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诗才算好诗,怎样判断一首诗的好坏?这是一个重要问题。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就要认清什么是诗歌的重要质素。我以为,中国诗歌中最重要的质素是那份兴发感动的力量。
表达感动是诗歌孕育的开始。《毛诗·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人内心之中有一种感发,情动于中,然后再表达出来,这是诗歌孕育的开始。如果看到自然界山青水碧、草绿花红,诗人只是记叙风景的外在,没有自身内心的感动,就不能写出好诗。可是内心怎样才能有所感动呢?人生在世,有风雨雷电、春花秋月,有生离死别、爱恨情仇,内心难免会受到外界事物的感动。《礼记·乐记》说的“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就是这个道理。
好诗与坏诗有明显不同。大自然的景物是人所共见的,如果诗人只是将外界的景物写下来,不见得是好诗。如果诗人同时将心中情意也传达出来,诗中有一种兴发感动,这样的诗才是好诗。心动与否,内心有无一种真正感发的活动,是作为诗人最重要的条件。我们还要注意,评价诗歌的好坏不能以外表是否美丽为标准。只是用眼睛去看,没有用心去感受,尽管描写有技巧,句子也非常漂亮,不是好诗。因为它不能只有文字和技巧,还应该有丰富的生命感受。判断诗歌的好坏,也不是一般人所说的,只要有形象就是好诗。同样写自然景物,杜甫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就和晚唐诗人的“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有明显不同。二者都是写自己看到的大自然的美丽事物,但杜甫那两句是好诗,晚唐诗人那两句就差多了。因为晚唐诗人那两句写的只是眼睛看到的形象,没有内心感发的活动,杜甫的两句则有之。
感动要让别人也感受得到。好诗和坏诗的区别,除了要看有无感发的生命,还要看诗人有没有把这感发的生命传达出来,让读者也感受到这种感动。诗人内心有了感发的活动,这是一个生命的孕育与开始。把它写出来,使之成形,能使读者,甚至千百年后的读者都受到感动,这才完成了这种生生不已的生命。一首诗歌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要看整体的传达。凡是好的诗歌都不应该把它任意割裂,使之破碎。诗人写诗,不是要去找最美的字,而是要去找合适的字。一首诗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要在这完整的生命中有某种作用才对。选择几个漂亮的字成不了好诗,要看选择的字对于传达的感动是否适当。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是内心有一种真的感动。这种感发的生命是人们常有的,但有深浅、厚薄、大小等种种不同。是不是好诗有两个标准:第一要看有无对生命的感发,以及这种感发是否得到了完美的传达;第二要看诗歌传达的生命感发的深浅、厚薄与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