为什么不让各级干部都上网回答民众的问题呢?

  【邓炘炘】: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看了温家宝总理的网谈之后,也觉得应该有更多的各级干部通过网络来和广大民众进行沟通,解决我们现在面对的各个方面的严重问题。刚才温总理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主持人说现在网上有30多万帖子,温总理说他不可能也无法一一回复,但是他说,他会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大家的意见和要求,我想这是他表达的一个很真诚的态度。我想对于其他的各级干部和负责的官员,也应该本着这样一种基本的精神。同时,不仅在网上,也在网下,认真地听取群众的反映和呼声,认真地进行解释和说明,一件一件地具体解决问题。我想如果都能做到这一点,很多的问题,包括刚才网民提给温总理的很多问题,也许就不成为问题了。

  [总有歪理]:请问嘉宾,公权是靠上级制约还是该靠民众制约?

  【汪玉凯】:我认为你提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反映了你自己的一种困惑。任何公权力都是需要制约的,如果公权力不受制约的话,不受制约的权力必会走向腐败。一个国家的公权力通过什么形式进行制约,与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的水平,政治文明程度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无论怎么讲,对公权力的有效制约是一个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我之所以说网友提出这个问题反映出你的一种困惑,是因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表面上我们对公权力有很完整的监督体系,但实际上产生的效果有时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说,我们就对公权力主要方面放在上级来监督,还是放在让公众来监督,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讲,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很重要,但是,公众对公权力的监督更重要!社会对公权力的监督更重要。一个基本的现象就是,当一个权力运行是透明的,是在公众的监督之下的,是在社会监督之下的,往往它就没有腐败的空间。如果一旦脱离公众的视野,脱离了公众的监督,社会的监督,尽管上级可能有很完备的监督制度,有时公权力仍然会出现腐败现象,这种事实告诉,在完善上级领导监督时,一定要注重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公众监督、老百姓监督。

  网络互动成民主政治重要途径

  [登泰山而小鲁]:嘉宾,从传播学者的角度来说,温总理这次传播效应怎么样?

  【邓炘炘】:从刚才温总理的回答网民问题的内容广度来看,其实覆盖面是非常宽的,特别是有一点觉得很有意思,就是整个的内容可以说是一次记者招待会。所以,从历年的情况可以看出,往年在两会结束之后,总理历来有一个传统性的、大规模的、非常重份量的记者招待会。这一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把这一次记者招待会提前了。所以,温家宝总理在刚才的谈话中讲了非常多的问题,比如谈到他自己上网的情况,讲到金融海啸大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态势,讲到政府的相应举措,以及初见成效的端倪,也谈到了农民工的问题、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医疗保险的问题、教育的问题、民生的问题、房地产的问题、反腐败的问题、中国股市的问题,提到了中美关系、地震灾区的孩子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说是非常广泛,都是一些目前社会和民众普遍关心的一些焦点问题和核心问题。从这一点来看,这些问题在两会期间、在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之间一定还会产生更深入的反响和更深入的讨论。所以,我觉得温家宝总理的这一次网上交流产生的作用应该还是非常广泛的。

  [神采奕奕洒家狡总]:总理直面网民而不是直面记者,这样的网络交流具有传统总理新闻发布会的性质吗?

  【邓炘炘】:在网上回答网民的问题与传统的新闻发布会有一点相象,但不完全一样。新闻发布会面对的是专业记者,他们的问题从新闻的角度和问题深度的角度应该是比较专业的。而普通网民的提问可能更贴近于身边的生活和日常的感受,所以,表达起来更具有情感的色彩。但是,这些问题中也往往反映了很深入、很普遍的社会问题和重大问题,所以,从政府或者政府官员和民众沟通的角度来说,也仍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养得一团春意在]:嘉宾您好,作为强坛的网友,觉得胡主席和温总理在网络上与网民交流是一件可喜的事情,网络民意的反馈似如井喷.我的问题是:这种网络互动是否表明网络交流会成为今后国家政治的一种民主途径?民意在网络上的井喷状态,是否表明现实中,正常民主途径的不正常运行?

