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展史上,中共二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民主的联合战线的政策主张,标志着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正式确立。因此,中共二大也被视为党的统一战线的伟大开端,载入史册。
统一战线政策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便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在中国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实践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酝酿过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如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毛泽东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思想。尤其是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提出了“民众的大联合”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形成史上,共产国际的作用和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共产国际的成立及其与第二国际的决裂影响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对于其他党派、势力和团体的态度和立场;另一方面,共产国际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的理论和策略也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
1922年7月16—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正式提出了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正式确立。
中共二大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在通过的《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中明确,中国要“脱离世界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推倒封建制度的军阀”,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国的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条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所以,工人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加入联合战线,是“夺得中国政权的一步过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应当成为党的“一种政策”。
基于此,中共二大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在这份文件中党明确指出,“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还规定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实施步骤,联合其他政党和各界群众团体,建立“民主主义大联盟”,并且强调“无产阶级一方面固然应该联合民主派,援助民主派,然亦只是联合与援助,决不是投降附属与合并”;另一方面,“应该集合在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旗帜之下,独立做自己阶级的运动”。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突破了中共一大制定的“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的策略,作出了联合和援助民主派、共同对敌展开斗争的政治决策。
二大之后探索合作的途径和形式
中共二大虽然通过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即统一战线的政策主张,确立了国共合作的原则,但并没有明确实现合作的途径和形式。
对于这一问题,共产党开始主张实行党外合作,建立民主联合战线;国民党则主张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为了统一思想,中共中央于1922年8月召开西湖会议,最后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原则上同意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建立民主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在当时之所以接受党内合作这种形式,是因为共产国际希望尽快实现国共合作,加之党在初创时期力量弱小,并处于秘密状态,加入国民党有望将国民党改造成为联合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执行民主联合战线的政党。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规定:“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也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重视;同时,该议决案还指出,“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积极“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
中共三大确立了以党内合作为形式、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主联合战线,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奠定了政策基础。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早期发展
中共三大之后,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为促进国共合作,加快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步伐。
统一战线的发展使中国共产党开始面对许多新的问题。为了总结经验、纠正偏差,1924年5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指出,“劳动运动尤其近代产业工人运动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我们在国民革命中若忽视了这种工作,便无异于解散了我们的党”,所以,绝不能因加入国民党而削弱党的工作,绝不能只注重国民运动而忽视工人运动。会议通过的《工会运动问题决议案》首次提出,党要在工人运动中“筑成统一的工人战线”。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提出了两项在中国共产党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主张:一是关于无产阶级争取在民主革命运动中的领导权问题。无产阶级领导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特点,这一点在中共四大之前曾被党内的一些活动家提及,但从未形成明确决议。二是关于革命的同盟军问题。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抓住“被压迫的各社会阶级的力量”,向共同的敌人作战。其中,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忠实的同盟军,必须尽可能地让“最大多数农民成为工人阶级之革命的同盟”。
此时,中国共产党对于党内的左右倾思想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并非没有认识。例如,中共四大批评了党内左倾和右倾的两种错误倾向,提醒党员对于这两种倾向,要“时刻警戒在心”。然而在后来的国共联合战线的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此并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力量遭受惨重损失。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心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自土地革命战争以降,中国共产党便有了自己的革命政权和工农武装,因而能够始终在民族民主革命进程中确保自身的领导地位和主导作用,统一战线工作也由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而日益走向成熟。
中国共产党早期统一战线政策的启示
随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入,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实践也经历了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历程。正是在这一历程中,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形成了一系列根本原则,以及伴随工作重心的变化所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策略,对于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第一,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事业是群众的事业,只有赢得人民大众的支持,才能赢得胜利。《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主张共产党人要“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对于这一点,毛泽东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说,“统一战线是一门专门科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之一,认识到这“三个法宝”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权是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坚持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领导权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一项基本原则,这是无产阶级事业的性质和使命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实践的一个重大失误,就在于党在创建初期过于弱小,失去了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最终导致国共合作的破裂、联合战线的瓦解和大革命的失败。
第三,统一战线的关键问题是正确认识敌人和朋友。统一战线工作的核心与主旨,通俗地说,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周恩来在《论统一战线》一文中对这一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述,他指出:右的错误是常常把敌人当成朋友,“左”的错误是常常把朋友当成敌人,我们应当“运用毛泽东同志的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方针,才不会犯‘左’的右的错误”,才能联合大多数,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四,统一战线应当随着党的中心工作的变化而变化。统一战线是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它既是总路线、总任务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总路线、总任务的重要策略。在党的历史上,总路线和总任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发展变化的。统一战线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也在发生适时的变化,先后经历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等若干发展阶段。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爱国统一战线也被赋予了新的更加广泛的历史内涵,为我们在21世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服务。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来源:《北京日报 》(2024年03月11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