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诚:暴力蔓延的思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626 次 更新时间:2008-11-06 23:20

进入专题: 山西矿难  

马立诚 (进入专栏)  

近日发生在陕西深山道观的血腥大案,震惊社会。作案人邱兴华仅因怀疑道长熊万成“摸了我的媳妇一下”,就在深夜残忍地用斧头砍死道长,接着还杀死了另外9名熟睡的道士和香客,理由竟然是,“不把他们杀了,我跑不掉。”

有人以邱某是“变态狂”为由,解释这起惨案,有一定道理。但是,这种看法,容易忽略生活中正在累积的一个令人惊心的变化,那就是近年来暴力在社会上的蔓延愈演愈烈。

记忆犹新的是,就在半个多月前,北京市海淀城管分队副队长李志强在中关村执行检查任务时,被无照摊贩崔某用尖刀刺中颈部,抢救无效死亡。

骇人听闻的是,去年10月,北京726路公共汽车上,一售票员因怀疑一个14岁小女孩买票时少报一站,竟当场把小女孩掐死。

杀人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几乎每天的媒介上都能找到暴力事件的踪影。暴力正象野火一样蔓延。暴力倾向的普遍化,很难完全用个体的“心理变态”来解释。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残忍的暴力,在民众心中留下了恐惧不安的阴影,也给建设和谐社会带来严重的困扰,应该引起社会各界重视,并提出相应对策。

什么原因诱发了暴力心理,使暴力行径四处蔓延?

有人说,“文革”遗害是一个因素。在“文革”中,用批斗、打倒、“再踏上一只脚”的粗暴手段对付异己,把肉体暴力和话语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有效方法。什么理性,什么沟通,什么耐心,通通在人的内心深处被否定掉了,伦理道德和知识理性被肆意践踏,暴力哲学俘虏了整个社会。邓小平说过,“文化大革命”的遗毒将会影响两代人、三代人,现在我们看到了这个后果。“文革”虽然已经过去,但其心理基础、范式影响并未根绝。君不见,网络上某些话语暴力,不就是大字报的翻版吗?

有人说,官员、执法人员和资本势力中的害群之马对老百姓采用粗暴手段,缺乏法律公正,是诱发社会暴力特别是报复性暴力的原因之一。的确,在各地“拆迁运动”中,颇有一些官员和开发商沆瀣一气,以暴力对付拆迁户。少数执法人员徇私枉法,以刑讯逼供手段折腾老百姓或嫌疑人,导致冤假错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媒体在这方面披露很多,无须赘言。

还有人说,暴力的发生,有一定人性基础。福柯说法西斯是内在的,指的是内在于人类心理和生理的暴力倾向,从古至今普遍存在的恃强凌弱现象即与此有关。不过,不同程度的文明环境,在化解和消除人类暴力基因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同。有的社会条件有利于抑制暴力动机,有的社会条件则可能诱发暴力。

以上看法各有各的道理,再深入现实生活反思一番,也许会更有助于对暴力蔓延的解读。

目前,中国社会正在高速发展,不同群体的利益也在急剧变化之中。昨天的穷邻居,今天的大富翁。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偶一回首,不免有一种眩晕的感觉,眩晕自然导致失衡。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成就十分喜人;另方面诸多问题凸显,引发深度焦灼。比如资源紧缺、污染严重、城乡分割、贫富分化、腐败成风、监督乏力,住房、医疗、教育成为“三座大山”。再比如权力介入市场,官煤勾结大发横财;矿工惨遭盘剥,性命难保死不瞑目。欠薪经年累月,农民工呼救无门;假药行销市场,受害者义愤填膺。凡此种种,使弱势人群往往处于无助的困境之中,其中更有人陷入绝望,铤而走险。去年,农民工王斌余讨薪未果遭到羞辱连杀四人然后自首就是一例。当然,这种报复性暴力只是习见暴力的一种。因琐细小事而大动杀机,是当前暴力行为又一个突出特点。类似的暴力事件,突出说明了社会中存在的狂躁情绪。至于见利忘义图财害命,应属一般刑事犯罪,近年来也出现了高发势头,比如从南方城市肇始而蔓延各地的骑摩托车抢包案件。从根源上看,更多地与贫富分化相关。

怎样从源头上消解暴力?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分配不公,让更多的低收入者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要持续打击腐败,致力于社会公平和法律公正。目前,收入分配的改革正在实施之中,《监督法》出台迈出了制约权力的实质性一步,这些措施都有利于缓解社会的紧张情绪,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进入 马立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山西矿难  

本文责编:qiuchenx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2043.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