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燕:发展中国家成为抵御全球开放收紧“逆风”的重要力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135 次 更新时间:2023-11-24 23:07

进入专题: 发展中国家  

张宇燕 (进入专栏)  

 

《世界开放报告2023》显示,当前世界开放政策和绩效仍不理想,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推动全球开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在全球开放中扮演着积极角色,“一带一路”倡议和进博会等平台为发展中国家培育开放能力做出了独特的中国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改革开放45年来,中国沿海、内陆、沿边梯度开放,按“点—线—面”次第展开,走出了一条改革与开放、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道路,成为合意开放的范例。

一个经济体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开放?这取决于开放度的“合意性”——得到一国开放能力保证的开放度,就是该经济体的合意开放度。而合意性又同开放能力密切相关,国家开放能力是决定国家开放度的基础性力量。在合意开放度以内,经济体越开放就越发展、越发展就越安全。国家开放能力可以从国家开放观、国家开放制度和国家可开放资源三个层次来衡量。

合意开放度和开放能力的概念,意味着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去评价其开放度。既不能束手束脚,也不能盲目大胆。随着一国发展水平的提升,开放能力得以进步,合意的开放度也应呈现递进。

开放能力与开放水平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只有注重开放能力的培育,才能承担更大的开放责任,同时获取更高的开放收益;另一方面,高水平开放是培育国家开放能力的重要保障。国家开放能力要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与合作中培育而成,而不应该故步自封。

在当今全球经贸格局下,开放能力的培育,对于抵御收紧开放的逆风,推动各国继续扩大开放,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3》显示,2022年的世界开放指数比2021年下降0.4%,比2008年低5.4%,延续了最近15年来总体下降的走势,回升基础仍不稳固。

世界开放政策和开放绩效仍然低迷,但也蕴含着扩大开放的希望。按世界银行的分组,世界七大地区中,北美、欧洲等五个地区的开放均下降,仅南亚地区以及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开放有所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推动全球开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08-2022年,金砖五国、“一带一路”伙伴国、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开放指数均有所增长。这些经济体培育的开放能力,能够让扩大开放之风吹得更劲。

中国在促进全球开放方面发挥着突出的积极作用,在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培育开放能力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培育沿线国家发展与开放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方式,促进了沿线发展中国家物质层面的开放能力。它通过政策沟通、民心相通等方式,促进了沿线发展中国家制度层面的开放能力。它还蕴含着中国的发展观和开放观,对于沿线国家观念层面的开放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又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自创始以来,坚持“迎五洲客,计天下利”的义利观,广泛邀请发展中国家参展,为最不发达国家提供部分免费展位和搭建补贴,降低了这些国家参加进博会、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本。进博会释放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投资潜力,给发展中国家企业提供了学习国际经验的良好机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给了发展中国家的专家学者向全球发声的平台,对其开放能力的培育做出了中国独有的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开放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高水平开放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中国在开放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实践经验总结、中国如何平衡“开放”与“发展”的关系、中国如何实现开放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等一系列经验的总结,对于发展中国家在制度、观念层面培育开放能力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近年来,世界开放事业面临严峻挑战,“寒意”犹浓,培育扩大开放新动力,对于冲破世界开放险阻意义重大。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坚持经济全球化,帮助全球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开放能力与水平,共享开放福利,持续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发表于“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2023年11月22日,英文版标题为 "Warranted endeavor to open up")

进入 张宇燕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发展中国家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750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