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泽民人才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全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理论支持。对此,学界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取得了不少积极成果。本文主要从基本理论和具体内容两个层面对现有研究成果中的代表性观点进行了梳理,以便广大学者从宏观上了解把握这一研究课题的最新进展,促进学界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江泽民;人才思想;研究述评
江泽民人才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全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理论支持。因此,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需要下,江泽民人才思想理所当然地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成为近年来学界所关注的热点,并取得了不少积极的成果。为了进一步深化该问题的研究,本文从基本理论和具体内容两个层面对现有研究成果中的代表性观点作一简要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愚见,以期学界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一、江泽民人才思想的基本理论研究
大多数学者对于江泽民人才思想的研究侧重于基本理论方面,涉及到江泽民人才思想的形成发展、体系内容、基本特征等基本问题。具体观点如下:
(一)江泽民人才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有学者认为,江泽民人才思想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初创、成熟和深化三个阶段。(1)初创阶段,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四大召开。在这一阶段,江泽民同志对知识分子、人才的作用、地位作了大量的论述,肯定了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科技进步、教育发展与知识分子、人才问题联为一体,作为统一的发展战略来表述,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作好了理论准备。(2)成熟阶段,从党的十四大到十五大召开。在这一阶段,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键是人才”、“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党政第一把手都要亲自抓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并提出了“三支队伍一起抓”的要求,标志着江泽民人才思想进入完善、成熟阶段。(3)深化阶段,从党的十五大到十六大召开。在这一阶段,江泽民同志连续发表了大量关于知识分子和人才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如“科技和经济的大发展,人才是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四个尊重”等思想。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我国新世纪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1]
(二)江泽民人才思想的体系内容
学者们普遍认为江泽民同志对于人才的地位、标准、培养、选拔、管理等内容都作出了不同程度的阐述,形成了完整的人才思想体系。
1、关于人才的地位和作用
2001年8月7日,江泽民同志在北戴河会见部分国际科技专家和社会科学专家时提出:“做好人才工作,首先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尔后,在2002年5月28日召开的中科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六次院士大会上,他再次明确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对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一新的论断,学者们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肯定,一致认为这一论断,集中、准确、科学地概括出了人才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解读。
有学者指出,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当今时代特征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我国国情的客观需要。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资源;其次,人才资源是应对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最后,人才资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2]
另有学者认为,江泽民关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论断,是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第一,它使人们在人才观念上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转变;第二,它是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第三,有利于彻底破除“官本位”的陈腐观念,重新确立尊重人才的“能力本位”。第四,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能否拥有和保持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事关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兴衰成败。[3]
2、关于人才的标准
何为人才?新世纪党和国家事业所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这是江泽民人才思想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对此,不少学者进行了着重研究。
有学者认为,“德才兼备”是选拔人才的根本标准。“德”与“才”又都不是抽象的,由于工作战线、事业领域的不同,“德”与“才”的要求也都应结合实际加以具体化。[4]
另有学者指出,江泽民在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强调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5]
此外,江泽民关于培养青年人才的思想,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有学者强调,在培养青年人才的标准上,江泽民在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的思想。“五点希望”实质上指出了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6]还有学者重点剖析了“五个成为”人才思想的内涵,包括五方面内容:(1)首要条件——理想远大热爱祖国;(2)核心要求——追求真理、勇于创新;(3)基本要求——德才兼备全面发展;(4)时代要点——视野开阔胸怀宽广;(5)客观要求——知行统一脚踏实地。[7]
3、关于人才的培养