  【汪玉凯】:你对这个问题的判断是正确的。据说总书记、总理上网和网民直接交流、对话,获取民意、了解民意,这已经证明网络互动成为我们今后民主政治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当然,网民在网上和国家领导人互动这种热烈地程度,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折射出我们现实生活中民主政治也可能还存在某些不足。所以我觉得你提出这个问题很准确。

  从中国目前的民主政治发展的现状来看,民主政治发展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党的十七大就明确提出,我们要坚持四个民主、四种权力,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要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以及监督权。我认为这些都是十七大报告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民主政治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种论断和判断。

  正是在这样民主政治发展的潮流下,目前中国的公民社会发育水平已经大大地提高,公民参与政治诉求也越来越强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老百姓的参与还会受到这样那样的限制,也引发了公众的一些不满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网络直接和网民互动,了解社情民意,和网民一起来议论国家大事,议论老百姓直接关心的民生问题,应该说给公众参与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一种途径。可以肯定地讲,国家领导人这样的一种举动,必将会给我们整个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产生深刻的影响,使我们的党政机构能够更多地开创民众参政议政的渠道,接受民众的监督。

  【邓炘炘】:不论是胡总书记还是温总理,在和网民交流的时候,都表达了一个明确的态度,就是非常愿意倾听。温总理在刚才的访谈过程中说,“这么多网友提出数十万个问题,我只能回答很小的一部分,而你们提出的问题不管是大还是小,都表明你们对国家的关心,而且表明你们对政府的信任,我应该感谢你们。”至于网络互动是否表明网络交流会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个民主途径,我自己觉得这当然是一个途径。但是,温总理在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结束后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问题的时候说“两会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广大群众通过代表、委员、新闻媒体和信息网络给政府工作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我们注意到,温总理排序的时候,把信息网络放在最后,前面还有代表、委员和新闻媒体,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在整个国家的民主议政的过程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具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新闻媒体首先是指传统的新闻媒体,包括我们的报刊、广播、电视机构,他们的信息传播、沟通作用以及作为公共讨论的平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网络是中国民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还有其它同样非常重要的渠道和力量要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领导人上网将会对国家的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

  [英雄的人民]:嘉宾好,国家行政学院应该是培训政府干部的教育机构吧,你同意应将网上访谈列为培训教程,让更多的官员去仿效吗?

  【汪玉凯】:我觉得你非常有见地,我们国家行政学院的确是为了培养高中级政府官员的学府。在我们那里学习大部分都是省部级官员,以及司局级官员,也是我们国家培养官员最高学府。我们在培训公务员方面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但是如何培训,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培训给他们讲述什么,培训的方式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正在全面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要面临的问题。你所提出的能不能把高层领导人,或者知名专家学者在网上的互动交流编成一种教材,我认为这是很有创意的,当然这不一定是一个教材,但把高层领导人和网民直接互动的内容,剪辑好,编辑好,让他们去今后参考我认为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创意,我相信我们学院可能在今后这个方面做一些尝试以及努力。因为国家领导人和网民这样的一种互动和交流的确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决策行为,做出更符合民意的,能够被老百姓认可和接纳的公共政策,所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非常有价值的。

  [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领导人上网能解决什么问题?会影响他们的决策吗?

  【汪玉凯】:我们网民试图通过领导人上网直接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我认为这个期望值可能有点过高。但是领导人上网不解决问题是“作秀”,这肯定也是不对的。我认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上网的这种举动本身就是非常具有指标意义。这不正说明领导人关注民意,把网络作为直接了解民意非常重要的途径吗?而且领导人这种举动和姿态也对我们党政领导机构、官员尊重民意,倾听民众的呼声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讲,首先我们不要看领导人上网会给我们个人直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是要看到它在社会上产生的广泛影响,当然,对老百姓关心的一些与民生有关的重要问题,党和领导人在和网民直接交流过程中,所反映的政策意向必将成为我们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有的甚至可能会直接变成国家的政策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人上网解决的是一个大问题,解决的是战略层面的问题,而不是针对每一个人解决个人细节的问题。对国家政策上的影响更深远和久远。所以我认为你后面的疑问是没有必要的,它对我们的决策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对网民直接的诉求和呼声会感受社会的力量,社会的需求,公众的需求,来根据这些来制定出更符合民意的决策。

