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与人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126 次 更新时间:2004-06-30 22:27

进入专题: 哲学宗教   甘子钊  

甘子钊  

时间:2000年5月11日

地点:理教105

主讲人:甘子钊,中科院院士,北大物理系主任。

讲座内容:

主办这个活动的同学给我出的题目“科学与人性”很让我为难,因为我长期从事的都是具体的自然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人文方面没有什么素养,对个题目的含义就不是很理解。但是答应了也就只好勉为其难,从自己学习、工作的体会讲四个问题:(1)什么是当代的科学精神?(2)学习科学,发扬科学精神可以提高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3)怎样理解当代世界由于科学发展而出现的一些矛盾?(4)科学应该给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不知道讲这些对不对得上同学们的要求?

过去这几个世纪是自然科学有重大发展,自然科学也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时代,正在走进的二十一世纪看来也会是这样的时代,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那么什么是当代自然科学的精神呢?我认为首先的是非功利的对真理的追求。自然科学的目的是寻求自然界的规律,科学家们相信,无限丰富、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是有内在的规律的,而且把寻找这些规律作为科学活动的最高目标。虽然,历史证明认识自然规律会或迟或早、或直接或间接的造福人类,但从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说,最根本的动力确实是非功利的对真理的追求。现在人类生活是离不开电的,如果说,当代自然科学中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是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恐怕多数人都是同意的。可是如果你去看看科学史,早年(十七、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前期)电磁学的研究纯粹是一些为对奇妙的电磁现象的兴趣驱动的人干的。有一位叫房龙的美国历史学家在一本著作中说:这些人非但没有得到什么政府或基金会的资助,而且常常被周围的人看作是精神不大正常的人:他们大多是贫困的,衣冠不整的,用业余的时间在地下室或阁楼里做些人们认为一点用都没有的实验,写下一本又一本没人要看的笔记,多数到死都没有得到过颂扬和报酬。可是,房龙说:现在想起来,他们不是比在欧洲大陆上到处都能看到塑像和油画的那些这个时代的将军、首相、国王更值得人们去纪念吗!孟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说“早晨认识了真理,晚上死掉也值了”,这不就是非功利吗!孟子是讲“人之初,性本善”,讲“食色性也”的,我体会他是把“想认识真理”作为人性的一部分的。我觉得,当代自然科学的根本动力是“非功利的对真理的追求”,这种追求是植根于人类的天性中的;自从人类生产力发展到可以有些人不用把全部力量都用在找饭吃、找衣穿时,自然科学就出现了;科学史就是这样。

在我上中学、大学时,政治思想教育的一个重点是批“为科学而科学”。现在回想起来,这是很不妥当的;当然,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科学家有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要求科学家认识责任、承担责任没有错;可是研究科学首先就是为了科学:近两千年前,希腊的数学家研究平面曲线,发现了圆锥曲线,十六世纪才知道它们对弹道、修桥、机械有用,你一定要求那时的数学家们不“为数学而数学”,那还会有这些吗?如果对前面讲到的那些早期研究电学的人说“不要为科学而科学”,成吗?处在2000年的我们这些人,面对汹涌而来的商品大潮,“为科学而科学”总不是比“为钱而科学”更低级吧!

当代自然科学精神的的第二个方面是坚持实证的原则。什么是实证原则?哲学家们有许多争论,我在哲学上可以说毫无修养,不敢在这里“班门弄斧”。我体会这个原则是认为一切科学的理论都要由科学实验来检验。毛主席把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者并列为人类的三大革命运动,可见他老人家认为科学实验是一种不等同于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实践活动。因此,我体会,这里讲的实证原则不能简单地归结到常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科学实验是一类特殊的、有自身的要求和准则的实践活动;当然更不能等同于平常说的“我们的经验证明”。一般意义下的实践或经验,哪怕说是千百万人、千百万年的实践或经验检验与这里讲的科学实验的检验还是不一样的。当然,科学实验的含义,科学实验的原则,科学实验检验的标准是一个讨论的问题,也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的。可是我觉得强调这个“不等同”非常重要。今天我不打算在这里展开这个问题,我的哲学素养也使我不敢展开来讨论这个问题。希望有机会时再向搞哲学的朋友请教。

