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康有:深刻理解“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8 次 更新时间:2024-12-26 17:41

进入专题: 六个必须坚持  

朱康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这段话中,“首先要”讲的是第一位的,“贯穿其中”指的是该思想体系涉及方方面面,我们可以用这个“线”把它“串”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一、“六个必须坚持”的重大意义

“六个必须坚持”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精髓要义,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

(一)从历史继承看,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新的时代内涵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关键在于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普遍适用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理论基础、历史基础、文化基础、实践基础内在一致,政治立场、理论品格、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内在一致。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前提”。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紧密关联。“基本原理是对更为广阔时空领域的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概括,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更为普遍和根本的指导意义”,能够指导实践,当然处于世界观层次的基本原理已经转化为方法论了。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取得了重大成就,对之进行系统化抽象化总结,便形成了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语境下、现实实践中的具象化表达、具体化呈现,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面的哲学表述,乃实践层面的明确宣示。

(二)从现实生成看,在“两个结合”中夯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哲学根基

“六个必须坚持”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体系不管有多少方面,都把它们统摄、串联起来,增强了深度化、扩展了普遍性。这一体系既在“两个结合”中产生,也于“两个结合”中不断创新发展。

首先,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我们今天应当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的相关论述中,谈到了“基本原理”有哪些基本内容、我们该如何坚持发展。中国具体实际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认清我们在中国历史、在当代世界的时空定位,弄明白我们要“干什么”。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结合”。

其次,“第二个结合”打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空间。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宇宙观、世界观、天下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哲学层面,这就使其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进行比较、融通时,并非仅简单具体“术”层面的结合,更为“道”层面的互通。新时代很多大战略、大倡议,深深打上了中国人、中华民族处理多元世界矛盾的智慧艺术烙印,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

“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一个标志性贡献,在社会上引起的震撼将是非常强烈而持久的。它彻底扭转了近代以来对民族精神文化总体评价状况,发出的是自近代以来对传统正面评断的最强音,化解了民族心理的深层纠结,提供了走向现代、面向未来的内生聚合动因。

(三)从未来导向看,是指导解决新时代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

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根本遵循。把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关键在于认清世界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解决方案。“坚持”这个字眼,总结出来的是对待规律的立场观点方法;唯有把握规律,才能够以不变之道,沉着、稳定应对各种大风大浪。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指引。作为一条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引领人类社会进步方向有着重要意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必不可少。

提供克服“本领恐慌”的理性启迪。要站得高、看得远、钻得深,就要以“六个必须坚持”为“望远镜”“显微镜”,全方位加强理论修炼,提高综合素质,实现能力升级。

二、“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内涵

“六个必须坚持”作为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需要始终关注的基本点。

(一)人民至上:人民利益至高无上

坚持人民至上,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人民是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支点、实践原点,彰显根本立场,乃该思想体系的鲜明底色、贯穿其中的红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紧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发展的每一个环节融入党的性质宗旨、渗透党的初心使命。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人民与政党的紧密关系。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要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中。

工作得失衡量的价值标准。时代是出卷人,我们党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执政水平和成效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

将人民比作天地,看作江山,当成老师,作为评判,说明“人民”二字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是在这一立场上发生了偏颇、动摇,没有意识到我们身上的责任和担当。

(二)自信自立: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持自信自立,就是根据中国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条件,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政策、策略,坚持“四个自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它清晰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精神特质,体现战略主动,是不断奏响马克思主义新篇章的内在精神要素和外在行动范式。

坚守初心使命,保持战略定力。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坚贞不渝,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信心坚如磐石。走自己的路,舞台无比广阔,历史底蕴无比深厚,前进定力无比强大。

坚持独立自主,实现自立自强。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坚定“四个自信”,掌握历史主动。我们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以高超的斗争本领、顽强的斗争意志,维护国家尊严与核心利益,掌控发展和安全主动权。

只有实现自信自立,才能走向自强。

(三)守正创新:在固本培元中开拓进取

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尊重和遵循事物发展规律,通过创新实践和创新思维活动改变现存事物,不断创造出新的实践成果和认识成果。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动力,体现了该思想体系的理论品格。

正确处理守正和创新的辩证关系。守正就能不迷失方向、不出现颠覆性错误,创新即可跟上时代乃至引领时代。守正就不会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但这不是因循既往、刻舟求剑,还要不断发展、与时偕行,否则就是保守的、落后的、过时的。

