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30年的改革历程,我们的成就在本质上说,就在于我们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改革,我们依然要坚持以人为本。可是前进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不折腾”警钟依旧要长鸣。
在我看来,“市场达尔文主义”就是对中国改革的最大折腾。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展示了任由资本对劳动强食弱肉的发展,而最终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资本大厦倒塌的结局。英美发达资本主义之所以最终幸免于这种悲惨下场,并不是像有些说的那样是马克思的分析出了问题,而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在不断进行经济关系调整,不断抵制市场达尔文主义的冲击,不断地创造长治久安的经济机制。马克思当时分析的那一组充足条件不再充足,自然发展的后果出现新局。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现今的发达国家,远远不是经典意义内涵上的资本主义,尽管人们在称谓上有时还在沿袭。
一些敏锐的学者事实上早已觉察到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抬头了,并进行过许多有益的探讨。这其中,我赞同盛洪《个人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一文中的许多观点,他在批判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个人主义,还是十分有趣的。不过新的人类文明仅仅在个人主义中是找不到答案的。因为人性具有二重性,作为个体,他天生俱来个人性、自私性,在社会行为中实现为个人主义,但同时,作为社会成员,他又拥有社会性、利他性,在社会行为中实现为群团主义。当然,如此抽象而又复杂的问题,远不是几句议论能说明问题的。它需要长篇大论,而又不是本文的任务。
令人感到一丝欣慰的是,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改革观,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旨在建设一个和谐的经济社会。敏锐的读者也许会意识到,这是一条与市场达尔文主义完全不同的路径。在这条路径上,充满阳光与希望。
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达特有一段令人深思的话:“如果没有不断的反对、抗议和改良的传统,以美国所处的时代和位置,其制度就会成为纯粹的弱肉强食的原始森林,大约不会发展成现在这样出色的生产和分配的制度,单是看一下税收制度的历史,就可以提示我们,在把社会开支让那些最能承受的人去负担这一点上,自由主义传统给我们带来多大好处。”促使一个社会的兴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如何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显然,在最适宜社会达尔文主义生长的土壤的美国,这一主义都不能成为唯一的主导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岂容市场达尔文主义主导改革与发展!
市场达尔文主义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观念大敌,是折腾改革的大敌。
此外,还有一些对以人为本理念片面理解,也可能成为折腾改革的推手。
——片面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其实是一种基本理念,它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涵盖,因而对其理解应该全面、完整。对有的人来说,只是在经济生活中的某些方面,经济运行中的某些时段以人为本。比如,有的企业可能在产品设计上、产品销售上想到了人的需求,而不一定在公司管理中以人为元本;某些领导可能在工作报告上、在检查工作中,在年终总结时强调以人为本,而日常工作中却置于脑后。
——现象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其实也是一种本质理念,它把人看作一切事物的前提、最终的本质和根据。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人被边缘化的倾向,许多人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缺乏人的意识、人的观念和人的维度。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和承担者,又是一切事物的最终根据和本质。社会的发展,内在地要求明确把人理解为一切事物的根本和本质,而不是在一些枝微末节上,在一些表面文章里大讲以人为本。
——工具的以人为本。在经营活动、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常常被理解为一种赢利的策略、方法,一种管理工具、手段。利润,方成为企业的根本。追求利润,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天经地义。问题在于,人在这里被物化,被实用化,被方法化。那末我质疑,这种以牺牲人的元本地位为代价的利润追求会有多深的基础,会有多长的持续时间?有家公司的广告语宣称“科技以人为本”。何谓以人为本?注解是:Connecting People。就是说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联系到人,即消费者。 仅此而已。
——极端的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推到极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破坏生态自然环境、疯狂掠夺自然资源;在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上采取灭绝政策;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
这告诉我们,并不是只要口头上说“以人为本”就是正面的,就是应当坚持的。以人为本正在变得五花八门,必须坚持科学意义上的以人为本,而反对上述种种在以人为本的幌子下的偏离行为。这样,我们才会在改革的道路上越走宽广,越走越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