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后凯: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31 次 更新时间:2024-06-17 23:01

进入专题: 粮食安全  

魏后凯 (进入专栏)  

提要: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解决好十几亿人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使粮食之基更牢靠、发展之基更深厚、社会之基更稳定。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粮食生产永远在路上,保障粮食安全永远在路上。

保障粮食安全是重大国家战略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确保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我国人口众多,粮食生产所依赖的耕地和水资源短缺,耕地和水资源占世界的比重要远低于总人口占世界的比重。这种人地矛盾将会长期存在。对于拥有近14亿人口的我国来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我国的粮食问题必须主要依靠我国自己的资源和自身的力量来解决。一方面,我国粮食消费量大,每年总消费量已超过7亿吨,而全球谷物年贸易量在4亿吨左右,我国每年粮食消费量远超过世界粮食贸易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以我为主、立足国内”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而不能把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寄托在进口粮食上。另一方面,粮食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因此,“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

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狠抓粮食生产,粮食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194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只有1.13亿吨,人均粮食产量只有209公斤。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的粮食供应一度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到1978年,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3.05亿吨,但由于同期总人口大幅增长,人均粮食产量为317公斤。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全国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均稳步提升。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6.58亿吨左右;人均粮食产量连续多年超过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2018年达到472公斤。

实践表明,我国不仅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粮食问题,有能力自己养活自己,而且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是世界粮食安全的主要贡献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用占世界8%左右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的吃饭问题,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据相关数据,在1962年至2017年间,中国谷物产量增长对世界的贡献率高达24.3%左右。

我国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其根本途径是通过农业科技进步以及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和制度创新,促进粮食单产水平持续稳定提高。从1961年到2017年,我国谷物单产提高了3.98倍左右,远高于世界同期水平。近年来,虽然我国谷物自给率呈下降趋势,但2018年仍达到97%左右,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粮食安全这根弦不能有丝毫放松

当前,我国粮食供给相对充裕,粮食储备处于较高水平。但是,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的推进,粮食消费需求仍在刚性增长,保障粮食安全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和潜在风险。

一是国内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还不稳固,人均粮食占有量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随着人口增长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未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将会保持一定增长,以适量进口弥补缺口为特征的国内粮食紧平衡将成为常态。二是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随着粮食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并在高位徘徊,加上国内粮价上涨空间受限,农民种粮收益持续下降,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地方抓粮动力不足。在一些山区、丘陵区和城郊区,土地撂荒现象较为严重,这一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三是耕地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明显。此外,农地流转存在明显的非粮化倾向,也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

总的来看,无论是粮食需求量刚性增长的压力、粮食增产边际成本持续增高的挑战,还是日益严重的“谁来种地”问题、不断凸显的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等,这些问题交织叠加在一起,时刻都在提醒我们:在新形势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依然不能有丝毫放松。

扎实做好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工作

针对当前影响粮食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和潜在风险,我们必须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更新理念,树立科学的大粮食安全观,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扎实做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各项工作。

一是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和能力安全。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对粮食的需求出现了品种多样化和追求绿色、安全、优质的趋势,粮食质量安全将愈益重要。同时,在新形势下,粮食能力安全已经成为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这种能力不仅包括国内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还包括与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粮食储备能力,更包括对国际粮食资源和渠道的控制能力。在新形势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单纯是数量安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确保质量安全和能力安全。

二是实行分层次的粮食安全战略。粮食安全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一般可分为口粮安全、谷物安全和粮食安全三个层次。从广义上看,在粮食安全基础上,又可以延伸到食物安全。“口粮安全”是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稻谷、小麦自给率基本达到100%。谷物要确保基本自给,自给率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95%以上。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消费结构在发生变化,口粮消费将会逐步下降,而对杂粮、蔬菜、瓜果、水产品、畜产品等的消费将会不断提高。在新形势下,需要树立食物安全的观念,在更高层次保障居民食物和营养需求,促进食物消费结构多样化。

三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我国人多地少,粮食供需缺口大、消费品种多,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提高我国在全球配置粮食资源的能力。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加强农业国际投资和合作,尤其是粮食科技、生产、加工、储运和服务国际合作。要积极培育一批大型跨国粮食生产、加工和贸易企业集团,建立一批稳定的海外粮食生产和供应基地。要优化粮食贸易结构,促进粮食进口市场多元化,提高粮食进口的安全性。

四是建立多元化的粮食储备体系。实施“藏粮于地”,着力加强耕地地力保护,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扩大轮作休耕试点,提高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藏粮于技”,着力加强粮食生产、加工、储藏中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完善粮食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粮食科技进步贡献率和仓储科技应用水平;鼓励“藏粮于民”,积极鼓励粮食加工、贸易等企业和农民储粮,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国家粮食储备体系。

五是确保粮食生产中的生态安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应树立从粮食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一直到餐桌的全过程的大粮食安全观。其中,确保粮食生产过程中的生态安全,提高粮食供应的质量,在保障粮食安全中至关重要。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土壤和水污染治理,确保粮食生产的土壤安全和水环境安全。同时,在现行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基础上,尽快实施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减量行动计划,采取总量控制与强度控制相结合的办法,分阶段、分产品、分地区梯次推进化学投入品减量化,推动化肥、农药等使用总量和强度实现持续快速下降。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转自:经济日报

进入 魏后凯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粮食安全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257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