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既是对“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新时代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体现了对新征程上贯彻“统筹发展和安全”重大原则的最新实践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构建“双治理”的新安全格局为贯彻落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提供可行路径,即以国内治理保障国内大循环、以国际治理保障国际循环。应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对国家安全和对外工作的战略部署,以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协调推进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随着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相关研究明显增多,但对新安全格局内涵特征以及如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深入研究相对不足。有必要切实贯彻落实“统筹发展和安全”重大原则,对标对表新发展格局、准确把脉新安全格局的内涵特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内外兼修构建“双治理”新安全格局,有的放矢保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创新理论引领”、服务现实斗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构建两个新格局彰显“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新时代战略部署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新时代党的重大原创性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的一个鲜明理论标志,“统筹发展和安全”源于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出自2014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在2017年2月17日召开的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一,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之一“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主要内容,而且首次以专章论述国家安全(“十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并首次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既是对“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新时代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体现了对新征程上贯彻“统筹发展和安全”重大原则的最新实践要求。
党中央从战略高度相继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包括“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这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这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
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举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促进国际安全和世界和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大安全格局”,体现出党中央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考量。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并提出,“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必须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把之前的“大安全格局”改成“新安全格局”,一字之变含义颇深,因为“大安全”反映的主要是量的变化,而“新安全”体现的则是质的飞跃,并且“新安全格局”也能更好地对应“新发展格局”、更好地体现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大原则大战略。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为新征程上的国家安全工作指明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阐释守正创新,首次提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2023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正确把握重大国家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会议再度提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主动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更好维护开放安全,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均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这为新征程上的国家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应贯彻“统筹发展和安全”重大原则,对标对表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进而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更好护航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对标新发展格局,构建“双治理”新安全格局
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原则指导构建两个新格局。新发展格局与新安全格局都是“国之大者”,彼此的关系就是发展与安全的并重和互补关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已经走到了前面,构建新安全格局需要有的放矢、急起直追。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的前提是要明确新安全格局的内涵特征,对其内涵特征的概括提炼应对标对表新发展格局,因为这既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体现,又是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需要。
格局指的是力量对比与关系组合,以及资源分配与工作布局。新发展格局的内涵特征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其核心是“双循环”,这一表述简洁明了、直击要害、精炼精辟,其要领有二:一是“双循环”,即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两者兼顾、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二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一经典表述,其“要义”有三:一是提出了国内国际两个循环之间的力量对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与关系组合(“相互促进”),因而具备格局属性;二是贯彻落实“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原则,同时坚持“大道至简”,只用了最关键的一个分析维度即国内与国际之分;三是找准了发展的要害在于“循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必须遵循的六个原则,其中第五个就是“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该原则的新发展新表述是“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安全格局与新发展格局原理相通,概括提炼其内涵特征同样需要贯彻落实“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并且也应“大道至简”“化繁为简”,只用最关键的一个分析维度即国内与国际之分,而安全的要害在于“治理”。基于此,可以将新安全格局概括提炼成“以国内治理为优先、国内国际双治理良性互动”,其要领亦有二:一是“双治理”,即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内外兼修、“良性互动”,着力防止内外风险叠加共振;二是以国内治理为优先,这既是因为国家安全工作的重心始终在国内,也符合唯物辩证法内外因关系的根本逻辑。
构建“双治理”新安全格局还应把握“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发展和安全“有效统筹”。以此体现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原则,彰显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崇高地位,国家安全与发展同等重要,包括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高效统筹促发展和防风险,更好维护开放安全,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
二是注重人民安全和政治安全“有机统一”。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二者都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的关键所在,将二者有机统一有助于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和党的长期执政,也有利于挫败外部势力分化离间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企图与伎俩。
三是注重对国家利益的“有力维护”。这主要是国家安全工作的对外体现,因为国家利益至上是国家安全的准则,并且外部安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都在上升,维护国家利益也是各国国家安全工作的通行做法,有必要明确强调。
