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旭:“布什后”中美关系走向不容乐观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394 次 更新时间:2011-09-01 22:57

进入专题: 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吴旭 (进入专栏)  

美国总统有明确的两任任期限制,这在某种意义上就决定了在第二任期后半程的白宫主人,往往成了权力角斗场上的“跛脚鸭”。身陷伊拉克泥沼的布什总统,“屋漏偏逢连天雨”,先是“卡特亚娜”飓风吹散了他曾享有的“亲民务实”的好感,然后是属下大员在一系列弊案中的渎职、营私、甚至是枉法的恶劣行为,更是打碎了其上台时“将信仰重新带入白宫”的承诺。从2005年起,其支持率就屡创新低,一直在35%左右徘徊,今年七月更是跌到只有29%,很有可能成为美国从1938年有全国性抽样调查以来“最让人厌恶”的总统。虽然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可以呆在椭圆形办公室,布什阵营已经是众叛亲离,四面楚歌,很多国内国际政策的制订执行愈发显得捉襟见肘、苦于支撑了。与此同时,美国下任总统的选战早就紧锣密鼓地展开,各路人马搭台抢位,筹款辩论;媒介智库也纷纷品头论足,出谋划策。“布什后”美国总体政策的走势,包括对华政策的雏形,也在这看似纷纷攘攘的躁动中悄然成型。

“最不可预测”的大选

2008年底的这次总统大选,早就被包括《时代》杂志在内的美国主流媒体公推为1928年以后“最不可预测”的一次大选。不仅入侵伊拉克(被共和党参议员察克•黑格称为美国越战后“最危险的外交挫败”)为选举凭添了无限变数,而且在美国新保守主义逐渐式微后,民主党并没有在意识形态方面提出真正有公众感召力、并能应对恐怖主义现实威胁的执政理念,加之网络媒体特别是以YouTube!为代表的“个人媒体”,给予了普通选民以设置竞选议题的全新革命性功能,所有这些,使得美国搭建了几百年的竞选舞台,一下子变得更宽、更深、也更扑朔迷离了。

在最新的民调中,高达70%的选民认为美国现在的政策轨迹和发展方向是“错误的”。如果把美国比喻成一辆车的话,选民希望的是彻底翻修,而不是小修小补。排在亟

待解决问题之首的,除了让人人头疼、但又苦无两全之策的“伊拉克泥沼”之外,是油价高企和美国对石油的过分依赖,医疗费用普涨和全民健康保险问题,社会安全保障体系入不敷出,全民初级教育水平每况愈下,非法移民泛滥成灾,全球变暖等等。虽然美国对华巨额双项赤字,加工制造业失业频频,进口食品质量问题,可以和中国挂上钩,但这些并不是主导性竞选议题。虽是如此,并不意味着美国下届总统候选人基于选战考虑而频频抛出的、与中国政策有关的“应景性政治说辞”没有任何的杀伤力。举例来说,在今年6月3日由美国有线电视网(CNN)所主持的第二次民主党候选人电视辩论中,主持人伍尔夫•布利策特意问到了一个举手问答题,“同意下面政策表述的请举手:除非中国在苏丹达富尔问题上变得强硬和与国际合作,我们应该抵制明年北京的奥运会。”在八个候选人中,约翰•爱德华兹,乔•拜登,比尔•李察德森,举手支持这一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主张,但他们这一带有强烈政治表演意味的立场却博得了场下虽不热烈、却也并不稀落的掌声支持。即便热门人物如希拉里•克林顿和巴拉克•奥巴马并没有举手,但在随后的表述中一再澄清他们道义上对这一作法的支持。

毋庸置疑,现在就来全面审视下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显得为时过早。一方面,

离大选毕竟还有一年半的时间,有些重量级的选手和有潜力的黑马还在积蓄实力、运筹帷幄,并没有正式参选,这里面包括象前美国议长、共和党保守主义革命的旗手和代言人纽特•金里奇,现纽约市长、媒介大亨、极有可能以独立党派身份参选的布隆伯格等等。他们的加入,必将会打乱现在候选人的前景排序;想当年,克林顿就是在党派全国初选的4个月前才宣布参选,并一举拿下总统宝座的。另一方面,现在候选人往往还没有建立完备的政策智囊班子,以便对外交大政方针进行彻底、深入、细致的谋划。具体地说,他们的对华政策还处在模糊、零散、不定型,甚至是随机和投机的阶段。即便有公开的表述,也大部分是只言片语,就事论事。以此作为其未来执政班子对华政策的风向标,未免显得以偏概全,妄下断论。但是,细一想,又不尽然。且不说战略分析本来要求的就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即便是现在候选人一鳞半爪的表述,也可以供我们“听其言,观其行”,草蛇灰迹,见微知著。因为其随意,所以更原生和发自内心。回想克林顿和布什上台之初的对华政策,无不与他们在竞选之初的承诺和言论相切合。更何况,综览美国重量级政治人物对华的思路、语风,为判断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也是大有裨益的。接下来,让我们简单

