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希拉里究竟落后在何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618 次 更新时间:2008-10-26 00:08

进入专题: 美国大选  

王希  

参加美国总统竞选,候选人至少需要有“三气”:勇气、名气、财气。除此之外,还要有运气。没有运气,很可能会前功尽弃。此次希拉里争取民主党内提名的历程正是这样一个故事。

经过近半年的竞争,民主党的初选将在6月3日结束。就所得的党代表票数而言,奥巴马已经胜券在握。他赢得31个州和地区的初选,总共获得1965.5张承诺代表和超级代表票,只需再赢得61票即可达到要求的2226票。希拉里赢得个19州和地区,共获得1775票,即便赢得即将举行的最后三场初选(波多黎各、蒙大拿和南达科达)的全部代表票,她也无望追上奥巴马。希拉里表示会坚持到底,并期望赢得尚未表态的超级代表票,但这只是一厢情愿。所以,奥巴马获得民主党的提名只是时间问题。

希拉里如何输掉了这场提名战?“输”在何处?答案可以很多。人们可以说,她对艾奥瓦的选战重视不够,没有及时利用网络来筹集竞选资助,没有像奥巴马那样深入基层动员选民,过于强调自己是女性,过于渲染自己的白宫经验,丈夫出言不逊帮了倒忙等。人们还可以说,保守势力媒体对她持有不共戴天的仇视和根深蒂固的偏见等。这些答案都是言之有理的,但漏掉了一个关键的答案:她遇到了一个无法战胜的对手。

总统竞选,说到底,是在选民中构建一个利益群体的多数联盟。多元利益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利益必须组织起来并相互认同,组织起来的利益必须结盟,构成多数(即便是暂时的),才能赢得选举的胜利,得到执政的机会。大选时,两党竞争,政策的分野明显,区分和构建利益联盟相对容易。但在党内初选时,政策的相近或相同往往导致众望所归的候选人“自相残杀”,这是初选的残酷所在。

希拉里与奥巴马之争正是如此。两人提出的竞选纲领和政策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在伊拉克战争方面,两人都承诺要从伊拉克撤军、重新开启中东的多边外交;不同的是,希拉里没有给出具体的撤军时间表,奥巴马则保证在16个月内撤出所有美国军队。在经济方面,两人都提出要给中下收入的家庭减税、增加新的工作机会、保证美国人的就业机会、支持工会等。在医疗保障方面,希拉里提出要实行强制性的全民医疗保险计划,奥巴马稍微保守一些,认为所有人都应该享有医疗保险,但强制性的计划只限于儿童。在移民问题上,两人的主张几近相同,都主张严格管理边界、制止非法移民、为已经入境的非法移民提高获取合法身份的渠道。两人的外交政策更是雷同,大多沿用美国传统的外交原则,只是强调在手段上要通过外交和多边联盟,但目的都是维持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

在政策大纲相似的情况下,两人必须在具体政策的列举和搭配方面下工夫,争取党内选民的支持。这些政策的罗列,犹如麦当劳的套餐,材料大同小异,但品种和分量的搭配各有所不同,以吸引不同政治“口味”的选民群体。不同的政策搭配对党内的利益群体进行了分割。譬如,在奥巴马的竞选纲领中,他将民权的保护作为一个政策内容单列出来,其中尤其提到他执政后要增强民权法的实施、打击仇恨罪行、反对种族歧视等,这些显然是深得非裔和少数族裔选民的人心的。希拉里则把相关内容列举在“加强美国民主传统”的政策之下,承诺要保障选民的权利、保护妇女权益等。又如,在经济政策方面,希拉里提出要给中产阶级减税,奥巴马则不用“中产阶级”的称谓,声称他的经济计划将使所有的“工作家庭”统统受益,一下将中产阶级和低于中产阶级的人和家庭都包括在内了,扩大了自己的队伍。一词之差,显示出双方的用心不同。此外,奥巴马特别强调了工人组织工会的权利,提出要保护举行罢工的工人。他还将“贫困”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单列出来。这些设计都说明奥巴马阵营意在争取中下阶层和少数民族的选民。

如果她的党内对手不是奥巴马,希拉里的竞选将会顺利许多。按她的政治信仰和经历,她都可谓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民主党领袖人物,完全可以赢得中下阶层选民、相当一部分妇女、劳工、黑人和少数民族群体,以及所有尺度的自由派的支持。这些群体都是民主党的基本盘。奥巴马的横空出世,打破了她原来的设想。她拥有的勇气、名气和财气,奥巴马都有。但奥巴马所拥有的,希拉里却不见得拥有。他是非裔美国人,他是男性,他比她年轻。此外,奥巴马的竞选风格似乎在宣示,他可以集中表现好几种美国人熟悉的领袖人物的素质:肯尼迪的清新、约翰逊的执着、里根的练达、克林顿的老练,虽然这一切多半是想象和渲染的结果。

奥巴马的出现,迫使希拉里去扮演一个她并不情愿扮演的角色。她无法与奥巴马竞争黑人和相当一部分少数族裔的多数,她也无法保证得到年轻一代民主党选民的支持,于是,她必须紧紧抓住民主党中白人中产阶级(包括白人妇女和白人男性选民)的支持。而奥巴马的强劲攻势,迫使她不断改变策略,或以攻为守,或声泪俱下,或打负面广告,乱了方寸。但这些策略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衬托出对手的冷静、克制和豁达。对希拉里来说,这是一种十分不幸的情形。尽管如此,希拉里的政治生涯并没有终结。事实上,她的坚韧已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所赢得的众多的党内支持也不是奥巴马阵营可以小视的。初选留下的创伤是否可以修复,奥巴马仍然需要希拉里的帮助。(作者为美国宾州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教授,第一财经日报)

    进入专题: 美国大选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906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