  [人民网记者]:邓教授,温总理今天与网友交流的时候说,“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力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政务公开和决策的民主化。”您觉得互联网对促进政府与群众的交流与沟通方面有什么作用?

  【邓炘炘】:互联网对促进政府与群众的交流与沟通方面的作用和效果应该是比较明显的,也是大家所看得到的。例如,许多事情经过网络披露,最终得到解决。许多信息经过网络传达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当然,可能还有很多的民众对目前的这种沟通幅度和深度不是很满意。但我觉得从今天温总理花两个小时上网和网友进行沟通,认真回答每一个问题的过程来看,网络作为政府和群众沟通渠道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是无可否认的,而且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个方向是无可逆转的。

  如何使公众表达常态化是目前民主建设发展过程面临的新问题

  [炎刘]:请问嘉宾,你认为网络能否成为防腐的新阵地,又如何规范呢?

  【汪玉凯】:我认为网络在反腐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我可以举几个例子,前不久南京有一位房地产局的局长,说了几句不当话,结果就被网民爆料了,最后网民把他带的手表、把他抽的烟,拍出来,放到网上,一夜之间这位局长就成为“网络名人”。根据他的这种消费,和的身份不相符合的,最后一查,他位贪官,最后下台了。前不久又出现一位审计局的局长,在网上有一个爆料,就是在网上出现他利用公费按摩的单子,最后通过笔体验证证明是他的,结果爆料出来以后,由国家审计署指定马上要严肃调查这一事件,最后受到处置。像这样一些反腐的个案,有人叫“网络事件”我认为给人们的启示是非常深刻的,为什么网上一爆料,网上一曝光,有一些政府、党政机关都非常关注,很快就会进行处置,很多人一查,大部分都是有问题的。

  这就告诉我们,任何腐败都是在暗箱操作的,不能见光的。一旦放在公众之下,他们就原形毕露了。正因为从这个层面上讲,我认为网络将在反腐过程中,将成为贪官们最害怕的一个平台,也成为老百姓、网民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工具进行反腐非常重要的新途径。当然在充分肯定网络制度反腐的前提下,网络是可以直接表达意见的,所以也需要我们进行严格的规范,也有可能出现造谣、中伤、威胁别人的名誉,这些现象都有可能出现,我想,在互联网非常发达的形成下,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它在反腐过程中的的作用,还要对它进行有效地规范。

  我个人认为要做到这样几点,一、充分肯定它的作用,二、通过法律、制度的建立严格的规范以约束网民在网上的行为,每一个网民自己看到的发表的言论是要承担责任,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揭露阴暗面,揭露贪官,揭露腐败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你一旦触犯了法律,你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是我们要既要发挥它的作用,同时还要进行有效的规范。但是就目前来看,网络在反腐过程中,它的作为中已经开始逐步的显现出来了。

  [宋公明]:各级干部当旁观者,没有压力,大家都指望上面,想把上面忙死啊?

  【邓炘炘】:总理今年67岁了,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上网答问,虽然他表示要尽可能地多通过网络和大家沟通,所以,应该是各级官员、各级干部都通过网络和其它媒介形式和民众有更经常、更实际、更具体的交流和问答,主动接受民众的意见和批评、监督。这样很多困难问题的解决就会顺利得多,今天网民直接提给温总理的许多问题就不需要他自己来一一回答。

 [咖啡碘酒]:国家领导人上网对话总是有限的,如何采用更好的办法保持这种沟通能畅通无阻,经久不衰?

