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斌:素风到老如寒士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078 次 更新时间:2023-10-22 23:19

进入专题: 《清风之华:王杰与乾嘉两朝政治》  

修斌  

卜键的《清风之华:王杰与乾嘉两朝政治》(以下简称《清风之华》)是一部写清官的书,文字间满含温情,形象可亲。传主王杰为乾隆二十六年(一七六一)状元,仕至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嘉庆朝内阁首辅,而立朝不苟,自处如一介寒儒,赢得了普遍的敬重。

检阅已有之历史人物传记,会发现除大量的先哲帝王外,竟以污点人物或曰反派角色为多,如严嵩、和珅皆为写作热门,而与之同时的一些忠清大臣则被冷落。这是可以理解的:贪赃弄权者尽管历来为世人唾弃,而一生色彩丰富,大起大落,容易写也容易引发阅读的兴趣;忠直之士固然品德高洁,但行规步矩,花絮极少,即便写出来也可能缺少吸引力。缘此,《清风之华》就显得尤为可贵,其在清朝由盛转衰的纷繁历史场域上,书写一个农家子弟科举仕宦的艰难行旅,也写他的恬淡、执拗与清廉——那种身处浊世的一尘不染,文字真切,委婉可读。

王杰出生于偏远的陕西韩城,十八岁才考入县学,后到西安的关中书院读书,师从关学大家孙景烈。关学,亦作“关中之学”“关闽之学”,是宋代理学的重要分支,又自成统绪,倡导“务实不务名,真修实践, 不尚标榜浮华”。学派开创者张载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晚年提出著名的“四为”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段话被关学后人尊为“四句教”,传扬至今。孙景烈做过翰林院检讨,极具个性,学问扎实且执教严谨。他根据学生的禀赋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很欣赏王杰的人物才情和刻苦专注。历来文人最爱诗酒唱和,团团伙伙,互相标榜,自诩为声气相通。孙景烈深恶此一积习,倡导“不通声气”,对众弟子谆谆告诫:“古之学者为己而已,标榜声气则为人矣。此君子小人儒所由分,而可为乎?”作者以细笔摹绘王杰的品格生成,梳理其仕宦生涯中的关学印痕,那更是一种植入心髓的潜移默化。

殿试折桂,是王杰一生的转折点,也是清代科举史上的一段佳话。那时清廷刚刚平定叛乱,全面收复和稳定西域,内外威望和综合实力抵达鼎盛之巅。乾隆帝钦定原排第三的王杰为状元,挥笔题诗,其中有这样两句:“西人魁榜西平后,始知天心偃武时。”西人,此处特指出生于陕西的王杰;西平,则指整个大西域的次第敉平。这位大皇帝满含喜悦,在大军剿灭西域变乱之后,恰好是来自大西部的举子得中状元,可证上天也要结束战乱、修明文教了。

作者抉发入微,也于此追摩乾隆的复杂心态:将王杰改为状元,既以庆贺西域的回归,也有鼓励大西部学子之意;却不无忐忑,怕他万一不孚所望,也有些尴尬;于是在召见新科进士时,望见王杰清秀沉稳,风度凝然,不由得龙心大悦。这个场景被写入《清史稿》,“风度凝然”四字,也勾勒出王杰一贯的自尊自信。未中举时,王杰曾在两江总督尹继善、江苏巡抚陈宏谋幕府任事,很受二人器重,成为翰林院修撰后不久,两位恩公先后回京,陈宏谋任吏部尚书,尹继善则是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却未见王杰到两府走动,就连通常的贺寿诗也没有一首。这当然不能说他做人漠然,而是二公皆朝中重臣,应自觉保持一种距离。那时的朝政日趋浮靡,京师官场已成为一个拉拉扯扯的名利场,却仍有不少人坚守儒家道统,认真做事,清谨做人。这种弃绝攀援勾连、洁身自好的独立人格,在王杰身上得以自然呈现,也是他一生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卜键着重辨析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他曾在一场讲座中指出,廉臣与贪臣的界限并非都是清晰的,很多贪官都曾有过清廉的记录,一生之廉也会毁于偶发之贪念,而根本区别,在于信仰和精神境界,也在于一种自内而外的道德约束。书中写道:

清,不仅仅是一种为官风格,不仅仅体现在拒绝贪贿上,而出于对华夏道统的持守,出于人格上的自尊自重,也浸润于生活细微之中,是一个人道德精神的完整呈现。清,又有深浅久暂之别。浅暂者爱惜名声,有意作秀,吟诗作赋皆不忘自我标榜,日记信札亦留作后日之证;深久之士则我行我素,视若平常,不事张扬,也不太在意身后之评价。

