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义哲学中的反基础主义倾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540 次 更新时间:2000-06-25 13:22

进入专题: 哲学宗教   反基础主义   任宏杰  

任宏杰(公安大学讲师)  

后现代主义的反理性主义是以反基础主义为基础。在后现代主义哲学中,常常谈到基础主义与反基础主义两个概念。

基础主义是一种思想倾向与哲学信念,强调并极端重视基础,无论存在和文化都有一个不变的基础,基础为分两种,一种认为世界本来存在一个基础,一种认为人的知识层次中存在着一个基础。基础是不变的,并假定:①人类的知识、文化必建立在永恒的,超历史的基础上,这样知识才可靠。②哲学相对于其它文化有优先地位,具基础性,其它文化基础性要由哲学说明。

而反基础主义主要反两个层次:①认为认知的多样性中无统一性②认为各层次认知中不存在一个总的基础,反基础主义否定任何种类基础,反对任何奠定知识的基础。代表人物有:①法,德里达:认为绝对基础得不到,不变的存在是不存在的,属于主观想象,虚构。②美,罗第:认为要摧毁读者对知识的信任。

反基础主义从希腊到现代的思想家是基础主义的各种表现形式。柏拉图的“理念论”——理念是基础。近代,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我思是知识的可靠基础。并认为人类知识体系是大树,根是形而上学,干是物理学,枝是一些其它知识,而哲学就是根,就是基础,他强调普遍怀疑,怀疑后才能消除先入之见,得到明确知识。德·康德:试图为人类知识划定界限,他的终极关小不是为人类知识确定基础。

现哲学代的两大流派——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也没有基础主义。历史上的思想大家基本上是基础主义。

产生反基础主义的原因是:1.现代,对哲学的普遍失望。在古希腊,哲学是智慧学之学,是知识(所有的理论知识),能反映事物的原理原因。后哲学分化,各门具体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哲学是母亲,是各科具体科学的指导。但问题表现在:一直以来都认为哲学能为其它科学提供证明,但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哲学的作用受到怀疑。以前,只有哲学才能评判与找到基础。而在各具体科学分化后,哲学地盘越来越少,自然科学是一种明显发展态势,但哲学二千年的发展总是在起点徘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问题,现代仍在讨论,似乎只是对一些问题争论不休,而没有发展。2.哲学家试图改造哲学,以摆脱危机———哲学科学化。这早在17世纪就开始,代表人物有斯宾诺沙等。但是,这遇到批评,认为这忽视了人文问题的特殊性。20世纪,科学化规模很大,但结果仍没克服危机,其所研究的问题只有很少的人才能看懂,其社会影响越来越小,大众越来越斥责哲学家,哲学家成为一些专业人员。由于常识奠定基础,用科学奠定基础都有其缺陷,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反基础主义的主张。

反基础主义主要表现在两点:

1.抛弃反映论。

反基础主义认为,反映论是基础主义的观念。反映论认为实在是知识的基础,观念是实在的反映,正确反映是对实在的正确描述,是真理。但后现代义认为这是不对的,犯了简单类比的错误,认为反映论是机械论,反映论错误地认为人像镜子似的对客观头在反映,但是任何理论都是经过实践加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才产生出来,反映论忽视了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但这种逻辑对反映论的认识是不对的,反映论并没有完全忽视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反映过程也包括选择与创造)。后现代主义认为没有绝对客观的认识存在,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总对认识加以影响,排除主观影响是不可能的,不存在纯粹的客观事实,因而就不存在这一构成知识的基础。传统观点认为存在着一种真理,而后现代主义认为这不可能,这抛弃了不同人的不同经历。传统的观点认为,人只有不带主观,才能发现客观真理,但后现代主义认为,真理不是发现的,而是发明的。他们认为,真理是由人的语言构造的,而创造真理的人在观察事物时,不是看其是否与客观相符,而是看其是否与主观信念相符,以此确定真伪。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不存在唯一的客观真理,而存在多种真理。传统的观点认为,语言能确定反映,而后代主义认为语言是不确定的,只有在上下文的联系中才能确定,而且是暂时的,语言只和语言有关,与外部事物无关,因而他们反对借助语言来反映外部实际,反对以此来获得知识。所以,在反基础主义看来,没有完全独立于人的反映存在,语言也不具确定性,因而,他们认为,人的认识不可能脱离主观而反映客观实际。

2.主张多元论

传统观点强调统一性,认为在繁杂的世界中有其共同点,人类寻找文化的共同体是为沟通的需要。后现代主义认为,这种统一性会产生僵化,会导致文化霸权,主张寻找多元化。他们认为,统一性的思维错误在于没认识到世界的多元性,而把之看成苍白、唯一的世界。基础主义是寻找文本的唯一性,而后现代主义是寻找文本的边缘性、开放性、深化性,认为生个人在阅读著作时,著作的含义是阅读人自己的理解,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唯一的含义,也不分好坏。——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存在正伪之分,只要其本体论合符自己的主观理论,就有存在理由。这样,世界的本体是多元的。

评论:

反基础主义在驳斥反映论时,认为人不可能在事物之外评价事物,这是“自我中心困境”:①认识以内的对象无法与外部相比较,②无论认识内还是认识外的区分,都是思维活动,③无法摆脱认识事物的主观影响,④主观思维结束,认识关系就结束。这种“自我中心困境”产生的原因:①后现代主义认识关系绝对化,仅仅在认识内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问题要靠实践来解决。后现代主义缺乏辩证思维。②强调求异的重要性,重视宽客,有积极意义。但是反现代主义在批评时,就没有贯彻这一原则,没有理由认为自己理论比基础主义优异,而且不分是非,把真理与谬误混淆,贬低真理,抬高了谬误,砸碎了各种规则,使得行为放纵,不能形成一个有序的社会。

    进入专题: 哲学宗教   反基础主义   任宏杰  

本文责编: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23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