  【汪玉凯】:我认为你说得非常正确。国家领导人上对话肯定是有限的,他们每天日理万机,不可能每天和大家进行对话,但是我可以肯定的,国家领导人肯定会经常关注网络,尽管他们和各位网民对话是有限的,但是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民意,了解社会民众的心声,这是肯定的。我认为通过领导人直接和网民进行互动,激发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主要的是我们通过什么行动使之经常化、常态化,我认为这是我们民主建设发展过程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一般来讲,一个国家民主政治,政治文明程度越高,公众表达得就会更充分,公众的渠道也就越顺畅,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低,不民主,老百姓的这种表达就会被剥夺,也没有更多的渠道。对中国目前来讲,我们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公民社会不断走向成熟这样一个特殊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是比较高的,而往往我们的党政机构、领导人,还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使民众表达的途径受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障碍。这也可能积累了一些公众的不满情绪。所以,要创造更多的形式,让公众的这种诉求,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社会的这种互动及交流能够有一种比较稳定的形式,使最高领导可以获得社情民意,我认为我们也应该在这个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想各种办法来满足社会公众对政治参与的诉求。使中国的民主政治真正走向制度化、常态化。

  我想在这里举一个例子,我们能不能建立一种渠道,让网民对党和国家领导人,比如说通过强国论坛这样的平台,不断把老百姓的重要建议整理出来,及时地传递给领导人决策层,并建立一种固定的渠道或者联系,我想这就是一种有效的形式。

  [人民网记者]:在现实情况下,网民和政府官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交流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一些分歧、障碍甚至矛盾。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如何使现有情况下的交流更为顺畅?

  【邓炘炘】:我觉得网络在沟通方面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包括在信息披露、意见讨论等等方面。事实上,相互比较而言,我们的传统媒体,包括报刊、广播、电视,很多问题在报道和讨论中,或者是在弱化了,或者是表面化了,在社会信息沟通和意见交流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所以,很多情况下,民众对于媒体的表现不十分满意,所以我猜测一旦发现温总理要上网回答网友的问题,大家就非常踊跃地把问题提出来。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民众表达渠道还比较单一,有时也不太畅通。从今天温总理回答的问题来看,有一些并不是复杂的大问题,完全可以在局部或者基层的层面加以妥善解决。

  [不懂外语]:这几年对政治文明的建设比较深入和透彻,但对民主文明的建设稍显粗放,请问如何提高和强化民主文明的建设?

  【汪玉凯】: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实际上就我个人感受到,从十七大以后,我们党和国家非常注重民主政治的发展,非常注重政治文明的建设。但是正如你所讲的,政治文明和民主文明从本身来讲是一样的,仅仅是你个人的感受是有一定的差异。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程度高,肯定它也是比较民主的,不可能是一个政治文明程度高,它是一个专制的;同样一个国家政治文明低,民主的水平肯定也比较低,这两者是正相关的关系。但是这不排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感受到这其中的差异,比如说有一些老百姓感觉到我们的民主选举在“走形式”,有一些地区的人大代表的选举也会出现一种“走形式”的现象。这些都是老百姓感受到的,我们的民主文明似乎和我们的政治文明发展是不匹配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中国既有政治文明的不断提升问题,还有民主本身的发展问题,如果老百姓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感受到民主,政治文明的口号喊得再多,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万山青青]:人大代表在面对各种痼疾之时,就不妨更加理直气壮地行使权力,对那些敷衍了事的部门进行“高调问政”。

  【邓炘炘】:人大代表当然在国家政治生活和民主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应该大大地发扬,也包括切实和充分地行使人民代表的全部权利。

  温总理的网谈爆众多社会热点问题两会代表和委员无法回避

  [潭虫二]:嘉宾:能不能不谈空的来点实际的,把国家机关招待费明细帐(请谁、人数、金额)每月挂在网上晒晒,现在几乎每个国家机关都有网站,技术上应该没有问题

  【汪玉凯】:你这个问题比较尖锐,但是我非常理解。我通过你所发的帖子里我可以感受到公众对我们的政府机构,行政费用过高,公款、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款出国,花老百姓、纳税人的钱盖豪华的办公楼,对此老百姓是非常有意见的。特别是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共度时坚,老百姓对政治行为更加关注,实际上,我认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关于政府的行政管理费开支过高,这几年一直是公众关心的话题,有关方面也出现做出过解释,但是老百姓并不认账。

