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胜:美国为何此时炒作“中国助俄”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638 次 更新时间:2024-05-29 22:10

进入专题: 俄乌冲突  

张高胜  

 

美国以乌克兰危机为由污名化中俄正常经贸往来、炒作“中国助俄”论,最近掀起了“小高潮”。

先是美国高官在公开场合频频散布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的虚假信息,大肆宣扬“中国帮助俄罗斯建立国防工业基础”等论调,随后,对华涉俄次级制裁频率也不断上升、力度逐渐增大。4月17日,美国众议院“中国特设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提出《无限制法案》,要求对与俄贸易的中国公司实施“全面封锁制裁”。5月1日,美国财政部、国务院以“协助俄罗斯绕过西方制裁及支持其军事行动”为由,对22家中国企业实施制裁。5月9日,美国商务部以“向俄罗斯出口受控货物”为由,将中国企业纳入出口管制清单。

此外,美国近期还通过知情人士放风和舆论炒作方式,称拜登政府正研拟制裁措施,以将中国部分银行排除在全球金融体系之外,从而阻止中国对俄军事生产的商业支援。美国国务院更是暗示,可能将出台更多旨在削减俄罗斯与中国等国贸易的措施,“美国将继续利用掌握的工具,破坏第三方对俄罗斯军工基础的支持,并限制俄罗斯利用国际金融体系进一步发动对乌战争。”

近来,中欧元首外交精彩纷呈,俄总统普京或将访华的猜测也不胫而走,美国此时加大力度炒作“中国助俄”论,目的何在?

第一,美国试图削弱俄军事力量,并离间中俄关系。当前,乌克兰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处于被动守势。美国希望利用经济手段来削弱俄罗斯的军工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乌军在俄乌冲突中的比较优势。美国对华制裁既是对俄施压,也是对华示警。美国直接诉求是中国企业退出俄罗斯市场,以遏制所谓“中国对俄罗斯的潜在军事支持”,从更深层次来分裂中俄紧密合作。

第二,美国企图将俄乌冲突久拖不决的责任甩给中方,挑拨中欧关系。不断炒作“中国助俄”论意在制造对华不友好的欧洲舆论,从而使国际社会忽视美国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一味拱火浇油的过错。在4月举行的G7外长会上,布林肯表示,中国不能两者兼得,既要跟欧洲保持友好关系,又要资助欧洲最大的“安全威胁”。借助欧洲地区对自身地缘安全的焦虑,美国所塑造的强硬形象有利于巩固其在欧洲盟国中的领导地位,从而进一步加强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地位。

第三,拜登政府将制裁手段当作获取更多竞选支持的政治作秀。2024年以来,随着美国大选拉开序幕,拜登和特朗普现已分别锁定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二者政治斗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作为现任总统,拜登能更好利用现行政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主张、展现自己的成就。作为民主共和两党共同关注和炒作的议题,如何展现对华强硬的“手段”成为拜登政府谋取大选先机的重要手段。拜登政府希望借对俄罗斯制裁之名,展现对华强硬的人设。

第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美国希望进一步打压中国军工发展。美国涉俄对华制裁主要针对的目标是中国军工企业。从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对中国军事力量发展感到焦虑,多次抨击抹黑中国国防政策。同时,美国炮制多份“黑名单”,如美国国防部根据《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第1260H条制定的中国军事公司清单、美国财政部的“中国军工复合体清单”,将中国军工企业纳入其中。所谓“对俄军事援助”只是借口,本质上是试图遏制中国军事力量发展,维护自身军事霸权。

中国历来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正常的经贸合作。中俄正常的经贸合作符合世贸规则和市场原则,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干扰。反观美国举措,从法理上缺乏国际法依据和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从实际效果上既无助于实际解决乌克兰危机,也破坏了国际经贸规则和秩序,损害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事实证明,制裁不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制造更多困难和复杂因素。国际社会和各利益攸关方应将维护地区和平发展放在首位,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进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推动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为动荡变化的时代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和平与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高胜,原文载《中国网》2024年5月14日)

    进入专题: 俄乌冲突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192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