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士存:在"第四届中韩海洋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63 次 更新时间:2023-10-12 23:32

进入专题: 中韩关系  

吴士存 (进入专栏)  

12月5日,由中国南海研究院、韩国海洋战略研究所(KIMS)和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韩海洋合作论坛”在海口召开。吴士存院长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致辞。现将演讲全文附录如下:

李瑞恒所长、王晓渡大使、各位同事:

首先欢迎中韩两国的专家学者来海南海口出席“2017中韩海洋合作论坛”,感谢王晓渡大使对本次会议的重视和支持。我想就中韩关系、海上问题,以及推进中韩海上合作谈几点个人看法。

第一,关于中韩关系。中韩建交25年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合作成效显著、民间交流日益广泛。以2015年为例,中韩贸易额近3000亿美元,略少于当年中日贸易额,韩国成为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国,大有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国的架势。访韩中国游客达到615万人次,远超赴日游客数量(499万),占当年访韩外国游客的40%。2016年,中国赴韩游客数量达到800万。但受“萨德”事件的影响,两国关系陷入低潮。2016年3月起,中国旅行社全面下架韩国团游产品,赴韩中国游客数量大幅下降。令人欣慰的是,今年11月的APEC会议期间两国首脑会晤和韩国外长访华,中韩在一些敏感问题上达成了一些新的共识,为两国关系止退回升消除了一些障碍。以近期赴韩旅游恢复为标志,两国关系回暖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是朝核、“萨德”和海上问题等三大敏感问题若沟通不及时、应对不当或处置不好,仍可能对两国关系回暖产生不利或重大负面影响。

第二,关于中韩海上问题。中韩是隔海相望的海上邻国。两国在海上面临海洋权益主张差异、海域划界和渔业纠纷三个突出的矛盾。目前,中韩两国间仍缺乏有效的海上安全沟通与合作机制,双方海洋权益纠纷面临着升级的潜在风险,干扰两国海洋问题解决的因素始终存在。从中国的视角看,韩国目前的海洋战略将持续影响中国周边海洋安全格局和海上形势。目前,中韩海上问题存在三方面的挑战:一是海上划界谈判慢于预期。自2014年两国领导人宣布2015年正式启动划界谈判以来,司局级的工作组会谈已举行了三次,但政府代表团(副外长级)仅举行一次会晤。通过谈判协商公平合理解决海域划界问题,保障两国海域的安宁和稳定、巩固和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所面临的困难不容低估。二是渔业问题。中韩海上渔业纠纷不断,已成为困扰两国政府、影响海上形势和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作为划界前的临时安排,2000年签订的《中韩渔业协定》对维护黄海渔业生产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协定本身的缺陷、历史原因,渔业、渔民、渔船(“三渔”)自身的特点,以及划界前通过海上执法强化实际控制的单边行动等诸多因素,导致了中韩黄海渔事纠纷较其他海域突出的局面。三是海上合作推进不如人意。与中日之间的东海问题和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之间的南海问题相比,中韩之间并不存在领土争议,划界主张也没有根本分歧,因此有理由也有条件在划界问题最终解决前通过海上合作提升互信、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但目前两国海上合作仍相对滞后。

第三,关于推进中韩海上合作的几点想法。妥善处理海上纠纷、管控海上危机、推进海上合作、早日完成海域划界,对维持两国关系稳定、促进两国关系向好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中韩两国海上合作存有较大空间,因此应推动开展非传统领域的合作。比如:海上搜救、海难救助(2014年的世越号沉船事故,今年12月3日发生在仁川附近海域的油轮与渔船相撞事故)、污染防治和海洋环保、灾害预警,甚至海上共同执法等。此外,中韩还应加强智库间涉海问题的交流与合作。建议中国南海研究院和韩国海洋战略研究所就几方面问题启动联合研究项目:撰写海上问题评估报告,提出解决中韩海上问题的线路图;对已有的涉海一轨、二轨合作机制进行评估;探讨建立中韩海上联合执法和危机管控机制。

总之,相比于中日东海问题和中国与南海周边有关国家的南海问题,中韩海上问题具备先行解决的有利条件。两国应尽早解决海上问题,从而为双边关系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谢谢!

进入 吴士存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韩关系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661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