  我觉得除了公众带有某些情绪之外,更重要应该从政府自身来找原因,实际上,我们现在的行政管理费过高,我们把过多公共财政的钱花在自己身上,而对老百姓的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方面的投入不足,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这几年,从国家的公共财政的支出到这次就市四万亿的投入,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直接向民生倾斜的,但是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我认为还需要时间,所以我很理解你所提出的问题,我个人也有这个方面的感觉。我的一个直接观点是,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我们应该,而且有可能把政府的一些行政费用的开支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如果在这个制度方面能够迈出关键步伐,我想一些政府官员,一些机构在花纳税人钱方面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肆无忌惮了。

  [一天一地一广仔]:温总理选择在两会召开前举行这个在线交流,对这一点你们怎么看?

  【邓炘炘】:温总理在每次人大会结束时有非常正式的记者招待会,但是,这一次他在两会之前专门通过网络回答网民的问题,所涉及问题的范围和深度不亚于正式的记者招待会。这次温总理的网谈,我觉得应该对于此次两会代表和委员的议事过程产生相当的影响。因为网谈中所涉及的事情都是热点问题和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实在问题。两会代表和委员对此无法回避,这有可能吸引更多的社会普遍关注。

  [不是我不爱你]:国家领导人与网民交流这一行为,对于促进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有何作用?

  【汪玉凯】:我觉得你所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这个问题也是我正在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中国的政治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确实不再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无论是中国民主发展进程,还是公民的政治参与诉求,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政治文明的程度,吸纳人类共同的政治精华,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历史进程。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政治发展往往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干扰,不管是否定改革开放,要把政治发展拉回到“文革”时代,还是简单地照搬国外,我想这都是行不通的。在这样的一个历史关头,中国的政治文明靠我们自己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就党和国家领导人利用网络和网民直接进行交流而言,我认为这对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充分肯定公众的政治参与,特别是利用网络这样一种新兴媒体,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和利益诉求,并直接和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沟通、互动,也表达了高层领导人对老百姓知情权、表达权的一种尊重。

  第二,是中国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最高领导人通过和网民在网上的直接交流、互动,直接听取民众对一些国家重大问题的意见和诉求,从公众中获得智慧作为国家重要决策的依据,这对推动我们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会产生重要影响的。

  第三,这种形式本身也说明了中国的公民社会正在快速的发育和成长。而这种发展和成长又是与中国市场化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相联系的。正是因为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发育水平提高,所以广大民众确定了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崭新的意识,个性的力量得到了张扬,这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活力和政治文明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正是基于上面的一些判断,我认为,党国家领导人和网民利用网络直接进行互动,它会对中国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治文明的提高产生深远影响的。

  [人民网记者]:互联网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有哪些影响?请具体谈谈。

  【邓炘炘】:互联网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影响面也是太广了,实在难以尽数。就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来说,临近两会召开,各主流网站都开设了类似向总理建言的专题或者是栏目,以方便广大民众表达他们的意见、看法和建议。但是,把整个国家的民主运转和社会沟通的重担全放在网上,是网络难以承受之重。《南方周末》2009年2月25号的评论“‘人人问总理’是网络不能承受之重”,就是谈的这个问题。

  【汪玉凯】:非常感谢各位网友民的积极参与,希望我们以后借助强国论坛这个平台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谢谢大家,再见!

  【邓炘炘】:非常高兴和大家在网上交流。谢谢大家。

  嘉宾简介:

  汪玉凯 男,1946年生。法学硕士。现任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院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邓炘炘 男,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系主任,教授。

进入 汪玉凯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网络政治  

本文责编:zhangch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514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