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与趋势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961 次 更新时间:2001-06-12 13:30

进入专题: 经济   胡坚  

胡坚  

胡坚简介:1957年出生,1977年考入北京经济学院,1981年考取北大经济学院研究生,师从厉以宁等著名学者。研究领域主要是西方经济学,宏观和微观经济,90年代初转向金融方向。现任北大经济学院副主任。

以下是讲座部分:

今天我很高兴能在这里给大家做报告。

大家知道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金融的发展也势在必然,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要求金融实力也相应增强。一个国家金融发展的标志有很多方面,比如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有充足的外汇储备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应该是有没有金融中心。比如美国的金融中心是纽约,日本的金融中心是东京。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成为经济强国就必须有自己的金融中心。

那么什么是国际金融中心?

首先,要有银行。人们常说香港的银行比米店还多。但银行并不是金融中心的充分条件。一般学者给金融中心下的严格定义是“有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聚集,并进行各种金融交易的都市。”金融中心的几个标志是:

(1)、有很多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保险公司等。

(2)、有很多的金融市场,比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黄金市场等。

(3)、有实质性的金融交易活动,比如存贷款活动。有一种叫做计帐中心或簿记中心的,这种中心没有实质性的金融交易活动。

(4)、必须是都市,而且是一个有着发达的通讯、电信和交通网络的都市,并有繁荣的第三产业,一个乡村是不可能成为金融中心的。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融中心都是一个样子呢?比如说同是金融中心的纽约、东京、苏黎世、巴黎、香港和上海是不是一个样子的呢?

回答是否定的,金融中心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1)、全球性的金融中心,或者叫全功能的金融中心,这种金融中心为全球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有四个市场:国内投资市场;国外投资市场;国内存款者、国外筹资者市场;国内筹资者、国外存款者市场。全球性的金融中心有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英国的伦敦等。这种全球性的金融中心都是在本土经济实力非常强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区域型的金融中心。这种金融中心为本地区国际上的客户、投资人提供服务,比如香港和新加坡。这种金融中心的活动范围都比较小,不排除与区域外发生联系,但主要是区域内也就是本地的金融活动。

(3)、全国性的金融中心,这种金融中心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服务,比如上海。

(4)、离岸型的金融中心,这种金融中心主要是与“在岸金融中心”相区别。它主要是在本国开辟的为外资服务的市场。

金融中心的共同特征是金融业非常发达,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标志。我给大家举个例子:1991年我去香港进修前去西单办手续,当时西单的街道还特别狭窄。我看到街上围了一群人,我本来是不爱看热闹的,但那天我不知道为什么还是凑过去看想看个究竟。结果我发现人群中有一个“窗子”,这个“窗子”还有门,边上站着一个人看着这个“窗子”。“窗子”上的屏幕在闪烁,这个看“窗子”的人告诉大家这是自动提款机。我就是这样第一次在中国看到了ATM。后来到了香港,我发现,满大街都是自动提款机,与中国的不同,这里的ATM没有门,也没有人守着。从ATM的普及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地区金融发展的程度,因为这也是金融发展的标志之一。

金融中心是否是一下子产生的呢?它是从天而降的吗?是上帝赐予我们的吗?显然,金融中心的形成是有它的条件的,而且是有阶段性的。

先讲金融中心的阶段性,首先是银行中心,因为银行与银行之间有许多业务往来,地理位置上的便捷会有利于银行之间开展这种业务上的联系。比如曼哈顿是否在上海开设银行就要看上海原来是否有很多的银行,如果上海只有一家银行它显然是不会在上海开设分公司的。全世界一百多家大银行大约有八十五家在香港开业。金融中心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国家金融中心,然后发展成为区域型金融中心,最后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金融中心。

金融中心的发展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1)、地理位置,金融中心虽不比战争那么强调有利的地理位置,但依然是很重视地理位置的。地理位置优越会使得时区性与全球构成24小时不间断,比如香港就有着有利的地理位置,它处在美国与欧洲之间,金融业务24小时不间断。

(2)、交通运输便利,有航、陆的有利的交通,最好有深水港。有些地方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香港就有着深水港,而上海没有。

