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密不可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为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持续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牢牢把握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基本内涵
两个市场是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指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包括资本、技术、管理、服务和规制等。确保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活力共同迸发,善用包括来自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本、技术在内的两种资源,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市场和资源在经济循环运动中不可或缺。改革开放以来,从最初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到主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际竞争,实行既“引进来”又“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通过与国际规则接轨,倒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中国不断推出高水平的开放举措,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其他经济体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进入新发展阶段,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于国内大循环畅通无阻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继续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两个市场规模越大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引力场。我国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形成全面开放的格局。一是发挥国内大循环的主体作用。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需要不断培育和拓展国内大市场,更多地为国内消费者生产高品质产品,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依托畅通的国内大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积极迈向国际价值链中高端。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既有效利用世界通用技术,又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创新,努力掌握世界前沿技术,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不断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上攀升。三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单纯依靠国内市场,更不是放弃海外市场,而是需要适应国际发展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以强大的国内需求集聚全球优质资源,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关联互动。形成以国内产业链为基础,努力向国外中高端产业链延伸,形成内外兼顾的国内国外产业链新布局,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要协调,增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黏合度。通过自主创新来突破“卡脖子”难题,推动在关键领域的进口替代,这对于我们在世界舞台上抢占产业的制高点、经济的制高点极其重要。坚持构建新发展格局,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有利于以稳固的国内经济循环吸引全球要素资源,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基于新比较优势的更高质量、更为安全的发展。要在开放条件下发挥巨大内需潜力,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充分认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中国始终把自身置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发展大格局中,与世界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应有之义。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充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有利于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构建新发展格局,体现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体现在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体现在促进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在更高开放水平上形成良性循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让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努力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谋划,拓宽和丰富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领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为了人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从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到推动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改革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得失的根本标准。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出口还是进口,都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我国每年进口大量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资源,既满足了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满足了消费升级的需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由“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现在更好发挥外贸外资在稳就业、稳经济上的重要作用,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以自身开放推动世界共同开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高质量发展,扩展了国际贸易的空间和范围。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国内市场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夯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制度基础,为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创造条件。
三、进一步扩大两个市场、联通两种资源
2023年,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际贸易依然疲软形势下,我国充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依托国内大循环,畅通国际循环,全年外资外贸基本盘稳固,对外开放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增添动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要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拥有的市场优势、产业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不断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增长增添确定性与新动能。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我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和高质量发展,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带动世界经济复苏,促进更多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大力度吸引和用好外资,不断提升国际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同时,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为各国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建立在现代技术、资本和人力等要素基础之上,由现代化产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构成的经济体系,具有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开放联动等基本特征。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占有核心和主体地位。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实体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推动形成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产业基础能力和现代化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市场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在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中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我国市场实现由大到强转变。要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稳定和改善预期,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要加强经济法治建设,切实保护产权、维护信用、公正执法、有效监管,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动力和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夯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制度基础。稳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推动形成开放、多元、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总结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之一是“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要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共同发力,更好推动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提高供给和需求的适配性,为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优良营商环境。要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形成更高效率的投入产出关系。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用好我国国内需求潜力巨大的优势,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通过扩大需求支持技术更新迭代,促进新动能加快成长。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实现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