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3日,习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并简称为“一带一路”倡议。
从2013年至2023年十年间,“一带一路”倡议历经风雨,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逐步发展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
2023年7月10日,“东方比雷埃夫斯”号大型集装箱船抵达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该港口由中企帮助建造。
在隆重纪念“一带一路”倡议问世十周年之际,我们在此提出该倡议的十大战略创新。它既是对“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十周年的经验总结,又是未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对策建议。抛砖引玉,以期正果。
创新之一:以地缘经济战略化解地缘政治战略。美西方顽固坚持盟国体系、遏制战略、冷战思维等传统地缘政治战略;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则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链供应链延伸、货币互换、跨境电商等地缘经济工具来化解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地缘政治包围圈。
创新之二:以“全球化2.0版”替代“全球化1.0版”。以美国为主导、以西方国家为主体的全球化1.0版由热钱推动,在全球制造金融危机和经济泡沫、在各国国内制造贫富两极,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则是以直接投资为主、带动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走向现代化和世界市场联结的全球化2.0版。
创新之三:共享发展机遇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贸易大国和外汇储备大国,应当具备相应规模的全球资源调配能力。这种能力不是用战争、掠夺、殖民、霸权的方式来攫取的,而是通过帮助资源出口国加快发展、通过平等互利的方式取得的。
创新之四:以板块化为特点的区域互联互通机制。“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各大项目并不是全球各国以同一种方式、同一种速度建成的。共建“一带一路”在不同地区、根据其不同特点、以不同方式来实现互联互通和区域治理,并通过各板块之间的联结来实现各大洲之间的互联互通。
创新之五:以渐进式改革构建全球治理体系。“一带一路”倡议创造全球治理体系的渐进式构建方式:一是在微观领域,通过在各领域的规则创新逐步实现国际规则的合理化;二是在宏观领域,构建和壮大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新型多边合作机构和国际组织,补充和发展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
创新之六:民心相通、文化共存的软实力提升。“一带一路”倡议面对美西方的舆论战和认知战,始终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软联通”的支撑,在共建国家建设争取民心和改善民生的“小而美”工程;同时,把各国文化和世界各种文明的多样性共存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涵,由此发展出具有凝聚力的软实力。
创新之七:构建安全与发展并举的战略能力。“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涵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塑造持久和平的安全环境。发展是安全的前提,安全是发展的保障。中国将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同构建安全与发展兼备的战略能力。
创新之八:塑造内外两个结构结合的高质量发展环境。“一带一路”倡议是将中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结构高度结合的产物,以中国的发展为共建国家提供发展机遇,以共建国家的发展为中国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国内的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创新之九:陆海空网多式联运的新形态大通道构建。“一带一路”建设的大通道超越了传统的“铁公基”(指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是将陆海空网一体化、多式联运、金融贸易便利化、数字太空、绿色生态、城镇园区、健康民生等新业态、新形态集于一体的复合经济体模式。这个大通道将遍及全球各大洲,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
创新之十:“全球南方”融为一体的经济基础体系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共建国家与“全球南方”几乎全覆盖地叠加在一起,二者具有不可分的天然联系。“全球南方”需要全要素的高度联结,才能取得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引导权。“一带一路”倡议恰恰为此提供了最重要的联结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