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 万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国的路径研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743 次 更新时间:2023-10-01 00:45

进入专题: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强国  

张琦   万君  

 

中国要富强,农业必须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题,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是以全面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认识和把握乡村振兴的历史定位,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

首先,乡村振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体现。

其次,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和根基。只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类要素持续向农村农业农民倾斜,才能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

再次,农业强国需要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乡村振兴是物质和精神共同提升。

最后,农业强国需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乡村振兴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生态共生。另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凸显中国特色。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遵循,重点强调了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等九个方面的内容。这九个方面的内容,全部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立足中国农业农村当前阶段的发展特征,做出精准部署。

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机遇新挑战

(一)农业农村伟大成就夯实了乡村全面振兴坚实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夯实了坚强基础。十年来,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愈加稳固,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1年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农村改革全面深化,乡村发展释放新动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制度进一步健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调控制度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农村面貌焕发新气象。经过十年砥砺耕耘,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迈上2万元大台阶、较2012年翻了一番多。

十年来的农业农村领域伟大成就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战略决策完全正确。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既符合农村发展普遍规律也符合中国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能够带领我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进而实现农业强国的目标。

(二)农业强国战略为全面乡村振兴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新机遇。一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为乡村振兴获得持续投入提供保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以不同形式强调和明确了要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加强乡村振兴政策、资金、人才的持续供给,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支持。例如,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在达到千亿元规模的基础上持续增加,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2年衔接资金规模已经达到1650亿元,同口径较2021年增加84.76亿元,增长5.4%,为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是新发展理念为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提供行动指南。农业大国并不等于农业强国,农业强国强在内涵。高质量发展是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意味着在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过程中,要打破原有路径依赖,变革现有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阶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已经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了行动指南,擘画了高质量实现农业强国的壮美画卷。例如,通过实现“双碳”目标,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构建新型绿色人才体系,进而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就能实现乡村生态振兴。

三是全党全社会持续对农村的关心关注,为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不懈努力,特别在“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的指引下,打赢脱贫攻坚战,形成和彰显了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为建设农业强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面临的五大新挑战。一是当前我国基本农情较为复杂,导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征。“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的多样性互为交织,二者共同作用导致我国目前面临的农情愈发复杂。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全国有2.3亿户农户,户均经营规模7.8亩。这一方面导致我国农民现代化呈现多样性;另一方面导致农民现代化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二是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的压力,给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带来挑战。据财政部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我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为4%,显著低于2013年至2017年平均增长率7.5%的水平。同期,国家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由9.3%上升至9.7%。“十三五”期间,我国用于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财政支出年均增长8.67%,农业防灾救灾减灾财政支出年均增长5.1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土保持等农业绿色发展转型财政支出年均增长5.45%。“十三五”期末,我国用于建设美丽乡村的财政投入达到51亿元,年均增长14.72%;用于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财政投入达到75亿元,年均增长22.78%。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虽有减少,但仍维持在150亿元以上。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下,如何保持乡村建设和农村综合改革财政投入的增长,成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所必须面临的挑战。

三是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农业农村投资增速放缓和农民就业增收压力增大等挑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9年提前一年实现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大台阶。但当前农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增收动能有所减弱,增速从2012年的10.7%下降至2019年的6.2%,受疫情影响2020年增速降至3.8%。

四是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仍然存在隐形风险。总体来看,务工收入约占脱贫人口家庭收入的55%左右,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近两年,全国外来户籍人口(主要是农民工)城镇调查失业率在6%左右浮动,考虑到全国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大约为3000万人,若按照此失业率计算,仍有200余万脱贫劳动力存在失业返贫风险。

五是国际环境对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带来持续压力。一方面,国际地缘经济政治冲突和逆全球化对全球粮食安全形成冲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目标的任务更加艰巨。近年来,国际地缘经济政治冲突愈演愈烈,我国粮食进口供应链风险不断提升,在不同程度上对我国粮食安全形成冲击;另一方面,中美经贸关系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带来持续压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国的路径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强国。

(一)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一是要继续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落实“两藏”战略。强化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筑牢农业现代化基础。同时,继续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提高现代农业自然灾害治理能力。二是坚定推进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强化与主要进口来源国农业合作,推进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建设,建立稳定持续的农业合作关系。引导粮食企业有序“走出去”,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内外联动、产销衔接。三是完善粮食收益保障,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发挥好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加大农资直供力度,降低农资成本。提高农资临时补贴标准,对冲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收益下降。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保障种地农民最低收益,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农民。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底线任务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关键一年,是过渡期承前启后的一年。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巩固脱贫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一是继续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不断缩小群体间收入差距。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不断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二是不断实现“三大转变”,把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村居民,把工作任务转向推进乡村的“五大振兴”,把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三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中促进与乡村振兴衔接。

(三)统筹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农业强国提供全方位支撑。一是扎实推动产业振兴。多举措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延长乡村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强化品牌建设。强化乡村产业振兴的人才、技术、市场、土地等要素保障。补齐产业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联农带农作用。二是扎实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振兴也离不开乡村人才。因此,需要强化对人才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强化涉农人才培养,发挥高校力量,不断形成各类人才支持乡村振兴的格局。三是扎实推动文化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乡村文化振兴要不断挖掘文明乡风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形成道德约束机制,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契机形成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四是扎实推动生态振兴。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振兴促进乡村宜业、宜居,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五是扎实推动组织振兴。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领导、建强队伍,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兼具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的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稳步提升基层综合治理能力。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推进善治乡村建设,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风文明。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确保脱贫地区长治久安。

(四)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乡村振兴,是持续推进高质量实现农业强国的新发展理念核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一是打破乡村生态高质量振兴的“资源诅咒”,实现资源利用效率与产地环境质量双面提升;二是解决乡村生态高质量振兴的突出矛盾,建立健全农村生态治理的政策支持体系和保障发展机制;三是完善乡村生态高质量振兴的产业体系,高效持续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四是改善乡村生态高质量振兴的人居环境,全面有序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升级建设;五是挖掘乡村生态高质量振兴的固碳潜力,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六是促进乡村生态高质量振兴的融合共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协同发展。

(五)继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强化乡村振兴农业强国的政策制度保障。一是坚决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始终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倾斜,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考核办法。二是调整优化财政资金分配方式和使用范围。提升用于支持乡村现代产业建设的投入比例,重点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以“新基建”为契机,面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加大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持力度。合理确定财政资金支持乡村建设规模,稳妥推进乡村建设。三是发挥好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根据乡村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农业农村,支持社会资本多办链条长、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产业,把就业岗位更多留给农民。探索完善财政奖补机制,以财政支持、贴息政策和配套项目投入等综合奖补举措提升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吸引力。

(六)立足中国农情,走中国式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道路,需要不断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程度是检验乡村振兴水平的重要标准,把乡村振兴工作统一到城乡融合中来,不断促进城乡融合水平提升。一是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系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二是合理推动不同等级层次和功能定位的城市和城镇促进城乡融合;三是以“三块地”改革为核心,实现城乡要素流动基本实现自由化;四是以提质增效和城乡共同体理念为抓手,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五是以城乡产业双向链接互促为机制,实现产业融合程度更高更多元;六是以工资性收入为重点、优化收入结构为策略,推动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作者张琦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博导,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万君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副院长 、副教授。转自:《金融时报》2023年3月6日)

    进入专题: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强国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637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