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明确了新的历史方位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总目标、正确方向、原则方法和任务举措,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质,对于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基础更厚、起点更高的改革,具备了磅礴的力量积淀和强大的信心决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在前两次“划时代的改革”基础上进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是划时代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征程。各领域各方面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进行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逐步形成较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这一日趋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优势进一步彰显,推动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的高水平治理,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和社会活力有效呈现。在这个改革基础上,以改革促创新、促开放、促发展,我国延续了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
前期改革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备更深厚的基础、站上更高的新起点,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方位。在这个更高的起点上,意味着离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又更近了一步,具备了更雄厚的物质基础、更成熟的制度框架和更磅礴的精神力量,整体抗风险能力得到提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备了更强的信心和决心。在这个更高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要有更为清醒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准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行百里者半九十”“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人到半山,唯勇者胜”,必须以更强大的韧性和毅力义无反顾地推进改革,勇于坚决破除一切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形成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的发展态势。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难度更大、要求更高的改革,彰显了深邃的战略智慧和接续奋斗的精气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难度更大、要求更高的改革,其复杂程度、艰巨程度、困难程度较之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世情、社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多新要求新挑战。尤其是在当前房地产、基建、出口动力减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脱钩”“断链”“去风险”等操弄不断上演,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深刻变化和剧烈调整的背景下,改革面对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攻坚克难、接续奋斗的信心决心,越要展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斗争勇气,越要激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精气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的重要判断,并吹响了“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同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改革仍然是全面的,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项改革的协调要求更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效应更为明显,改革内在的技术性协调需求更为精细,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影响,特定的改革事项又需要其他改革的相互配合,使各项改革有机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形成合力。不同主体利益的均衡协调和公平正义要求也更高,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追求中,要不断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协调好城乡区域关系,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因此,在更高的内在协调要求中,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和更加开放的心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原则明晰、方法精深的改革,昭示了坚守崇高价值追求、遵循科学规律的实践品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改革全过程,就是要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提高改革科学性的重要方面,也是改革的价值取向和基本方法论。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在此基础上依靠创新紧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至为重要且带有根本性的守正创新是“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之正,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之新”“守坚持马克思主义之正,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之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就是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不断增强我国制度优势、释放和发挥制度效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改革中把握整体性、协调结构性、管控过程性,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科学有序和高效有力。总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着思想深邃、指向明晰的原则要求和价值追求。
同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推动组织机制和工作方法的优化,也要有科学精深、紧贴实际的方式方法指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范围广、结构杂、难度大的系统性工程,要坚守正确价值取向,讲求科学方式方法。纵观改革的科学方法论,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其一,是以系统观念为思维的方法集合,如“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各领域改革进展,形成整体效应”“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其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集合,如“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推动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结合”。其三,是改革的组织方法集合,强调自上而下构建集中统一的改革领导机制、务实高效的改革决策机制、上下联动的统筹协调机制、有力有序的督察落实机制,“凡涉及重大利益调整的改革,都要经过反复论证和科学评估”“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结合”,改革要“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其四,是处理改革与其他方面关系的方法集合,如“更加稳妥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增强全局意识和系统观念”“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等。上述方法集合,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具有中国特质、契合中国实际的科学改革方法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目标更高、任务更实的改革,将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继续”充分体现了改革的继承性、衔接性,成系统、成系列地承接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总目标体系。在阶段性目标上有着更高更明确的要求,特别是把“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作为二〇三五年全面深化改革须实现的总目标,突出了“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目标,凸显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突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基本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擘画和展现了“以改革促发展”的光明前景,强调“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是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任务的郑重承诺和庄严宣示,既有时间节点,又有步骤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重信守诺、知行合一”的实践品格。
在改革任务上,提出“七个聚焦”的任务要求,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具体的指引。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同市场经济优势更好结合起来;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强大保障,推动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心聚力,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伟力;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将不断满足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助力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将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开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境界;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将助力解决大党大国难题,使中国共产党更好地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七个聚焦”的改革重点,落实具体的改革任务,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成为持续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
(白国强,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