科学精神的第三个方面是理性的原则。什么是理性?也是一个哲学家们争议很多的问题。我体会这是说从事自然科学的人总有一个信念:自然界是有内在的规律的,人类总是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了解自然界的内在规律的,是可以越来越深入地了解的。我记得少年时看一本介绍非欧几里得几何的小书,它说:想象一个生活在球面上的小虫子,它认识的几何便是球面的几何,它一定说三角形三内角的和不等于180度。当时我心中就很害怕:会不会什么宇宙里有种高级生物,看着我们人类就象我们说这个虫子似的。但是几千年科学发展使人们有这个信心,人类不是这种小虫子,人类通过理性的活动是能够超越自身的局限性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大自然最不可理解的是它居然可以理解!我想,理性的原则和实证的原则是紧密地相互联系的,现代科学越来越微观化、定量化,抽象化,越来越使用数学的语言,越来越从更基本、更深入的层次出发,来认识事物,预测事物的演化,这正是理性原则的体现,当然,也是实证原则的体现。

正是由于自然科学的非功利的追求真理的动力,实证的认识和检验真理的原则,以及坚信人类理性的原则,自然科学从本质上说就是革命的、不断前进的、不迷信任何权威和信条的、但又是最崇尚真理的。我想,这点可以说是当代自然科学精神的第四方面,也许可以说是当代自然科学的风格吧。

现在,再讲第二个问题:从我自己的体会看,学习科学,发扬科学精神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法国存在主义者萨特说:人生最基本的感觉就是“烦”!我觉得翻译用的“烦”这个词挺合适的。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异化”了的社会中,传统、现实、错综复杂的关系,无穷无尽的各种规矩限制,各种义务责任﹒﹒﹒,以至于“活得太累了”“烦死了”成了许多人的口头语。学习科学、研究科学和欣赏艺术、从事艺术活动一样,都是人们逃脱这个世俗的、烦人的世界的一个好办法。已故的周培源校长给我们讲广义相对论时说:天文学家的心胸都是宽大的,当他们仰视天空,感到宇宙那么大,无边无际,一个人算什么,日常这些事都太渺小了!我们那时还不懂,还贴大字报说周先生“宣扬修正主义”呢。现在阅历多了,有些懂了,在科学庙堂的前面,你会有一种可以说是敬畏的感觉,爱因斯坦说是一种宗教的感情,是一种在上帝面前的感觉。我不是教徒,这也说不上!我体会是一方面感到人是那么渺小,人生是那么短暂,面对那无穷无尽的时间空间,变化万千、生动丰富的大自然,世俗的卑微的一切有什么值得那么执着呢?另一方面,你又会感到非常自豪,“天生万物,幸得为人”,人类,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多么伟大!人现在可以观测到1026米的,也就是100亿亿亿米那么大的空间;人现在可以探讨10-18米,也就是100亿亿分之一米的事物;人多么伟大!

过去常常批判说:知识分子由于他的劳动方式,由于知识是私有的,所以他们容易成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所以他们不断地需要改造。我觉得这是不正确、至少是非常不全面的,知识怎么可以私有呢?科学知识本质地是社会化的,它是一代一代科学工作者的探索、积累,在任何意义上科学都是社会化生产的产物;科学又是本质地属于全社会的!科学知识如果不贡献给社会,不让人家知道,这有什么意义呢?比如,半导体晶体管的发明应该说是二十世纪一个最重大的发明了,它首先是基于量子力学的发现,基于量子力学用于研究固体而发展起来的固体量子论,基于从十九世纪便开始的对半导体的研究,三位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正是站在这些成就的基础上才可能提出晶体管这个概念、发明!有人把半导体工业叫做“量子工业”,就表明了这种关系。从1947年他们发明晶体管到现在,又经过多少科学家的多方面的努力,凝聚了多少知识,才有今天作为信息时代基础的半导体科学技术。谁能说发明晶体管是几个人做的,是私有的!真正的科学家,从本质上说不是“私有者”!同学们有时间可以看看一些伟大学者的自传,或者他们的亲人和朋友的回忆,就会理解这点。有些人,包括某些领导人,他们对科学劳动不理解,他们把当代科学等同于那些江湖医生的祖传秘方,才说得出这样的话!

