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和成功

——一个追梦的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317 次 更新时间:2001-04-13 10:06

进入专题: 张璨   宗教   企业家  

张璨  

主讲人简介:

张璨是达因集团的创始人,中国著名民营企业家。

她是中国青年科技创业十杰,在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0年中国五十首富中名列第二十三位。

她十六岁进入北大,二十岁毕业的时候只得到了一张结业证,那时侯她的梦想是要不懈地努力,将来一定要成为北大的骄傲。她现在仍是北大的学生,她即将在北大圆她的博士梦。

她从打工,开名片社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几经周折,她于1992年创办了达因电脑公司,经过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在信息科技、金融证券、生物制药、房地产等领域都颇有作为的一个产业多元化的集团。

她领导的公司每年业绩为二十几亿人民币,而在同事的眼中,她是一个给大家带来欢乐和成功梦想的人。

她爱登山、游泳和许多运动,她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的0001号,她是中国捐资修建公益桥的第一人,她还是《国人笑谈》电视栏目的主持人。

她就是那个在饭堂、教室、未名湖畔与我们擦肩而过,给你一个阳光般笑脸的普通女孩。

来和她聊聊,了解一下她现在的梦想,来感受她的精彩,共享她的快乐。

讲座简介:

著名青年企业家、经理人成功系列讲座——第一讲

主办人:

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

附1:2000中国富豪排行榜(来源:美国《福布斯》杂志)

(1)荣毅仁及其家族 (2)刘永行及其兄弟 (3)任正非 (4)张兴民 (5)吴一坚 (6)鲁冠球 (7)张宏伟 (8)徐文荣 (9)张思民 (10)宋朝弟 (11)李晓华 (12)陈金飞 (13)吴炳新 (15)陶新康 (17)荣海 (18)卢志强 (19)吴鹰 (20)丁磊 (21)刘汉元 (22)林灼辉和方小文(夫妇) (23)阎俊杰和张璨(夫妇) (24)张果喜 (25)郭广昌 (26)吴志剑 (27)张剑、张跃(兄弟) (28)罗忠福 (29)孙广信 (30)夏朝嘉 (31)高丰 (32)李书福 (33)何伯权 (34)楼忠福 (35)陈金义 (36)南存辉 (37)张朝阳 (38)杨澜 (39)陈荣 (40)黄宏生 (41)王文京 (42)王志东 (43)韩伟 (44)刘绍喜 (45)宋如华 (46)祝维沙 (47)陆汉振 (48)韩召善 (49)薛永新 (50)尹明善

附2:《被大学除名以后》

照片上的这个年轻女子叫张璨,模样清纯,看上去还有一股子尚未退净的学生气。

我很难把她的形象与“大老板”联在一块儿———有40多家分公司,横跨电脑、生物、房地产等领域,净资产超过4个多亿……另外,还说她开一辆红色奔驰,经常用这车帮别人送新娘;她投了500多万,在北京和平里的护城河上修了座“利民桥”等等。

她是有本事还是有背景?她是怎么干成这么大事儿的?

今年“三八节”,张璨去电视台参加晚会,有记者采访她,问她是如何成功的。

“还真把我一下问住了。”张璨笑嘻嘻地对我说。

“怎么成功的?运气好,净遇好人?一句两句我也说不清,我也从没好好想过。真的真的,我没什么好写的,写我怎么做生意,怎么经营,怪枯燥乏味的,读者也不爱看。”

我说:“也许你自己做的事,自己不觉得怎样,这样吧,你先说说看。”

张璨仍犹豫道:“我真的是没什么好写的,要不,我先回家好好想想?”

“与众不同的经历,造就与众不同的道路”

第二次见到张璨,她便认真地打小说起自己,说到父亲是个军人,自己在部队大院长大,受正统的革命教育。所以,1982年考上北京大学时,她自己报了个国政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谈起自己与众不同的大学经历,她顿时来了兴头,一下子“哗哗啦啦”地说开了,她说这段经历,是她“生命里的一次重要体验,也是一次磨炼的机会。”

大学三年级的一天,张璨的父亲接到一封北大来信,让他到学校谈谈。他那个从小到大都是好学生,都是学生干部的女儿,竟被北大注销学籍了!