回顾一下近半年来美国下任总统大选领跑人物在对华问题上的表述。

民主党紧盯 “贸易” “人权”

虽然不同民意调查机构的随机抽调结果稍有差异,且在不断更新,前美国第一夫人、连任纽约州参议员的希拉里•克林顿,政坛新星、伊里诺伊州黑人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上届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前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约翰•爱德华兹以较大优势占据了正式参选的民主党候选人的前三位。前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副总统阿尔•戈尔虽然至今仍享有较高民望,并在数次民调中跻身三甲,但其真正参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希拉里

对希拉里来说,在白宫与克林顿如影随形的那8年生活显然不是“美国第一夫人”这

个简单头衔就可以概括的。从2000年以绝对多数当选美国纽约州参议员并成功连任后,“参议员”希拉里的政治抱负和政治资本,随着丈夫无所不在的魅力和影响而迅速窜升,锋头直指美国首任女总统的殊荣。

因为民主党一直以制造业工会和劳工产业联盟为重要选民根基,又一贯在意识形态领域以“世界人权卫士”自居,所以“贸易”和“人权”成了希拉里对华政策着墨最多的领域。今年7月5日,她和自己同党的竞争对手奥巴马联署了一项针对中国“操纵货币”而采取的“惩罚性关税”议案。这一明显带有拉票意味的竞选动作,使希拉里对中国问题的处理态度从以前的旁敲侧击转而变成领弦定调。今年年初,当中国股票市场的大幅波动引起全球、特别是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的连锁反应后,希拉里在接受财经电视频道CNBC采访时特别强调,“美国的经济主权已经被中国咄咄逼人的发展所侵蚀。”在一封写给美国财长和美联储主席的信函中,她再次强调,“当我们面临贸易和财政双重赤字时,中国在抢购我们的债权,成为我们的债主……我们要保证外国政府不能拥有过多美国政府公债。”另外,在“人权”问题上,希拉里一直在打“中国在苏丹支持种族清洗”这张屡试不爽的牌。她带头签署了一封写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公开信,呼吁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合作”保证冲突各方全面停火,并“要求胡主席就中国将如何采取行动保护达富尔平民的情况与美国参议院沟通。”

•奥巴马

出生于1961年的黑人参议员奥巴马不仅是民主党内部、同时也是美国政坛上快速升起的新星。这位肯尼亚移民的后代,以其杰出的才干和成就,编织着新世纪美国梦的“有色人种”版:第一个哈佛大学<法律评论>的黑人主席,自传体畅销书《父亲给我的梦》获2006年格莱美奖,美国参议院现在唯一的黑人参议员,最年轻的总统候选人,等等。在刚刚结束的2007年第二季度竞选筹款排行榜上,奥巴马不仅以3250万美元首次超过希拉里,而且也创造了民主党单季度筹款纪录。

在中国问题上,奥巴马一直出言谨慎,基本上恪守美国政府对华的一贯立场。在刚刚出版的《外交事务》双月刊7/8月号上,奥巴马用超过5000字的篇幅论述了自己将如何“更新美国领导地位”的一揽子计划。其中,中国只被提及四次,占短短一小段,“我会敦促中国承担作为一个新兴发展国家的负责任角色”,“我们将要与中国在某些方面竞争的同时,在其他领域展开合作。”在今年5月中旬一次参议院的演讲中,奥巴马特别谈到,“中国的崛起对我们来说,既是重要机遇,也是重大挑战。”他提到美国应该欢迎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同时也要时刻准备应对这种崛起转向有问题的方向。”这里的“有问题的方向”指的是台海可能出现的军事冲突。“我们必须清晰地向北京和台北表明,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举动都是不可接受的……虽然中国现在的军事投入只有我们的十分之一,但我们必须在紧密观察和认真研判中国战略实力的同时,促使中国增加军事行动的透明度。”