爱因斯坦喜欢引用一位德国哲学家的话:追求真理的过程比获得真理更美好。寻找科学真理的道路,是艰苦的漫长的,但也是幸福的。我想学习科学,研究科学,发扬科学精神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一个途径。有些把自然科学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的说法是错误的。

第三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当代世界中出现的一些矛盾、问题。这方面的说法很多,很多人把这些问题归咎到当代科学精神,好象环境污染,贫富不均,东西差别,道德沦落,总之都是现代科学精神的过错,回归到现代科学出现以前的思维方式就好了!我以为这种看法是不对的。现代社会的这些矛盾,实质上都是人和人的关系上的问题,说明了由于当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社会的所有制,现代社会的生产关系不适应了,现代社会的结构、主流的意识形态不适应了,是这些不适应造成的问题、矛盾。在这些问题上,马克思主义是对的,现在,私有制和商品经济以及与之相应的主流意识形态已经不适应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了,而过去数十年社会主义的实验又没有成功。有些人在这些矛盾前面,不愿意触及现代社会的毛病,不敢说或不愿说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有毛病,就把问题推到科学技术身上。科学技术给出的是与自然、与他人打交道时可能的工具、办法、方案,但是,怎样做是人自身的事!科学不是去解决社会的问题,只是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手段。原子核物理的研究提供了获得核能的可能和方案,把核能用来造福人类还是用来威胁别的国家,用来杀人,这是人类社会的事,这不是非常清楚的道理吗?

有人说科学使人对人冷漠了。科学并没有,也不可能把一切事情都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一个生理学家研究小白鼠的生殖,他当然认为研究得到的一部分知识也适用于人类,难道因此他把他的女朋友也等于他用来作实验的小白鼠吗?科学家可以去计算月亮运动的轨迹,预测月亮的圆缺,可是他会因此而否定历代诗人的名句:苏东坡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难道科学家会跳起来说:“问什么?回去算算就成了”,这不是开玩笑的话吗?

毫无疑问,当代自然科学,它的成就,它的精神,它的方法,它的信念都只是人类社会拥有的东西的一部分,不能把它用到不是它的领域。把它推到不属于它的领域,从而把一切毛病推给它,这就是某些人的手法。贫富不均、东西差别、环境污染;人在现代社会中感到孤独、无助,人和人越来越冷漠;核能、生命科学、遗传工程等带来的的风险;这都是社会制度造成的问题,也只有一个改变了的社会才能解决,而且也只有在改变的社会中靠科学技术才能解决。否定当代科学,回到中国古代的思想不是更糟了吗?那个一场传染病流行可以杀死一个民族一半的人口,一场天灾会毁灭一个或几个国家的时期,“天人合一”又能怎样!我认为,自然科学的精神、方法是不能(至少是不全能)用到社会问题上去的,把人类社会的规律完全类比于自然规律是不对的。人类社会的演变不能由自然科学来负责。

我觉得我又讲到一个我没有什么发言权的领域了,我只想最后重复一下这个看法:当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确实提出要改变这个社会,改变它的所有制,改变商品经济的资源配置模式,改变它的主流意识形态。这可能是后代人的事,但是不承认这点,而归罪自然科学和技术,归罪于科学精神,是错误的。

第四个要讲的问题,是当代科学的发展会给人类带来美好的明天。从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以来,科学本身和科学在社会上的作用都起了很大的变化。科学与生产的关系改变了,以前主要是生产的需求和生产的发展推动,或者说带动科学的发展,现在常常是倒过来了,是科学实验室中的发现和发明,创造了新的生产部门和新的生产技术,从而推动或带动生产的发展。科学在社会上起越来越重大的、有些方面是决定性的作用。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反映了这种新的情况。但是,自然科学不仅仅是生产力,它是人类社会的一类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它的规模、影响、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是一个全社会的事业。我们讲过,自然科学是植根于人类要寻找真理的渴望,是人类这个物种的本性的一部分。可是,我们又处在一个商品经济决定着资源配置的时代,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产生了社会和人的“异化”,也包括科学的异化。文化、教育、艺术、科学在当代社会中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都越来越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全社会的事业,但也越来越商品化、产业化了。我记得,马克思在谈古代艺术时,有一个比喻:一个小孩子是很漂亮的、可爱的,但是人是不能总是在孩童时代的。当我们观察科学的发展,观察科学精神的演变时,是不是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呢?哲学系的同学们举办这个活动,深层次说,我感觉到是面对科学与技术的异化而产生的思考。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把自己比喻作一个在知识大海边上玩的小孩,说他对科学的贡献不过是检到几个美丽的贝壳;这除了表示他的谦虚外,我以为更表达了他对科学活动本性的理解。社会将来怎样发展?怎样克服人和社会的异化?怎样建立一个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科学怎样回归自身?这都不是我能回答的问题。但是,我们总是相信,当代科学的发展,一定会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明天。实现这个愿望,需要我们大家的艰苦努力,既要从事自然科学的人的反思和思考,也要从事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人的反思和思考。

    进入专题: 哲学宗教   甘子钊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科学 > 科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07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