“把孩子领回家吧。”校方对他父亲说。

张璨当时是北大学生会文化部副部长。1984年国庆35周年游行,也就是北大学生打出“小平你好”条幅那次,张璨是北大2000人集体舞的总指挥,一路边走边跳,规模浩大,她说光是午饭吃的面包,都得用公共汽车拉。张璨时年20岁,天之娇子,无忧无虑,心境明朗,充满活力,觉得生活很美好。

但她突然被注销学籍了,全北大惟一一个!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她说当时真有“天上地下”的感觉。注销学籍的原因是有人举报,3年前她曾考上了某大学但没去,第2年又考上北大。按当时规定,有学不上的考生必须停考一年。

“当时知青跟应届生挤在一堆高考,考上了还不念,你也够胆大,够自信的。”我说她。

张璨很干脆:“我就想上北大,我想我能考上。第一次高考前,我老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没考好。也许我这人就是经常干点跟别人不一样的事,所以才成了现在这样儿。”

宁静快乐的大学生活一去不复返了。“我不停地写申诉材料,找人谈话,上访,国家教委啦,人民日报,团中央我都去过,一直折腾到毕业。”张璨说。

系里每周找她谈一次话,劝其离校。每谈一回,张璨就大哭一场:“我交床铺费还不行吗?”

全班同学兴高采烈地去大连实习,不准张璨去。她说反正豁出去了,当时她两手抓住门框子,把老师堵在屋里,不让去,就不放你出来,眼看校车就开了,张璨才两眼通红地上了车。

惟一一条路就是考研究生,才能拿到一纸文凭,但学校不出证明就没法考。“我当时真想跪下来求他们:给我一个证明吧,让我考!为什么人都那么心硬呢,怎么就那么不通人情呢?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幸亏有周围同学的帮助和关心,否则,我真会变得绝望,消沉,把社会看得很坏,把心里那点儿美好的东西统统打碎……”

北大当时有个博士班。那会儿博士很稀罕,都是些从成千上万“知青”中冲杀出来的人,他们成了张璨的同情者和支持者,用他们的经验,智慧,帮没什么阅历的张璨出谋划策,大到陪她上访,甚至教她怎么进大门,怎么跟人申述;小到帮她订作息时间表,要她坚持上课;每天下午4点,还必须下楼跟他们一块打排球等等。

有个博士给她写过一段话,鼓励她。十几年过去了,张璨仍能倒背如流:

“一个人有一个美丽的外表,一个计算机一样的大脑,一个有权有势的父亲,我们会羡慕,但绝不敬佩;我们敬佩的,是那种历经各种磨难,仍有孩子一样的眼睛,有狗一般的忠诚……”

“我能遇着他们,真是我的幸运。”今天,这些博士早已是所学专业的顶尖人物。张璨还跟他们保持联系,有人还成了她公司的总顾问。

张璨高中时的班主任,为她的事在全校大会上做检查。这位老师最后说:“我没错儿,我相信张璨是个好学生,咱们10年以后再看。”

别人把这话传给了张璨,她回忆说:“听了这番话,我才真正地坚强起来。”

张璨于1986年7月完成学业。她没有文凭,只得到一纸说明,意思说该生被注销了学籍,但坚持上课,成绩合格……学校不管她的分配。

在张璨的毕业纪念册上,同学们给她留下这样一行赠语:“与众不同的经历,造就与众不同的道路”。

“该打水扫地时,就得打水扫地”

张璨说刚毕业那会儿,真羡慕自己的同学,很多被分到中央国家机关当干部,她自个儿没着没落,到处打工。

一天,她揣着别人给写的推荐信,到中关村的四通公司求职。路上遇见了个大学同学,同学的一句话,打掉了张璨去“四通”的念头。

“干嘛去四通,不好自己干吗?”

张璨被领到中关村一间不起眼的小平房里。正是炎热的夏天,房间里有个小伙子,光着脊梁,在埋头编写《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这个来自河北景县农村的研究生,后来成了张璨的丈夫。

张璨由此下海。

房子是租农民的,公司是借别人的,他们拿不出钱注册自己的公司。张璨办公司干的第一件事,是洗窗帘,粉刷墙壁,贴不干胶广告,把他们“英华经理部”的小门脸,收拾得干干净净。

没有本钱,他们借上别人的电脑,拿到自己店当样品。有人来买电脑,谈妥价,交上钱,张璨他们便撒腿出门,飞快地买回一台电脑,一点点地开始原始积累。

自己组装电脑,经常熬到下半夜两三点。累了,打个地铺或在沙发上歇会儿。他们是在广安门车站提货,因为常去,车站的小伙子都认识张璨,一见她,老远就喊:“大姐大姐,你又来了!”每回都先吊她的集装箱。一集装箱的货,他们几个人一会儿就卸完了,张璨说自己就是那会儿累的,落下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

