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新国:坚持正确的问题导向研究改革推进改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18 次 更新时间:2024-08-08 23:09

进入专题: 全面深化改革  

闻新国  

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智库建设提出了新的期待。全面深化改革是智库研究的重要内容,但研究改革仍然面临相关问题,这也是智库需要研究的,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智库研究有启示意义。

改革仍处进行时,并已进入深水区和核心层。在此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触碰利益调整,伴随利益之争的同时,会有观念之争,还有方法之争。社会大变革,难免会发生各种思想交锋碰撞,也需要积极健康的交流对话。而改革中问题意识不强,以及问题导向偏差等相关问题仍然存在,其不良影响会传导至不同层面的改革决策,更会影响改革的执行和落实。改革从无坦途,新路必经探索。无论是改革研究还是改革实践,需要不断提升改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尤其要将正确的问题导向贯穿于改革目标任务和改革具体内容的确立,直至改革推进机制和改革落地生根的全过程中,以全面提升改革的质量和效率。

一、问题导向改革的相关问题

改革会有各种阻力和障碍,否则改革就不成其为改革。有人笼统说改革的阻碍主要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甚至有人过分夸大既得利益者的阻碍。其实既得利益有合理的既得利益,也有不合理的既得利益。改革自然重点要改导致不合理利益的规则机制,这正是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方面当然会有阻力,同时改革也会产生合理的既得利益群体,这也是改革的必要结果,合理既得利益者以及追寻合理利益的人们是改革的支持者和拥护者。只要改革方法得当,只要改革决心够大,不合理既得利益者不可能阻挡住浩浩荡荡的改革大势。因为,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认可合理合法的利益获取,这样的利益更安稳,更有保障。而不合理利益往往是在有背公平正义的潜规则或灰色地带下形成的,于情于理于法均缺乏道义和法理基础,这样的既得利益者并没有十足的底气与改革唱反调。另外,改革有时有零和博弈的特点,但良好改革的总体结果是多赢的,而且改革存在利益置换机制,改革既在调整利益关系,更在化解利益冲突。

除了利益方面的阻碍外,主要的问题还是来自于观念,或者是不合理利益者掩盖事实盗用观念,对改革产生似是而非的认识障碍。改革纠结于观念之争,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问题意识缺失。在社会变革研究中,问题意识不只是简单的提问和简单的回答,强调问题意识要求睁眼看世界,睁眼看现实,洞明世事,看清本质和关系。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包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深化提升的过程,是不断逼近真实,发现规律的过程。从问题意识出发,到问题导向驱动,需要创新精神,更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甚至需要科学范式的革命。而现在一些研究,均称基于问题导向展开,但就某些问题的看法往往形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反差,一些研究仅凭一时经验代替整体实践活动,要么只是停留在本本上转圈圈找问题,要么缺乏历史维度,或者缺乏内在逻辑关系,有的脱离实际,自说自话。这些正说明在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上还是存在相关问题,说明还没有真正理解问题意识的内涵,没有把握好问题导向的实质。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这正是在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下形成的总体共识。 改革作为制度演化和制度选择的过程是渐次深入的,各项改革细化到位仍需寻求正确的方法论指引。问题导向改革是突破意识阻碍,推进改革的有效方法。坚持问题导向,就需要克服问题意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在正确的指导原则下,进行严格规范的问题意识训练,在研究改革和推进改革中定分止争,在达成共识的道路上提出真问题拿出实办法。

二、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指出:“改革越是向纵深发展,越是要重视思想认识问题。”“要把方案质量放在第一位,坚持问题导向,抓实问题,开实药方,提实举措,每一条改革举措都要内涵清楚、指向明确、解决问题,便于基层理解和落实。” 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问题导向改革的重要性,其针对性很强。

马克思主义是坚持正确问题导向的思想之锚。“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最可贵的精神品质”,坚持问题导向首先要有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是问题意识的起点。有批判精神,才不会一步一趋,不会人云亦云,不会纸上谈兵。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习近平同志还强调“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增强战略性、系统性思维,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既看存在问题又看其发展趋势,既看局部又看全局,提出的观点、作出的结论要客观准确、经得起检验,在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

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是坚持正确问题导向的总遵循。在研究改革和改革实践中,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的系列讲话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下,把问题导向改革的原则坚持好,把问题导向改革的方法用好用准。