•约翰﹒爱德华兹

前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约翰•爱德华兹在2004年的大选时,就充分展现了他作为著名辩护律师的口才和感召力,大打“亲民牌”,从而一鸣惊人,成为凯瑞的总统竞选伙伴。这一次,他卷土重来,虽并不被普遍看好,但仍有较强的人望基础,并可能作为副总统候选人的有力竞争者。

在去年十月份对亚洲协会的一次演讲中,爱德华兹详述了自己在访问中国后就一系

列美中关系问题的看法。他首先指出,“在访问中国前我就一直认为,而这次中国之行又加深了我的这一看法,那就是:对美国来讲,没有比与中国的关系更重要的双边关系了。但是,过去几年,因为伊拉克、伊朗和中东问题,这个关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出现了一些状况。”接着,他分列了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合作,中国经济对美国制造业的冲击,中国在版权保护上的口是心非,美国对台湾安全的承诺等。涉及的领域虽然比其他总统候选人全面,但多是表面文章,泛泛而谈。倒是其最近登在官方竞选网站上关于“中国操纵货币”的声明,语虽不多,但直言不讳。“我们一直都知道中国操纵其货币以扩大对美贸易优势,美国工薪家庭正为此付出代价。我再一次呼吁布什总统利用其职权,停止中国这种不公平的优势。”爱德华兹公开表示支持抵制北京奥运会的举动,也反映了他一贯的两面下注、追随民意的手法。

民主党其他候选人,象在参议院任职达35年、现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乔•拜登,新墨西哥州州长、原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比尔•李察德森,虽然国际关系领域的知识阅历可堪称道,但通过他们支持抵制奥运的举动看,仍是秉承着民主党“人权派”的强硬路线。

共和党强调 “竞争对手”

在布什八年执政民怨沸腾、伊拉克战事无止无期这些阴云笼罩下,共和党这次整个

的竞选氛围显得低调,内敛,但仍不失救赎情结。新保守主义作为执政理念在反恐斗争中被碰得头破血流后,共和党核心层也在深刻反思,试图重新寻找话语权和道德优越感。反映在候选人的阵营构成上,共和党这次一反常态,不仅候选人政治信仰分流多样,而且在私人生活、家庭伦理、甚至宗教信仰上,也是色彩纷呈;愈发使得整个格局扑朔迷离。综合而论,在已经公开参选的主要人物中,9/11事件时的纽约市市长朱利奥尼以较大优势暂时领跑;前麻萨诸塞州州长米特•罗穆尼,现任亚利桑那州参议员约翰•麦凯恩紧随其后。他们的对华言论将在下面一一介绍。

•朱利奥尼

前纽约市市长朱利奥尼因其在9/11时冷静镇定、指挥有素的出色表现,满足了美国人在“国难”后对英雄形象的渴求,一时被誉为“美国的市长”,并被《时代》周刊评为当年的年度封面人物。虽然他自称是坚定的共和党人,但其对于堕胎、同性恋、枪支管理等议题的看法更接近于民主党,而且他三次婚姻、传闻不断的私生活也让很多共和党基层选民犹豫不决。

参选以后,朱利奥尼似乎一直在刻意回避有关中国的问题。据一个跟踪候选人政策态度的组织透露,朱利奥尼在“中国政策”这一栏目下是“空缺”。在两次经济节目采访中,朱利奥尼曾简短提及中国,但总是和印度相提并论,强调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充分印证了全球化的正面作用,也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我们必须一方面促进中国继续开放市场,一方面帮其建立一个更加完备的法律体系,”朱利奥尼说道。但2001年,在陈水扁过境纽约时,他曾以纽约市长身份出面接见,并公开夸赞台湾取得的成就。

•米特﹒罗穆尼

前麻萨诸塞州州长米特•罗穆尼的迅速窜升出乎许多观察家们的预料。虽然出身于政治世家(父亲是前密西根州州长),罗穆尼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咨询业供职,并作到了贝恩咨询公司的副总裁。2002年成功主持管理美国盐湖城冬奥会让他声名鹊起。虽只有四年的政府服务经历,罗穆尼在今年年初宣布竞选后迅速以其稳健、平实、自律、睿智的形象脱颖而出,不仅成为共和党筹款冠军,而且被认为最有“总统相”。另外,罗穆尼独特的摩门教信仰背景,也使基督新教一直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美国选战,多了一个看点。