关于人才培养的思想是江泽民人才思想的重要内容,自然成为广大学者积极研究的对象。学者们普遍认为,江泽民的人才培养思想是全面而有重点的。全面是指人才培养的全方位性、多层次性。江泽民强调:“我们不但要大力培养各类科学技术人才,还要注重培养善于进行现代经营管理的各类专家。要十分重视从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中选拔培养科技人才及各类专业技术能手。”要牢固全面人才观,广纳贤才。在强调人才培养全面性的同时,江泽民同志特别关注领导人才的培养。在他看来,领导人才是需要重点培养的。“培养造就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至于人才培养的具体途径,学者们的意见比较统一,也就是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的“培养人才的基础在教育”、要“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形成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用制度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的条件”等核心思想。当然,也有少数学者就某些内容进行了深度探讨。比如说,有学者认为,江泽民“人才培养使用要讲投入和产出,讲效益”的思想,这是充满辩证唯物主义光辉的真理。作者分析指出,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不仅对当代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由于素质较高的人对子女的教育更重视也更科学,将惠及整个中华民族后代子孙,是收益最大的投入。另外,因为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其他物质浪费固然不好,但可以改作它用或者废物再生,而人才不使用,他的青春年华就不可再生,所以,人才资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8]
还有学者指出,在江泽民的人才思想里,创新成为了人才最根本的属性,是人才的“灵魂”。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认识:一是对人才本质属性的认识,人才与一般人群最基本的区别,就在于人才具有创造性;二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当今世界时代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透析。[9]
4、关于人才的选拔
认真选好人才,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我们的事业需要大批人才,如果选人用人问题解决不好,工作就得不到落实,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这个问题关系太重大了。”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对于人才的选拔问题思考的也比较多。
有学者研究指出,选拔人才关键是能否把握好科学的路线和原则。江泽民坚持了党长期主张的“任人唯贤”路线和“德才兼备”原则,同时结合时代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五条人才选拔标准。第一,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第二,既要德才兼备,又不求全责备。看人要看大节、看主流、看发展。第三,既要坚持选人标准,又要不拘一格。论资历而不唯资历。要敢于破格提拔优秀人才。第四, 既要从五湖四海最广泛地选拔优秀人才,又要唯才是举, 用人不论亲疏。第五, 用人用其所长,防止用其所短。因职择人,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10]
另有研究者认为,在人才选拔上,江泽民非常注重制度建设。他提出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要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健全群众参与制度等等。[11]
5、关于人才的管理和使用
有学者认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要完善开放、灵活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打破人才部门、单位壁垒,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培育形成与其他要素市场相贯通的人才市场,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在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党和政府的宏观调控”的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的人才流动的思想,提出了人才配置走市场化的新路子,是解决人才流动问题的根本性途径。[12]
另有论者对江泽民同志改革人才流动管理体制的主张进行了具体分析,将其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落实用人单位的自主权”;二是改善中介机构建设,加强人才中介机构在人才开发中的作用; 三是加强人才市场配置机制建设;四是“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 加强党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克服人才市场流动的副作用。[13]
还有学者着重研究了江泽民同志的人才激励思想。人才激励是人才管理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在继承邓小平人才激励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任务,有了新的发展和充实。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创新物质激励理论,建立以“能绩为本”的收入分配机制;二是创新精神激励机制;三是靠事业来激励人才。[14]
加强人才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推进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有研究者认为在江泽民的人才理论、科技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1)人才可持续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2)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营造并保护良好的人才环境是实现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15]
(三)江泽民人才思想的基本特征
江泽民人才思想的基本特征,本是研究江泽民人才思想的重要内容。不过,到目前为止只有极个别的学者给予了关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江泽民同志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而且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这种创新的时代,就是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的新时代;这种独特的个性特征,就来自于他长期从事科技工作的职业背景。正是这种全新的时代和职业背景,使得江泽民的人才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创新性。(1)时代性。江泽民人才思想的时代性就在于紧紧把握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把握住了当代科技发展的时代潮流,把握住了科技与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密切关系。(2)实践性。江泽民同志关于人才问题的论述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指导实践,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是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南。(3)创新性。在江泽民的治党治国治军的理念中,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人才工作,江泽民同志也是在继承邓小平人才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和丰富。[16]