三、坚持问题导向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价值判断与问题意识的关系。在坚持问题导向时,意识形态与问题意识是必须面对的一组关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需要保持适度价值中立的态度,是为了避免先入为主,避免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只有“不被浮云遮望眼”,问题意识才能更好发挥作用。而社会问题研究本身就是价值关联的过程,没有纯而又纯的实证研究,理论与实际总是相互影响的,理论意识与现实世界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反复比对映照关系,不能割裂执守一方,问题意识需要适当的价值引领。我国改革开放是世所未有的巨大变革,现实发展千变万化,要将价值判断和理论思维融合到现实问题中去,要以不忘本来的定力,吸收外来的胸怀,面向未来的视野处理好价值判断与问题意识的关系,重点要用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指导中国的实际,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才能确保问题意识的正确方向。

二是要处理好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关系。从问题导向到目标导向是一个渐行渐近互为收敛的过程,通过问题导向的组合关系推理,可形成目标导向,是当下与未来的关系,是适变性与稳定性的关系。改革的大方向、大目标、大趋势和大逻辑属于目标导向范畴,这也是整体问题导向的结果。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既便于抓大放小解决问题,防止零碎问题和次要矛盾影响大方向和主要矛盾的解决,又可知微见著、防微杜渐,防止“因小失大”。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统一,也可让一些伪问题“见光死”,防止长期干扰改革。

三是处理好改革的应然式与实然式的关系。在长时段问题导向的研究下会集结成应然式理念,但改革不能停留在应然层面,改革要着重解决“是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应然式的改革要求最终要通过实然式的改革结果来检验,合理的应然式改革也可规划出合理的改革路线图,使应然式改革与实然式改革相互吻合。另外应然式改革与实然式改革也可反映为“无条件”与“有条件”改革的关系,即是面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要有“无条件改革”的应然决心,而具体推进改革时需要各方实然条件支撑。

四、问题导向下研究改革需从四个方面进行训练

一是基于实践基础的问题意识。脱离实践谈问题意识,就正如西腊神话安泰的故事一样,离开了实践“大地”,就无力量之源,就是空中楼阁。问题意识不是从理论到理论,不是从本本到本本,不能空对空,要到真实世界中去发现问题,辨识问题。马克思主义注重实践,更注重对常识的洞察,对真相的识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问题意识的真实性和系统性。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讲“要推出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就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务实求真是问题意识训练的首要功夫。

二是基于人民本位的问题意识。这涉及问题意识的社会性和协调性。这方面要倾听人民呼声,尊重人民首创和意愿,突出人民主体地位。人民并非抽象概念,人民是具体的,要类聚群分,因人施策,形成不同的制度组合,既普惠众生,扬善抑恶,又要激励创新,增进社会活力。对来自人民的诉求要进行深度话语分析,要兼听各方意见,了解矛盾的方方面面,要突出注意个体微观行为机制与宏观结果的对应关系,要有一套有效的问题导向程序,兼顾人民性与规律性,由此上升到规则制度层面的构建要有通识效果。坚持人民为中心的问题研究导向,才能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才能保证研究不偏不倚、客观公正,提出的政策建议更能确保改革行稳致远。

三是基于逻辑思维的问题意识。 在复杂社会中,通过问题导向,发现规律,需要科学思维方法,其中逻辑思维不可或缺。逻辑思维本身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实践的基础上去伪存真,也需要辅助逻辑的方法。逻辑思维能解决很多问题,逻辑思维的力量在于逻辑体现了联系发展的因果律,体现了事物运动的自恰性和矛盾关系,逻辑思维可显著提高问题意识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四是基于历史视角的问题意识。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未来的历史。历史是不断前行的参照,要善于从历史中正确看待问题,善于从历史中学习,问题和方案要能经得起历史检验。 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既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反对历史僵化主义,要通古今中外之历史变迁,增强问题导向研究的通透性和时空感。

五、问题导向下推进改革需要完善多重机制

习近平同志讲:“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改革执行中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突出的是一些地方缺乏改革精神,缺乏担当精神,存在改革懒政和不作为现象。要勇于直面问题,及时显露问题,提升改革的执行力和应变力。一是完善传导反馈机制。明确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细化改革清单,畅通上下内外信息传递通道。及时发现反馈改革问题,提高各类封闭性试点改革的开放程度,形成开放的推进机制。 二是探索试错纠偏机制。我国改革没有现成模式和经验可循,某种程度看改革就是试错过程,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区别对待改革责任和改革能力,处理好免责与追责的关系,激励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者,形成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纠偏。 三是完善督查评估机制。要建立改革报告制度,完善督查机制,制定科学的评估办法,扩大群众性评估权重,提高第三方评估的独立性、科学性和真实性,多措并举强化改革约束力。

来源:《经济要参》2016年第33期

    进入专题: 全面深化改革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411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