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2007年大选,原总理自由党领导人霍华德“唱罢”,新领袖工党党魁陆克文“登台”,没有“乱轰轰”。
11月24日周六的悉尼,天空飘着小雨,打伞和不打伞的选民次序井然排队登记投票选择自己心仪的国家领导人。晚上,高效快速的独立选举委员会公布点票落定结果,落败的霍华德致电陆克文祝贺,两位领袖分别在自己的选举总部发表告别和当选演讲,几乎所有的电视频道都同时播出实况,除了掌声欢呼声,国家政权平静转移稳妥过渡。大概是“由民作主”惯了吧,投票日选民多会举家前往投票并在晚饭后关注选举的揭晓。也由于上上下下成了自然,陆克文很快拜访霍华德,成者败者谈笑甚欢。25日周日,在市中心举行的庆圣诞大游行为大选增添了节日的气氛。而大选前后,澳大利亚人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交通一如往常,夜总会酒吧的玻璃瓶也没有比平常多碎几个。澳大利亚人尊重由多数人决定的选择结果。
选民以平静的心态看“城头变换大王旗”,政客以冷静的目光看“潮起潮落”,这种“静静”的民主,是美妙的成熟民主,是成熟政党政治的美妙。
关于此次澳大利亚全国大选,不少人问我:你支持工党或者自由党?你认为霍华德好还是陆克文好?我回答:都好,都支持。自由党的政策有利于经济和自由的增长已令澳大利亚近十年的经济实力长足发展,工党的政纲有益于福利和环保的提高能让国民减轻生活压力活得更轻松自在;霍华德偏重于“安全”要与美国一起打击邪恶流氓并无大错,陆克文侧重于“牛肉”要从伊拉克撤军也有其理由……因为都好,选民才没有做出80-99%这样一边倒的支持,哪怕像这次自由联盟输得惨,两头的得票也没有严重失衡。成熟的选民自能运用手中选票的重量,自如地在自由和福利之间“走钢丝”。笔者隐隐担心的是,秦晖先生敏锐感觉到的“第三种可能”——西方左派歌颂中国的少自由竞争,右派赞扬中国的低福利从而可能出现的世界中国化,不会被因打中国牌而多得分的新总理及其“更靠近中国”的工党新政府未来的作为所印证。
民主≠混乱,民主如节日般美妙,这是澳大利亚大选在宏观上也是政治体制层面上展示给世人的概貌。如果说中国目前还未到有福分过此“节日”的时分,那在我近距离的微观观察中,我以为澳大利亚选举过程中的一些程序和技术可以在已起步的中国乡村基层选举中尽快借鉴实施。
其一:将选举管理机构从“人大”分离出来。众所周知,“人大”相当于议会,而按照国际政治通则,议会是由选举产生的,如果本身需要由选举产生的议会却控制和管理选举机构,那么不但议会自身的权力来源是不合法和缺乏公信力,它所支配的“选举”也就明显是不公正的。
其二、将候选人与选举工作人员区别开来。选举工作人员回避被选举,这也是国际通行规则。候选人如果同时也是选举工作人员就像店主同时也是顾客的自卖自买一样离奇。
其三、设立常年的独立选举工作机构。选举工作机构不能此一时彼一时,打一枪换一个位置。除了选举时期的忙碌,选举工作机构平时还要负责选民登记,档案管理、接受投诉和处理纠纷等事务。
其四、制订不选举惩罚法规。投票是自由者的权利,但自由秩序下也有“懒得自由”者,需要给与一定的约束和推动。澳大利亚设有惩罚法律对“懒得自由”者推一把,而对于几千年不曾投票的吾国吾民,我想就更需推这一把。
“静静”的民主是成熟的民主、美妙的民主。但需要指出,“乱轰轰”的民主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它是初生民主的常态,也是从婴儿到壮汉的必经之路。恐惧“乱轰轰”的民主大可不必,将“乱轰轰”的民主妖魔化不是愚昧无知就肯定是别有用心。
笔者生活在澳大利亚,但一直“身在曹营心在汉”,没有多大热情投入这“借来的时间和空间”。我承认,对于澳大利亚我是没有尽责的,诚如对于此次投票笔者并无多假思索,我认为只要自由秩序已建立民主制度框架已搭成,执政和在野的反对党在枝节上纵有千差万别,其大体的本质是差不离的。笔者思虑和关注的、无法挥去的心愿是:我故国同胞何日也能如澳大利亚人一样可偏左可倚右,可立此党可废彼党,也可享受到“静静”的民主的美妙滋味。
2007、11、28于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