二、江泽民人才思想的具体内容研究
江泽民人才思想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就人才的类别而言,它“是一支包括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干部、科学技术干部和其他战线干部组成的宏大队伍”。因此,具体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与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基本理论研究不同,仍然有不少学者侧重于具体内容的研究,比如江泽民领导人才思想、军事人才思想、卫生人才思想等等,一定程度上拓宽江泽民人才思想研究的广度。
1、关于领导人才
前面谈到,在江泽民的全面人才观中,特别强调领导人才的培养,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重大战略问题。江泽民对于领导人才的特别关注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格外重视。
有学者研究指出,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培养选拔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思想,提出并形成了一整套培养领导人才的创新思想:(1)思想认识的飞跃:培养优秀领导人才是决定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战略问题;(2)选拔机制的创新:不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选拔领导人才的良好机制;(3)培养方法的革命:在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培养领导人才的最佳途径。[17]
另有学者强调,在江泽民人才思想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这就是“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识才、用才、爱才和聚才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识才是用才的前提。只有科学的识才,才能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与此同时,要使用好人才,还必须爱护好人才。另外,领导干部还必须善于聚才,团结和吸引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增强人才凝聚力。因此,识才、用才、爱才和聚才是江泽民对领导干部素质的高度概括。[18]
2、关于军事人才
学界对江泽民军事人才思想系统研究的专著到目前为止只有一本,即卫宗沛编著的《江泽民军事人才思想研究》(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版)。该书以江泽民关于军事人才的主要论点为基本框架结构,对江泽民军事人才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内涵,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释。
也有论者提出,江泽民的军事人才思想,立足时代发展,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军事人才理论的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问题,为我军军事人才理论发展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具体体现在:(1)立足世界军事革命,迎接知识军事时代挑战,人才是兴军之本——江泽民的军事人才价值观;(2)坚持“两个武装”,培养既懂政治又懂军事,既懂指挥管理又懂专业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江泽民的军事人才目标模式观;(3)军事人才培养首要抓好教育,优先发展院校教育,还需要依托国民教育,合力育才;军事人才培养还必须超前培养——江泽民的军事人才培养观;(4)坚持军事训练的中心位置,强调实现人与武器的有机结合,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实践,以提高战斗力为标准——江泽民的军事人才实践观;(5)要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就要为人才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机制和环境,真正选贤任能;还要结合实践,学用一致——江泽民的军事人才选拔观。[19]
另有学者指出,江泽民军事人才培养理论的精髓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一个目标: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两个武装:邓小平理论和现代高科技知识;三支队伍:复合型指挥人才、智囊型参谋人才、专家型科技人才;四项举措:依托国民教育、向外派遣军事留学生、扩大继续教育、交叉培训和双向代职培养新型军事人才。[20]
3、关于科技人才
有学者指出,江泽民非常重视科技人才在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竞争中的作用。他曾经指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发明的最佳时期在于青年,要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因为世界属于“青春韶华之时”,所以必须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机制。这种激励机制要体现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和价值原则。[21]
另有学者研究认为,江泽民科技人才思想的基本内容体现在四方面:一是立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使命谈人才的作用;二是立足于科技进步的客观历史谈科技人才的价值;三是立足于科学精神的弘扬层面谈科技人才的成长;四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制度和各种体制、机制谈科技人才的培养。同时,作者还特别指出,在科技人才观上,江泽民同志的思维逻辑是从正面积极肯定科学技术的功能和价值,由此延伸到对科技人才的关注上。除此之外,还存有另一条逻辑,即从有关科技人才在认识和实践上真实存在的问题这一批评角度上加以立论。[22]
4、关于卫生人才
有论者指出,江泽民卫生人才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卫生人才培养工作极为重要,关系到整个卫生事业发展的进程;发展医学教育是培养卫生人才的基础。“要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医学教育,包括继续教育,建立和完善培养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作用的机制,建立一支适应国情和社会需要、多层次、结构合理的卫生专业队伍。”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卫生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深化改革,建立合理机制,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23]
5、关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人才思想的比较研究
加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人才思想的比较研究,是深化江泽民人才思想研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部分学者作出了一些尝试,代表观点如下:
(1)邓小平和江泽民人才思想的比较