现在回想起早年这段白手创业的经历,张璨说:“那段时间干得最累,但也最开心和痛快。当时没想到要干多大多大,要挣多少多少钱,只是觉得新鲜,兴奋。”

曾有几个行政学院学生,到张璨现在的公司参观,他们谈到将来去机关工作了,每天还得打水扫地,觉得特恐怖,怕自己的一腔热情被消磨掉了,他们认为张璨已是“过来人”,请她谈谈体会。

张璨说自己在学校那会儿,也像他们现在似的,愤世嫉俗,对许多现实问题不满。“现在就是让我当个乡长,我也不敢当。乡长要抓工业,抓农业,治安环保,计划生育样样管,多复杂,多全面,我们懂哪个?”

接着,她又不客气地说:“该打水扫地时,就得打水扫地;该忍受和忍耐时,就得忍受和忍耐。你熬到一定地位,你才能够有发言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是磨炼,体验,更是学习的过程。干大生意,不也是从小本经营开始?”

她也承认有一夜暴富或一夕成名的事,“但那种事,只能一回两回,顶多是一阵儿。”

腿勤手勤嘴勤,到处寻摸,她说自己最初做生意时,没别的招儿,就这。他们挣到的第一笔大钱,就是从沈阳一家废品仓库里寻摸到的。他们把人家不要的一堆旧油印机、印刷纸版、油墨等,倒腾了两天两夜,又吭哧吭哧地装满一卡车,运回北京,经整理擦洗,一转手卖了5万块。

不久,张璨总算寻摸到一笔大钱,从一个基金会借到300万元人民币。

张璨拿到这笔钱,又是兴奋,又是害怕,除了本金,她还要另付人家10%的年利,在当时可不低。她揣上150万的支票,去南方进货。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携带如此巨款,紧张得很,她把支票贴身放着,走前,缝了又缝。

那会儿的电脑市场,如同一只巨大的总也吃不饱的胃。一台电脑2万元进,2万3千元出,最多一天的销售额就有30多万元。

张璨坦然说,他们能干到今天这样,也是被市场一步步推动着走过来的,赶上了经济发展的好机会。但也并不是每桩生意都赚钱。开饭馆,就让她赔进去60万。

张璨开过一个“红格子”西餐厅,苦心经营,什么招都试了,烛光晚会,生日蛋糕大派送等等,就是没人来。再把西餐改中餐,厨子从钓鱼台国宾馆请,服务小姐严格地培训,早点是包子,馄饨,稀粥样样有,张璨自个围上围裙,包馄饨,炸油条,还是不挣钱。她又请乐队伴奏闹腾,最后只剩下一台架子鼓。

“都说在北京,是个饭馆就能挣钱,我怎么赔成这样儿呢?不成也好,如果顺着开饭馆的路走下去,那我现在顶多也就有仨饭馆吧。”张璨乐着说。

几年下来,他们有了自己的公司———达因集团。张璨任董事长。

在北京三环路边上的中国科技馆楼上,我见过这样一块广告牌,上边写着:达因合力。我问张璨是不是他们立的,她说是。

达因一词取自英文DYNE,意为力的最小单位。那么达因合力,意思应该就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吧。

“我是别人智慧的实践者”

张璨第一次怀揣150万元去深圳进货时,认识了一个也做电脑生意的人,这个当时已有上千万资产的老板,热情地邀张璨他们这些生意场上的“小字辈”参观他的别墅。“还带游泳池哪,简直像做梦一样,我当时想,自己哪辈子才能挣他这么多钱呵。”张璨说。

商海行船,不进则退。几年下来,张璨他们已今非昔比,而那个深圳的老板,当年卖电脑,现在依旧卖电脑,没有什么发展。

张璨认为,许多民营企业家创业之初所走的路都差不多,怎样上台阶,是中国民营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超越自己,惟有靠学习力的推动。”她总结说。

