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书议:经济特区模式业已穷途末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57 次 更新时间:2008-11-21 15:50

进入专题: 产业升级  

侯书议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说,明年发展改革委将抓紧编制和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渝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促进中部崛起、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等地的发展规划,提出进一步促进经济特区发挥作用的对策建议。

其实,早前我对经济特区或开发区的发展模式也有过初步异议,这里不便多述。原则上讲,我是反对行政力量干预经济行为的。

事实上,先前的经济特区或开发区模式取得成功,或者说取得一定经济成果上的建树,得益于国门大开,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外国产品想进来,中国生产的低端产品也急着走出国门。正好机会来了,要改革开放,那些原材料和制产品借助于便捷的交通(比如海运),就能廉价得到原材料,又能顺利运出港口。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东西部经济差异的根本原因也就在于这些。又鉴于,国际贸易多边化或者我们常说的国际经济一体化,我们看到的是国际分工合作的产物,中国的过剩廉价劳动力,提供了适合从事低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生产,于是,早前的经济特区或者开发区的诸多产业都大抵建立在上述基础之上的。比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很多鞋厂、服装厂、玩具厂、打火机厂等等,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但是,今天,提高国民(工人)收入已经纳入中国经济可否持续再发展下去的范畴了,中国人也再不能继续给世界打工业已成为国人共识;同时,随着国际化的进程,分工合作是未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那么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的商业群体优势已经不在,很多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商业群已经渐次转移到东南亚比如越南等劳动力更为廉价的区域了。失去了根本的廉价劳动力竞争优势的经济特区或开发区将何去何从?显然事关国运民生。今天广浙一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群大肆倒闭、工人返乡,已经为当前经济调控的管理层所注视,那么问题绝非简单到受美国金融危机风暴影响那样,即使没有美国金融风暴波及,中国南方经济群或许可能多苟延残喘一时,终究像“水中花、镜中月”一般,发展到如今的经济特区模式业已穷途末路,这美丽的泡沫破灭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今天,为挽救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下去的颓势,管理层出台类似《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等经济应对措施,无异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寄希望于借助先前的开发区或特区成功模式在再神州大地上竖起一座经济丰碑,不说是异想天开,至少也不会事如人愿。最简单不过的一个道理便像农业生产一样,把热带物种移栽到北方寒冷的地域就很难成活,把北方的冬小麦挪种到南方多水、高温本适合水稻的地区也决不会高产。

放眼四顾,内陆地区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中后期,原版照搬沿海经济特区模式,各区域纷纷设置类似于高新区、开发区、产业区,那么,此时此刻,管理层不妨四处走一走看一看,还有多少存活下来的?依我所见所闻,兴起于上世纪末的照搬特区经济模式的各区域开发区,如今已百不余一,一片片水泥砖房破旧不堪的衰败景象,即使有少数存留下来的也是半死不活,大多门可罗雀。

为什么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受限?这亦是开发区或特区模式不可持续下去的原因。政府干预经济行为在绝大程度上违反经济自由发展规律,政府干预型经济体,不但行政成本较高、易滋生腐败,比如在信贷问题上、在项目审批上,政府四处阴魂不散,所谓商业发展不能自由,到处是“红顶商人”,我们今天看到的官商勾结便如此。而最坏的结果则是——正如自由主义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所言——假使经济力量加入政治力量,权力的集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假使经济力量保持在和政治力量分开的人的手中,那末,它可用作为政治力量的牵制物和抗衡物。这段话的意思,如果简而言之便是,如果一个政府时刻参与到经济行为中便容易造成集权制。而这正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的拦路虎。

如果,政府管理层要想治理好这个国家的经济,最好的打算,莫过于还原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政府在经济中的身影彻底离开(比如国字头企业、垄断型企业),去扮演好一个服务者的角色,让我们的经济真正的自由、公正起来,这才是解决中国未来发展之大计。

    进入专题: 产业升级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243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