这是学者们倾向研究的两个比较对象,但都没有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只是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进行了探讨。比如有学者认为,江泽民对邓小平人才思想的几个重点理论创新体现在:江泽民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命题;提出了要突出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的观点;创立了新的分配激励理论;提出了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的观点。[24]还有论者着重比较了邓小平、江泽民青年人才思想。作者研究指出,江泽民提出指导青年全面发展的“四个统一”的思想,倡导培养富于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青年人才,要求青年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等。这不仅从内容上,而且从理论体系上都是对邓小平青年思想的继承、丰富与创新,将邓小平青年思想提升到了新的境界。[25]
(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人才思想的比较
到目前为止,仅有一篇论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作者从人才的重要性、选拔人才的标准、使用人才的机制、培养人才的渠道以及激励人才的方式五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几代领导核心的主要观点,指出他们之间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26]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江泽民人才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积极的理论成果,总体上加深了人们对江泽民人才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的认识,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研究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整体研究略显薄弱,局部研究深度不足。目前,全面、整体研究江泽民人才思想的专著很少,绝大多数是论文。就发表的论文看,多是观点陈述,“浅尝辄止”,深度不足。第二,宏观研究内容集中,微观研究广度不够。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宏观基本理论的研究,这也未尝不可,但就研究的成果来看,内容过于集中,大多是对于主要内容的探讨,而诸如江泽民人才思想的理论来源、形成过程、基本特征以及历史条件等本属于基本理论范围的内容却研究甚少。另外,从微观层面而言,像江泽民的经济人才思想、外交人才思想、新闻人才思想等内容也不曾涉及,研究广度有待拓宽。第三,比较研究明显不够。目前,涉及到比较研究的成果只有寥寥数篇,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是明显不够的。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当前深化拓展江泽民人才思想的研究,亟需加强四个方面的研究,以供参考。首先,加强对江泽民人才思想整体性、系统性研究。江泽民人才思想是一个完整科学的体系,有着丰富的内容。单篇的论文是无法承载的。必须要从整体上加强对江泽民人才思想的专门研究,形成专著。其次,加强对江泽民人才思想基本理论的研究。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江泽民人才思想的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发展阶段、基本特征、阶段、发展脉络、理论来源、历史地位等等基本问题,都要花大力气研究。再次,加强对江泽民人才思想的应用性研究。江泽民人才思想内容丰富,就人才类别而言,就包括领导人才、科技人才、卫生人才、经济人才等各个领域,这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实践工作的具体领域。因此,在研究江泽民人才思想的基础上,应同时结合推行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实践,加强人才思想的应用性研究,为实践服务。最后,加强对江泽民人才思想的比较研究。比较研究包括二个层面,一是党的历代领导核心人才思想的纵向比较,二是江泽民人才思想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横向比较。
注释:
[1][16]李涛.江泽民人才思想科学体系初探[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12).
[2][5]黄爱华.论江泽民全面人才观的科学内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
[3]王明杰.论江泽民的人才资源思想[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2).
[4]李端祥.论江泽民人才强国思想[J].中国行政管理,2004,(11).
[6]王康.江泽民人才思想简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3,(3).
[7]肖克奇、胡文校.江泽民“五个成为”的人才思想[J].人才开发,2002,(3).
[8]叶裕惠.人才问题是中国发展的关键问题——认真学习江泽民关于人才问题的论述[J].学术论坛,2003,(2).
[9]黄爱华.论江泽民在人才理论上的重大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05,(3).
[10][13]张启龙.江泽民人才思想评析[J].理论前沿,2006,(21).
[11]吕莹.江泽民对邓小平人才选拔思想的丰富和发展[J].韶关学院学报,2006,(8).
[12][24]吴长春.江泽民对邓小平人才思想的重点理论创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4).
[14]吴长春、苑世强、姜秀敏.江泽民对邓小平人才激励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理论探讨,2004,(5).
[15]李忠庆.江泽民人才可持续发展思想初探[J].理论与改革,2002,(4).
[17]孙立樵.江泽民培养领导人才创新思想初探[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5,(1).
[18]罗洪铁.江泽民的人才思想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4).
[19]徐炳杰.江泽民的军事人才思想及其贡献[J].军事历史研究,2001,(3).
[20]马建光.论江泽民军事人才培养思想之精髓[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4,(1).
[21]刘毅强.江泽民科技人才观初探[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3,(3).
[22]熊登榜.论江泽民同志的科技人才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6).
[23]蔡孝恒、杨德华.简论江泽民关于培养卫生人才的思想[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3).
[25]凌宏彬.论江泽民关于青年人才全面发展的思想 [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1).
[26]潘晔.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人才思想述要[J].湖北社会科学,2006,(11).
作者简介:李俊(1982-),男,湖北仙桃人,中共绍兴市委党校教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曾先后在《社会主义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并有数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