深刻把握守正和创新的鲜明特征。守正就是坚守正道,“道”就是规律。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根本问题上毫不含糊、旗帜鲜明,不变道、不改志,同时把创新立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关键地位。

推进实施重大战略上的守正创新。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战略,均系守正基础上的创新发展,许多是具有前瞻性、开拓性的重大部署,很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既应守定根和魂、厘清本和源、认准旗和路,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又当敏锐识变、灵活应变、主动求变,开拓进取、再铸辉煌。

(四)问题导向:聚焦矛盾精准发力

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问题是事物矛盾的普遍表现形式,善于把发现和认识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通过解决现实问题,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推进的重要逻辑,体现了这一思想的鲜明风格。

敢于直面问题,正视各种矛盾。若漠视问题,就会使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个别性问题扩散成普遍性问题,本易解决的问题演化成老大难问题。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

真正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推动解决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找准问题、吃透情况的基础上,设法解决问题,而不能被问题牵着鼻子走、一味地疲于应对问题。

坚持底线思维,化解风险挑战。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应防范“灰犀牛”事件。通过解决问题增长本领,把解决问题和矛盾作为考核干部的政绩准绳。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遇到的深层次问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遇到的新问题、当代国际变局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尤其针对可能影响甚至中断民族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隐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五)系统观念:通揽全局谋划长远

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观察事物,努力从整体上、全局上把握问题,恰切处理各种重大关系,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它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维方法、思维方式,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战略远见和全局谋划。

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变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加强顶层设计,顾及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

通过解决发展的非平衡问题,推进系统走向动态平衡。整体推进,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重点突破,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在与环境的协调性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各国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日益增强,融合互通、良性互动渐渐成为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中,把系统观念、系统思维融入并运用于治国理政实践。这种谋划问题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六)胸怀天下: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坚持胸怀天下,就是坚持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融入世界发展中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同时又以自身发展不断推动世界发展。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球视野,体现了这一思想的世界眼光和博大胸襟。

关注世界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超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和分歧,用共同利益、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把各国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重塑全球价值理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呼吁文明交流互鉴共存,推进各国相互依存、人类命运与共、国际社会真诚合作。

引领人类文明进步。创造性提出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科学解答当今面临的突出问题、共同问题,指明人类未来前进方向。

胸怀天下,既是一种正确看待世界的眼光,也是一种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批判并超越了西方“利益至上观”“国强必霸论”“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普世文明”说。

“六个必须坚持”要从整体上把握,不能相互对立、彼此分割。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是“六个必须坚持”在改革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直接体现。

三、“六个必须坚持”的实践要求

“六个必须坚持”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提供了锐利武器,可使我们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更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

(一)从改造主观世界来说,就是要提高思维能力,优化思想方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方法的论述可分为三个层次:哲学思维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实践工作方法。

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看家本领”,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新时代中央政治局曾两次集体学习,专门研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承继好传统的重要举措。

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只有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真正抓住机遇,办成一些事情,不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二)从改造客观世界来说,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搞好调查研究

在回忆知青岁月时,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道,陕北七年最大收获之一是让他“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他获益终生的东西。

很多同志在认识上也知道这点,但在遇到具体问题时,经常会冒出各种主观主义的东西,为什么会出现(甚至反复出现)这样的问题?“从思想根源来看,就是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根本工作方法,与实事求是相辅相成。实事求是的过程,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没有调查,“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抓工作停留在一般性号召不行,要结合当地实际,形成具体举措。

(三)从主客合一来说,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强化担当作为

真学真信,以知促行。“知是行之始”,只有保持理论上足够的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坚决。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科学信仰立起来,首先就要真正理解这一科学理论,学愈致信、学愈坚信,通过真学达到真信。

立身修行,指导实践。“行是知之成”,“真知”和“真行”是统一的。应把精神的力量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把理论的力量转化为实践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学马列主义,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不能给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现成答案,只能运用它的原理、立场、观点、方法,通过自己的摸索、咀嚼、创新来提出答案。”因此,应结合每个行业、每个领域的特殊问题,发挥主体自觉能动性,进行艰苦的探索,才能产生出相应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

    进入专题: 六个必须坚持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816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教学与研究》,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