这样的分析是精准而深入的。在清正廉洁与贪赃恣枉之间,往往还存在一个很宽的灰色地带,诸如接受门生故吏的礼物,在那时属于正常的人情往来,却可以聚敛大量财富。王杰从不接受所谓炭敬冰敬、节礼寿礼之类,也从不收受润笔谢礼,他的清,堪称纯清。

历来做清官不易,做一个纯清的高官更难。围猎职官,找准他的软肋下手,此事早已有之。很多官员原本并不贪婪,而因过不了人情关,便被一步步拉下水。就王杰而论,他有一个大家庭,有老母与妻子儿女,还有一大帮穷亲戚,是以一直拮据度日,甚至经常借债。该书第八章,写他服丧期间居住家乡,因丁忧暂停薪俸,只能向亲友借贷,回京后很长时间都在还钱,非常真实。像他这样的天子近臣怎可能没有人围猎呢?就连和珅也有意拉拢,而关键仍在于王杰本人的节操。王杰当然有朋友,有关系亲近的弟子,喜爱与他们谈论学问,却也从不利用职权为之谋划前程。他长期任礼部尚书,三任浙江学政,多次主持乡会试,门生满朝,四个儿子连一个举人都没有。乾隆曾表示要加恩赐予,王杰则连称儿子不成材,不堪造就。其實二子垿时的学问甚好,为此苦恼,不得已回老家陕西参试,王杰立即写信给陕西巡抚,警告他不得予以录取。一个父亲的此类举措,内心应有一番煎熬,亦非常人能够理解。乾隆朝名臣如云,两代同朝者甚多,如张廷玉与三个儿子,刘统勋、刘墉父子,刘伦、刘跃云父子,曹文埴、曹振镛父子……正因为很多大臣之子都是进士出身,王杰坚决按住自己的儿子,不让他们去挤占本来无多的名额,留给穷困考生一点机会。

阅读《清风之华》,可知君臣之间也能产生深厚和持久的信任。王杰在入仕后能一路顺遂,深得两朝天子的倚赖信重,主要在于其认真做人和踏实做事。乾隆帝驭下极严,加上一个掩袖工谗的和珅,又因王杰平日毫不掩饰对和珅的厌憎,也遇到过坎坷甚至风险,而整体说来算是始终圣眷不衰。乾隆帝很喜欢王杰坦诚真纯,心地洁净的品性,曾以他为例,说君臣之间就应该亲如家人。而也正因为看重这一点,和珅的屡次进谗言才失去作用。嘉庆帝对王杰更是如此,那份敬重信赖,甚至可以说超过了父皇。“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是嘉庆帝颙琰在王杰离京前钦题诗句,满含褒奖,却也字字属实。

皇上的特殊信任和赏识,自会引发和珅之流的倾陷,同僚间也不无“羡慕嫉妒恨”,王杰则我行我素。他从不刻意迎合,也从不贪权恋栈。颙琰亲政后一举清除权臣和珅,王杰坚定支持,毅然主持了对和珅的审讯。他成为新的内阁首辅,由于年事已高,不再担任军机大臣,算是由一线退至二线。王杰尽心辅政,不越位,不缺位,清忠不移,赢得了嘉庆帝的赞许和同侪的尊敬。在朝日久,容易变得虚伪油滑,王杰的书生本色却并无改变,不假也不装。身体多病,他自觉难以履职,即上疏求退。而朝中大佬如刘墉、纪昀、彭元瑞等年龄略同,一个个老态龙钟,却依然在官位上硬撑。王杰岂不知一家数十口全靠自己的俸禄,岂不知退仕后收入锐减?刘、纪、彭皆非贪臣,而通过比较,仍可辨别出人格的高下。

本文的题目来自史学大家赵翼,曾因一甲排名之变对王杰心存嫌隙, 而在后来则改变看法,成为知交。王杰于嘉庆十年正月在京辞世,门生伊秉绶写诗缅怀,“韩城夙夜盟忠贞,人如太华当秋清”,以华山之清峻比拟老师的品节。而七十九岁的赵翼在家乡听闻讣音,不胜感伤,作《王惺园相公挽诗》二首,有句“素风到老如寒士,公论同声说正人”,盖棺论定,抒发一种由衷的敬重。

    进入专题: 《清风之华:王杰与乾嘉两朝政治》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历史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681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读书》2023年9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