罗穆尼长期供职咨询业的背景使他对中国的评述大多与经济有关。在今年匹兹堡的一次竞选演讲中,他特别提到,“中国既不是我们的朋友也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在经济领域的竞争对手。中国不想埋葬我们,他们希望我们繁荣以便能买更多的中国产品。所以,使中国成为保证世界稳定的伙伴将是我最优先的任务之一。”在去年底的一次访谈中,他这样总结自己中国之行的感想,“两点非常突出。第一,中国将成为我们经济上的有力竞争对手,这种态势远超一般美国人的想象。他们勤劳,有商业头脑,而且非常精明。底线是:他们竞争是为了取胜。第二,对我们来讲,主动接触中国并探寻一条符合我们‘自由经济、自由社会’原则的路径是非常重要的。”“我很震惊,中国每年有超过我们七倍的工程师毕业。如不改变,将来科技和教育的差距会变得更大。”

•约翰﹒麦凯恩

出生于三代将门之家的约翰•麦凯恩在2000年共和党的总统提名中输给了小布什。这一次卷土重来,本来势在必得。但是,他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加之自己竞选团队内部人心不和、主要干将纷纷退出,使得麦凯恩的选战“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无论民调和筹款结果都是每况愈下,甚至面临入不敷出、无以为继的窘况。

与其他所有的候选人相比,麦凯恩对中国的态度有着更强的冷战色彩;这当然与他20多年在海军的军事生涯和参议院军备委员会成员的特殊背景息息相关。在今年5月回答 YouTube.com的一次网上专访中,他强调,“中国必将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他们作出了些令人不安的举动,比如最近用导弹击落外太空的卫星,但也作出了些有益的调整。他们大幅度提高军事投入,但在民主化方面毫无进展。总而言之,我最不满的是,他们不断就台湾问题发出一些几乎是毫无理智可言的信息;另外,在北朝鲜和伊朗问题上也未尽其应尽的职责。我们必须保持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以确保中国的上升不要给世界带来不良的后果。”在今年初瑞士达沃斯的一次早餐会上,麦凯恩同样指责是中国卖给伊朗的武器击伤了以色列的战舰,杀伤了以色列军人,“中国需要象一个承担责任的大国一样行事。但我们对中国所表露出的不成熟非常失望。”

其他共和党重量级人物,象前田纳西州参议员弗莱德•汤普森,前众议院议长金里奇,虽然并未公开参选,但也跻身共和党支持率的前五位。金里奇在职时一直是议会里对华强硬派的代表,但他从1999年辞职后直接针对中国的政策性言论并不多。汤普森在任时曾竭力阻挠给予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并曾称中国为“最大的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国之一”。

美国对华政策的不变主线

粗粗看来,在对中国的政策态度上,民主党较务虚,共和党较务实。虽然两党的主要候选人都认可中国作为一个崛起大国的事实,但是在心态调整上,民主党似乎仍抱持着一种颐指气使的道德优越感,而共和党则弥漫着一种时不我待的深沉担忧。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总体对华的口径上,民主、共和两党无论遣词造句,还是道义判断,基本都如出一辙。也就是说,为了选举的需要,一旦两党在伊拉克问题上无法分出高下,很可能掉转枪口,一致对外,找寻中国作为国内失落情绪的发泄渠道。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008年夏天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正好跟美国大选的初期选举在时间上重合。中国,因为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经济发展和美国的天然差异,很容易被各个竞选阵营抓住把柄,大作文章。而中国对任何突发事态的正常应对或是应对不当,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成为美国竞选和政府轮替这长达一年多的波动期的热点议题。

从上面简单的扫描回顾中可以看出,美国在对华政策制订和执行中反复出现的“钟摆效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会延续。特别在跨党派的政府更迭时,这种晃动的幅度可能更剧烈;在某种特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这种磨合所产生的碰撞甚至会造成中美间直接的冲突。布什和克林顿上台时,都经历过类似的摇摆:克林顿在中国最惠国待遇上的刁难,布什在上任之初对中国的军事挤压更直接导致了南海撞机事件。虽然布什现在还是白宫的主人,但前瞻明年的大选年和“布什后”的中美关系走向,着实不容乐观。

(发表于《环球时报》2007年10月15日;发表时题目为“美国正在对华发泄失落情绪”)

进入 吴旭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9742.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