(3)、靠近经济起飞并迅速发展的地区,只有这样金融业服务才会发展起来,因为只有这样的地区才会有资金的需求,这是金融业发展比不可少的条件。

(4)、金融业发展的条件。衡量金融业发展程度的指标有:

a、金融业从业人员在所有从业人员中所占的比例。

b、金融业的完备和完善程度。

c、金融业法规的健全程度。

d、银行的数目,存贷款的数目。

金融业的发展还必须有政策上的条件,要有宽松的金融和贸易政策,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投资者和银行来经营。比如香港在经济上就很自由,人员自由进出、外汇自由兑换。

以上所讲的都是金融中心形成的必要条件,具备这些条件还不一定就能形成金融中心,它还必须具备充分条件,这些充分条件有很多是属于偶发条件。以伦敦为例,在冷战时期由于苏联与美国的对峙,苏联不敢把钱存入美国的银行而是存入欧洲的银行,这样英国尤其是伦敦的金融业就得到了推动。再以香港和新加坡为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的经济开始起飞,当时国际上发生了石油危机,这使得OPEC把大量的石油美元投放到发展迅速的亚太地区,这样香港和新加坡就得到了发展的契机,这也是最后形成香港和新加坡两大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促成一个地区发展成为金融中心的偶发因素是不确定的,因而就很难具体的说,但是就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且不同类型的金融中心的发展需要不同的条件,比如说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和地区性的金融中心所需要的条件是不同的。全球性的金融中心需要有强大的本土经济做支撑,货币应当是国际储备货币比如美元,还要求是高度开放的世界型城市,且有发达的交通。地区性的金融中心则有独特的区域风格,比如香港就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既有传统的一面也有现代的一面。

讲了这些规律、概念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我们中国自己的情况。中国正在逐步步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所以中国是一定需要国际金融中心的,首先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是香港已经成为亚洲区域型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这个金融中心的特殊之处有:

(1)、它是唯一一个“一国两制”金融中心,金融高度自治,有自己的运作规律和管理方法。

(2)、它是集成性的金融中心,不区分本土业务和离岸业务,不区分内外。

(3)、它在服务于亚太地区的同时,服务于中国,它是作为中国内地筹资中心的金融中心。

有很多人说香港的今天就是上海的昨天,的确上海的金融业曾经一度很繁荣,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落后于香港。还有人说上海的明天将超过香港的今天,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1)、上海处在中国本土上,处于沿江和沿海的交汇处,地理位置非常好。

(2)、上海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长江三角洲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四分之三。

(3)、近年来上海的金融业发展迅速,自从92年邓小平提出“中国的金融要依靠上海”之后,上海的金融业就迅速发展起来了:上海有全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黄金、白银的交易所也即将在上海开办。上海的金融业从业人员占在业人员的20%。

(4)、外国银行、跨国公司都选择上海作为投资的地方,全国共有125家外国银行,上海就有69个。上海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

外国银行和跨国公司。

我的预测是上海将继纽约、东京之后成为又一个本土型的国际金融中心,不过这个过程需要假以时日。有人说上海发展了,香港怎么办?在我看来,像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完全是可以容纳两个甚至更多的金融中心的。而且上海和香港之间的关系既是竞争的也是互补的,上海主要服务于华东地区而香港主要服务于华南地区。在分工上,两者也是互补的。即使是从竞争的这方面看,上海与香港之间的竞争关系也是有利于各自的发展的,竞争可以使它们提高各自的服务水平,最终的结果是比翼齐飞,而不像一些人所预想的那样上海的辉煌必将导致香港的黯淡。

那么上海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赶上香港呢?如果从经济发展速度看,这个过程将是十年左右的时间,1998年上海的GDP为460亿,香港为1320亿。如果从人均的GDP看,那么这个过程大约是二十年的时间,目前上海的人均GDP为四千美元,香港为两万两千多美元。

香港正在用很多方法保持和巩固它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上海也在稳步前进逐渐成为中国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

以下是凤凰网站网友和现场观众的提问:

1、问:今年三月份,济南“胜利股份”上市,您当时对此表示乐观,现在三个多月过去了,事情并没有像预想的那么顺利,请问您现在还保持乐观吗?

