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淑新: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359 次 更新时间:2024-05-21 22:59

进入专题: 生态文明  

安淑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需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独特内涵特征。

一是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生态观。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都经历了对自然资源肆意掠夺和生态环境恶性破坏的阶段,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上个世纪发生在一些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引发人们对西方现代化的深刻反思。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禀赋严重不足,加快发展面临更多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这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摒弃了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为当今世界从根本上破解生态危机提供了新思路。

二是体现了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的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需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在绿色发展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时,生态环境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重要资源和保障,自然资源、环境容量、气候容量等都可被视作经济资源加以开发、保护和使用,既要考量其生态价值,又要考量其经济价值。从这个意义上看,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是相互协调、互为支撑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求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兼顾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三是构建了生态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一体实现现代化的体系。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种要素组成的严密有机整体,人类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个文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在理论上形成了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全面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同时,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面临诸多突出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日益趋紧,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需聚焦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全面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降碳。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坚持节能优先方针,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深化工业、建筑、交通等传统领域节能。通过鼓励设备更新、加强技术攻关、促进集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等举措,加快钢铁、石化、建材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实施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等重点工程,加快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绿色服务等产业。

着力扩大城市蓝绿空间。在城市规划中明确蓝绿空间需求以及占比目标。保护和恢复城市中的生态系统,包括湿地、森林和水体,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建设多功能蓝绿空间,推广城市农业,提高蓝绿空间效益。改善蓝绿空间质量,加强蓝绿空间管理,提高其吸引力和可用性。利用现代技术,监测和管理蓝绿空间,制定更有效的管理策略。

加快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挖潜土地后备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充分发挥好规划的引领作用,科学配置用地空间。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提高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依据产业生命周期和项目生产周期,优化土地供应,建立健全建设用地供应考核评价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管理水平。

大力推动新能源发展。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多元融合发展,有序开发适合地情的新能源。进一步建设好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深化新能源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国际合作,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变革,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

(作者:安淑新,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进入专题: 生态文明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生态文明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163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