四是注重各领域安全“有序兼顾”。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是“总体”,强调“大安全”理念,涵盖了二十个重点领域,包括政治、军事、国土、经济、金融、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粮食、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人工智能、数据安全,而且还将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不断动态调整。对各领域安全既要全面统筹、抓总管总,更要有序兼顾、突出重点,务必区分不同领域安全的轻重缓急、优先确保重中之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切忌平均使力,避免“撒胡椒面”。对此,《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强调,“必须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统筹做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新型领域安全等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方向国家安全工作”。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安全格局应着眼于保障新发展格局,着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对此,构建“双治理”的新安全格局将是解决之道,即通过“以双对双”、以“双治理”对应“双循环”,进而“以新保新”、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一方面,要以高水平国内安全治理保障国内大循环畅通无阻,包括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另一方面,要以有效国际安全治理保障国际经济循环持久运行,包括主动塑造大国关系与周边环境、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推广并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加强海外安保能力建设、拓展国际安全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具体而言,新征程上以“双治理”新安全格局保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国家安全和对外工作的新精神,不仅要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还要协调推进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
以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须把握的重大原则,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坚强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重点领域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充分体现了“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考量。
一是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体系是国家安全重点领域和体制机制的统称,必须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包括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以及地方相关机构;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要不断加强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工作,包括跨部门的协调机制,涵盖法规、战略、政策与风险监测预警等的多个体系,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的意见》;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针对外部势力的滥用制裁与对华遏压,针锋相对、精准反制;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统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统筹各领域安全问题的治理,打好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总体战。
二是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维护海洋权益,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着力强化国家安全重点领域的能力建设,着力维护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海外安全、国土安全等;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有效预防和有力处置重大风险,坚决挫败敌对势力的破坏捣乱活动;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意见》,通过“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常态化制度化的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共识与凝聚力。
三是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公共安全关乎人民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国家安全的“基本功”“内功”,务必高度重视、高效统筹、持续推进。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从事后反应向事前预防转型;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防止重特大生产事故,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安全生产关乎人民安全,务必警钟长鸣。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导致我国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公共危害显著增大,务必强化灾害预防;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
四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
协调推进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以国际治理保障国际循环。“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需要内外兼修,对外突出体现为协调推进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近年来,面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叠加共振、国际安全环境动荡不定、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增长备受冲击、全球发展困境与安全困境同步凸显,习近平主席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彰显中国领袖胸怀天下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担当,同时也表明“统筹发展和安全”已成为中国对外工作新的指导思想。
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提出了包括“六个坚持”的“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为力促全球发展指明方向。2023年2月21日,中国政府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彰显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大国外交新气象,展现中国对国际安全话语权的积极拓展、对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全球安全的负责担当。“全球安全倡议”于2022年4月21日提出,现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包括背景、核心理念与原则、重点合作方向、合作平台和机制四部分,其中第二部分的“六个坚持”是对“全球安全倡议”的最新阐释,也是《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的思想和灵魂,具有系统性、引领性、现实针对性。
一是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安全观即“全球安全观”,是内外兼修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世界篇”,内涵包括:秉持共同安全理念,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重视综合施策,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协调推进安全治理;坚持合作之道,通过政治对话、和平谈判来实现安全;寻求可持续安全,通过发展化解矛盾,消除不安全的土壤。落实“全球安全观”是促进国际安全的治本之策,将从根本上为全球发展与国际经济良性循环塑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二是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是国际法基本原则和现代国际关系最根本准则。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内政不容干涉,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得到尊重,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权利必须得到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是各国的核心利益,是各国安全的首要关切,是维护国际共同安全的基本前提。
三是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各国应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联合国权威及其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主要平台地位,反对冷战思维、单边主义、阵营对抗、霸权主义。
四是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任何国家在谋求自身安全时都应兼顾其他国家合理安全关切。国际社会应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倡导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不可分割,安全权利与安全义务不可分割,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从而实现普遍安全、共同安全。
五是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各国应加强战略沟通,增进安全互信,化解矛盾,管控分歧,消除危机产生的根源。国际社会应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鼓励冲突各方以对话建互信、解纷争、促安全。
六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当今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呈现更加突出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中方倡导各国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推进全球安全治理,防范化解安全困境。
面对处于动荡变革期的外部环境,中国对外工作将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协调推进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积极助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展望未来,新征程上的中国将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统筹“双循环”和“双治理”,内外兼修、刚柔并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扎实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