1993年,张璨他们开始涉足陌生的房地产业,先在北京丰台起了两幢高级公寓,房子起来了,但他们不懂怎么很快卖出去。

碰巧这时认识了一家台湾的售房专业公司,张璨请他们全权代理。

人家首先做市场调查,搞得很细,连潜在的市场需求也要弄明白,跟医生号脉似的。然后根据市场可能有的购房者,对两幢大楼包装和定位,再培训导购小姐,设计展台展板等。

1994年,中国北京首届商品房展销会上,达因集团以一个亮丽的名字,推出自己两幢公寓———“城市经典”;再配以“现代都市传奇,三万元成家立业”的广告宣传,加上“24小时热水,40多个电视频道,保安‘巴士’服务”等说词,张璨他们那两幢本来地界不好,并无任何优势的楼盘,反倒成了抢手货,两个月就卖出了80%。为此,他们付给那家台湾公司800万元代理费。

“以前,哪听说给房子起名儿,顶多是某某区,几楼几号。‘城市经典’可以说是北京头一次对建筑物整体定位、设计包装的。我们由此学到了一套物业营销理念,这800万花得值,就当我们交了学费。”

打这以后,张璨他们成立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和房地产咨询公司———达因行。

“读书是我的生活。”张璨说自己闲下来时,最愿意一个人看书。自打“下海”后,她没少看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书,像《创业十诫》,MBA教程等,都读过,但还是觉得杂七杂八,不系统,而且感到知识越来越不够用了。

离开北大11年后,张璨重又回北大念书———读国际金融专业研究生。

“去年冬天最冷的那几天,正赶上我们考试。不少人像我一样是在职学习,考试那天,操场上停的净是好车,简直成了一道风景。可能大家都感到以前学的东西不够用了。就像这次亚洲金融风暴,我们没受太大波及,但下次还会这样吗?我们迟早要走向国际市场,不学肯定会被淘汰,就没法发展了。”

她还说,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太快了,爆炸式的,“前几天,还请专家来公司给我上了一课,讲语音电话怎么过渡到数据传讯……”

3月底,张璨准备请一些经济学者和专家开个有关“知识经济”的研讨会,“把我们在经营中,以前从未碰到的,别的民营企业也没碰到的问题罗列出来,给专家们做‘靶子’。”

张璨还在自己企业做了件挺特别的事,从人民大学请了个企业管理的专家组。

“他们是做学问的人,真能对企业有帮助?”我问。

“非常有帮助。”张璨肯定地答。

“我这么跟你说吧,他们干了所有我们干不了的事,我们不擅长的事。许多民营企业的管理方式还是挺落后,比如家族式管理等。创业早期可能还行,但越发展可能就越力不从心。专家组对我们最大的贡献,就是把我们从创业初期的那种只要我振臂一呼,大伙就冲呵杀呵的‘游击队’,改造成了一个科学有序、正规化的集团军。”

我说她:“你干公司,怎么跟做学问似的,怪不得有人说你是个学生味儿很足的老板。”

张璨一扬头道:“学生味儿?我不觉得学生味儿有什么不好。”

我见到的张璨,没有涂唇抹粉的化妆,衣着也远不及街上那些时髦小姐,她应该很有条件打扮,光是身高,就有一米六八。

“你怎么不打扮打扮?”我问。

她答得也爽快:“刚挣着钱那会儿,也打扮着哪,穿金戴银,买好多衣服啦,我也有虚荣心啊,要找到有钱的感觉。我的朋友就说我:张璨张璨,你这是干嘛啊,你以为自己做得很大了?别眼睛只盯着国内好不好,跟国外的企业比,你这算什么呀?自己想想也是,这是干嘛啊,我又回到了以前的我。干企业,尤其是做老总,必须克制住自己的虚荣心。

“不是没有前车之鉴的,比如说头脑一发热,虚荣心膨胀,拚命要做大,本来能盖17层楼,硬要盖37层,结果企业“哗嚓”一下倒了。”

几天前,张璨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连续剧,她说自己差点儿没乐出来:两个做生意的男人,有段表演:他俩开车上了一座桥,然后下车,一男人手里拿了几张纸片,大概是合同文本之类,很豪爽地甩给另一男人,嘴里还蹦出一句硬梆梆的台词:“你嬴了!”于是成交了一笔生意。

张璨忍不住地又乐了,她说:“做生意哪里会是这样,实际上很枯燥,是要实实在在,认认真真做的,要耐得住寂寞,得不断地学习。另外,我有一群真正的朋友,他们懂经济,有经验,头脑冷静,眼界开阔,时不时地提醒我,点拨我。如果我有什么成功经验的话,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是别人智慧的实践者。”

“到头来,人还是要找点儿精神支撑的东西”

