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孙子兵法》与冷战时代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064 次 更新时间:2024-06-10 17:34

进入专题: 孙子兵法  

李零 (进入专栏)  

 

一、兵者,国之大事

《孙子兵法》是兵书,它的第一个字是“兵”,“兵”有三义:一是武器,二是武装起来的军人,三是与战争有关的军事。军事是什么事?它的第一句话是“兵者,国之大事”。军事是关系民之死生、国之存亡的大事。

战争是暴力。西方考古学家说,暴力很古老,旧石器时代就有,比新石器时代和文明出现后的历史还暴力。他们说的暴力是打架斗殴或部落冲突。打仗不是打架。文明时代,特点是倡公战,禁私斗。战争是国家行为,由国家行使暴力,国家不仅禁私斗,还以战止战,制止敌对国家、不友好国家的暴力。

和平是打出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有英式和平(Pax Britainic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美式和平(Pax Americana),都是打出来的。人们总是把两次战争间的短暂休战叫做“和平”。以往的“和平”都是强权下的国际秩序,战胜国说了算,“公理何曾战胜”。

敌对行动,打不打,一方说了不算。战和降走,取决双方。求和,忽悠对手可以,忽悠自己不行。冷战格局下的战与和只是战争的另一种配方,不是逐步升级,不是逐步降级,而是同时使用,交替使用,所有战争手段混搭使用。

二、《孙子兵法》对当下的启示

《孙子兵法》头三篇讲“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战争是实力、意志、智慧的综合较量,所有手段混搭使用。古人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攻心”的意思是破对方谋略,挫对方意志,好像电脑关机、切断电源,彻底解决问题。这是理想态,但不是唯一选择。没有多种手段,软硬兼施,尚儒贵和,全是空谈误国。劝架也得有实力。

接下来的三篇,“致人而不致于人”最重要。《李卫公问对》有言,千章万句,无出这句话。战争,见招拆招,化被动为主动,好像上场打比赛,先得学会接发球,然后才能一分咬一分,积小胜为大胜。总比分,三比零是大胜,算小分,可能只是三分之差。拿破仑说得好,“投入战斗,才见分晓”。结果如何,取决于应对,取决于临场发挥。

再下来的五篇,很具体,讲兵力投送,如何开进,将得吏,吏得士,士得地,涉及部属协同和人地关系,以及士兵心理,心理、地理都重要。现代战争,海陆空天一体战,天上来,海上来,空降也好,登陆也好,最后还要落到地上,还要落到人上。制空权重要,制海权重要,人地相得也很重要。没有人地相得,即便打赢了,也站不住脚。

最后两篇,《火攻》是古代的核战,《用间》是古代的信息战,都是高科技。毛泽东最欣赏“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话得落实在用间。敌情、我情、友情是一切军事行动的基础。谍战很重要,不光知彼靠谍战,知己也靠谍战。英国的MI5和MI6是谍战老祖,难怪有007这样的电影,美国的CIA、FBI,以色列的Mossad,皆源于此。

三、什么是冷战时代

20世纪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革命与战争,如影随形。

英、法海上殖民,俄国陆上殖民,德国两者都没份,所以打起来了。每一次战争都埋伏着下一场战争,每一次战争都是为了解决上一场战争遗留的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无不如此。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联美、俄,打败德、奥、土。德、俄两败俱伤,导致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解体。四大帝国解体引起四场革命。苏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共产党是反战运动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有21年间歇,法西斯乘势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联苏、中,打败德、意、日,苏、中受创最深。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衷是为了维护英、法为主的殖民主义秩序,这个体系反而土崩瓦解,英、法衰落,美国坐收渔利,成为世界老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共产党未灭,反而壮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没有间歇,德、意、日尚未投降,紧锣密鼓的接收大戏(如“日出行动”)和紧随其后的谍战就已缓缓拉开序幕。中、苏接收的是抵抗组织,美、英、法接收的是法西斯政权、伪政权和亲美政权,美国遏制苏联,英国是主要推手。

今之所谓“后冷战”指苏联解体后的时代,后冷战仍是冷战的继续。

从克劳塞维茨的“政治继续说”到德国的总体战,从德国的总体战到美国的混合战,思想渗透、经济封锁、外交遏制、武装干涉,策划军事政变,操纵街头革命,无一不可纳入战争,金融战、科技战、宣传战、心理战,什么战都是战。

“颜色革命”是冷战时代的意识形态战,套路已经非常成熟。所谓“价值观同盟”是建立在反苏、反华和反共的“共识”上,特点是从权力核心(官员和知识精英)寻找突破口,“攻心为上”。以往敌我友的换位只是策略性换位,中、俄仍然是美西方心中的大敌。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解决的问题留给冷战和后冷战,这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注意,老布什庆祝苏联解体时扔下一句话,冷战不是结束了,而是我们赢了。

四、当下如何读《孙子兵法》

一句话,研究冷战。

《孙子兵法》的“兵法”,意思是“凡用兵之法”或“用兵之法”。《作战》《谋攻》

《九变》《九地》都是用这样的话开头。军人读《孙子兵法》,关键要落实到“用”。兵家最讲“活学活用”。“徒读父书”,不研究当下的战争,《孙子兵法》无“用武之地”。

研究冷战,敌人是最好的老师,双方是互相学习,学完了要还礼,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里,有几个“先声夺人”的关键词首先值得推敲。

1.冷战(Cold War):凯南的遏制战略和李普曼《冷战》。

2.铁幕(Iron Curtain):比较克里孟梭、戈培尔、艾伦?杜勒斯和丘吉尔的说法,从给布尔什维克装铁幕,到把苏联说成自己给自己装铁幕。注意,丘吉尔不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武装干涉苏联的黑手,也是“冷战之父”。

3.极权(Totalitarianism):比较金蒂利、阿伦特和美国的说法。

4.洗脑(Brainwash):爱德华?亨特(美国特工兼记者)的发明。

5.反恐(Counter-Terrorism):比较小布什定义下的强势话语和其他各国各说各话的“普遍共识”。

冷战是大道理,大道理管小道理。人们经常把冷战的结果(穷、乱和各种应对穷、乱的措施)当成冷战的原因,拼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此其久惑而不得其解也。

最初,冷战在欧洲,热战在东亚。热战是冷战下的战。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场热战,后面有越南战争,越南战争是世界格局的转折点,两场战争全都跟中国有关,跟我儿时的记忆有关。之后才是中美建交和中国改革开放。我读《孙子兵法》是在这个背景下读。我没亲历过战争,但我是“冷战下的蛋”(比较崔健的歌《红旗下的蛋》)。战争从未远去,战争就在你我身边。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北京有一首儿歌:“咕噜咕噜锤,咕噜咕噜叉。咕噜咕噜一个,咕噜咕噜仨。前方打美帝,后方打傻瓜。傻瓜不在家,专打大西瓜。”我至今不忘。陕西、四川话的“瓜”是傻瓜。

 

李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出处:《孙子兵法研究》2024年第3期

进入 李零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孙子兵法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231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