答:可以说我仍然对此表示乐观,因为它起码代表了中小股东的声音,有声音总比没有声音好。以前中小股东能够发挥的作用很小,他们是用“脚”投票的,特别不灵敏,现在“胜利股份”的上市是中小股东的第一声呐喊,虽然目前的效果不是特别理想但这第一声呐喊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我们可以相信它的明天是美好的。

2、问:您自己买股票吗?

答:我自己不买股票,因为一心不能二用,买股票就不能不关注股市行情,这样就必然会影响我的教学工作,而教学才是我的本职工作,其他的都不是。96年全国股市热,当时有很多老师上着课跑出去炒股,很多医生正在给病人做手术也中途出去炒股,这种情况是很不好的。我想尽量把我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所以我不炒股,因此我谈股票也是纸上谈兵。

3、问:您说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就必须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可是现在人民币似乎正面临着升值的危险。您能预计一下大概什么时候会升值吗?

答:94年中国汇率并轨由双轨制改为单轨制,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的确面临人民币贬值的危险,目前中国的市场供给比较充足,人民币的购买力提高,人民币的确也面临升值的危险,但是一种货币是贬是升不仅受市场影响还有政府的因素。我们都知道汇率有市场汇率和官方汇率,同样地,升值也有市场升值和官方升值两种。官方是否升值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也不好预计。

4、问:中国人好象并不怎么喜欢在股市上投资,为什么?怎么办?

答:的确有这个倾向。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股市对于中国人是新生事物,十年来股市有胜绩也有败绩,这种败绩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是深刻的,因为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好的东西传得快,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也更深,所以很多中国人对股市持观望的态度。另一方面,中国人很相信银行,中国民众对银行有一种无条件的信赖,因此即使银行的利率一而再再而三地下调,人们依然愿意把钱存入银行,因为利率再怎么下调,本金总不会丢失的,不象股市把钱投进去了就不一定能拿回来了。对于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想也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民众对股市要有信心;另一方面,股市要给民众以安全感。中国的股市像一座外观漂亮但根基不稳的大厦,只有建成稳固的股市才会真正吸引民众。

5、问:您说要建成一个金融中心,港口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可是现在的金融交易正逐步数字化、电子化,请问港口还是一个必要的因素吗?

答:金融业的一个特征是跟着贸易走,进出口发达贸易也跟着发达。金融业是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上的,因此即便金融交易逐步数字化、电子化也依然会有这方面的要求。据统计,2000年上海的集装箱吞吐量排在世界的第六位,为555万箱,香港为1000多箱。

6、问:国际金融界的趋势是混业经营,而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分业经营,这是不是与国际趋势相背离了呢?

答:从静态看,中国是与国际趋势背离的。混业经营又叫全能型经营,西方实现这种混业经营是经过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的金融业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20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市场、恢复金融机构原有的功能,在现阶段的中国确实是不适宜实行混业经营的,但在未来尤其是在入世以后,中国是应该适应国际要求实行这种混业经营的。

7、问:我特别可怜中关村,它就像一个孤军奋战的倒霉大兵,在它的周围没有任何一个有影响的金融市场,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这种看法我基本上是同意的。不仅中关村面临这个困境,整个北京市的金融业都是滞后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金融业的改革都不是发生在北京,现在好多金融机构的总部纷纷迁到上海。我觉得北京的金融业应该改变思想和思路,大胆改革,大胆探索。我建议中关村建立地方性的证券交易所,为本地区的中小企业服务。现在中关村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8、问:我对中国的股市很失望,国家股、法人股等造成了事实上的独裁,请问这样的股市能发育正常吗?

答:这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应该问总理一级的人。我个人认为中国股市在股权设置上是有问题的,70%的国有股不可流通不能转让,而且产权不清晰,散户也没有办法影响公司的治理。这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的看法是有关部门可以缩减国有股,我认为控大股不一定要控制到70%的股份,20%-30%的股份就足以控制一个公司了。而且有些公司国家控股未必好,应该让投资成分多元化,要有国家、民营以及个人的股份,这样公司的治理结构才能完善。

9、问:最后请用一句话回答中国金融业最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答:金融自由化。

    进入专题: 经济   胡坚  

本文责编:王文佳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96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