采访张璨的一天下午,两人相对坐着,我正忙着往本子上记,突然听张璨道:“你看,多好!”她朝落地玻璃窗外一努嘴。

窗外是片绿地,草正在返青,树正在暴芽,这是个安静的午后,阳光明媚,春意浓郁。

的确是个能令人心情轻松宁静的时刻,我们随便闲谈起来。这个下午无意间开始的聊天,比跟她谈怎么代理日本EPSON打印机,如何营销美国康柏电脑,销售额多少,投入多少,产值多少要有意思些。

我问她:“如果当初你真分在国家机关,没准儿现在还下岗了呢,你现在是不是觉得特庆幸?”

“也不是。”她答。

“国务院机构改革前,我还是觉得当干部好,铁饭碗好,看看那些同学,多安定,不像我,每天都在一种压力下生活。世事无常,商海无情,破产倒闭的事常有,你看香港的‘百富勤’,干得多火呵,还不是突然宣布破产了,老总痛哭流涕的。说不清将来怎么样,能做成什么样。我自己现在的心理,可以用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形容吧。”

张璨他们曾花550万修了一座公益桥;投100万建全国第一个志愿者服务站,无偿接待过一个来京治病的白血症患儿等。在北京知春路42号的达因总部里,有两件挺特别的东西,一个是公司的长年捐款箱,员工在自己特别纪念日,比如生日,结婚纪念日,早晨上班时会往箱里搁点钱。另外就是一块黑色石碑,上刻这样一段话:

“扶助弱者,为我所愿;解危济困,尽我所能;处事为人,礼让宽容;以己之所能,倡导社会的理解,互助,兼爱之风。”

张璨说有一次,他们去怀柔扶贫,送米呀油什么的。她去了一个伤残老军人的家。看上去老汉晚景凄凉,生活贫苦,同去的记者问张璨有何感受?她坦率地答:“我并不觉得人家可怜,需要被扶贫的倒是我们,你想想看,人家参加过天津战役,是共和国那段历史中的一员,为理想流过血,英雄般地活过,人家有自己值得回忆的往事,我们到老了,有什么可回忆的?”

1996年5月29日,晚上7点一过,张璨的BP机轰炸般地响了起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刚做了报道,张璨等10位青年,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创业奖。第二天上午10点,一束鲜花和一张粉红色的贺卡送到了张璨的办公桌上,这是她高中的班主任老师送来的。

“其实,我们老师对学生要求挺简单,她并不要自己的学生成为爱因斯坦或雨果那样的人物,也不要求他们当很大的官,挣很多钱。她只要求学生,能认真地做事,快乐地生活,是一个肯负责任,能善意地对待别人,帮助别人的人。”张璨说。

她又说:“有人把做事跟做人分开来,我不这么看,这是没法分的。有时候做人比做事更重要,更难,事有做完的时候,自身的修炼却要一辈子。”

“你看那些大艺术家拉琴,修炼到了一定程度,技巧就不重要了,演奏也不是目的,身心完全沉醉其中,拉琴成了享受和美妙的事。到这分上,那琴还能拉不好吗?”

她说自己曾有过瞬间类似的体验,那是在北大念书时。

记得是个春天的上午,上党史课,讲李大钊。窗外就是李大钊的塑像,阳光灿烂,树叶斑斓,熠熠烁烁。讲到李大钊就义时,老师特别动情,两眼盈出泪水。张璨说自己心里,突然涌上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感动,“对人能为理想,全身心地去追求而心动。”

我问张璨:“许多人苦巴巴地挣命要的东西,像财富地位家庭美貌啦,你现在都有了,是不是心里挺满足?”

“真的,我并不认为钱就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她这么回答。

“有时我甚至觉得钱不是个好东西,假如我不那么有钱,而很有智慧,就不会那么叫人眼红,而是给我更多的尊敬。钱给了别人,我自己就没有了,而智慧给了别人,我自己还照样有啊。”

我又问她,怎么想到又去社科院读个哲学方面的研究生班呢?

她盯着手里的玻璃杯说:“房子,汽车,衣服啦等等,这些东西都靠不住,我觉得,到头来,人还是要找点儿精神支撑的东西。”

“精神支撑的东西?那你找到了吗?”我追问。

“不,”张璨道。“现在还没找到,慢慢地找吧。”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进入专题: 张璨   宗教   企业家  

本文责编:王文佳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爱思想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17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