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玉乔: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要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120 次 更新时间:2023-09-07 09:22

进入专题: 人类文明新形态  

向玉乔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8P22P23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原题《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要义和样本特征》,摘自《哲学动态》20234期,王志强摘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和灿烂的人类文明,也必定能够在当今时代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人类文明积极成果,坚持文明理论和实践创新,创造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系统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助于深化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认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华文明发展的最新动态,促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进展。

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根据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等重要论题的论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容体系可以概括为五个主要方面。

一是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物质文明”大体上等同于“经济文明”,与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状况紧密相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人民大众谋取利益的经济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中国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文明形态,其基本要求是物质富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物质富足的经济文明,价值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邓小平说:“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习近平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价值目标,创造了与资本文明有着根本区别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包括现代社会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人民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政党政治的建设水平等内容。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开展,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基层民主活力增强,爱国统一战线巩固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得到全面贯彻,人权得到更好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和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特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并将它运用于政治实践的各个领域。中国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参与者、推动者。中国人民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力军,也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力军。没有中国人民,既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也不可能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发展。习近平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如何对待人民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最重要的政治伦理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而诞生,依靠人民而发展,造福人民而行稳致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伦理原则,创造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关键性价值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此有了非常明确的价值目标指向,对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构建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等根本问题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达到了新水平。习近平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对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着引领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航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引领,既体现在现实世界,也体现在虚拟的网络世界。网络时代的到来导致“网民”的产生,网络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时尚。网络的快速发展既给人们带来了交流、交往的便利,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隐秘性有助于保护人们的隐私权,但也为各种网络不道德行为提供了庇护。有些人利用网络空间传播虚假信息、黄色影像,甚至大搞网络诈骗,将网络空间弄得乌烟瘴气,给社会道德风气和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了严重破坏。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是当今中国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诉求。为了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我国大力推进网络伦理和网络道德建设,依法加强网络治理,做好正面宣传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引导网络健康发展,大力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致力于建构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四是以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社会文明”体现一个国家在推进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培养公民综合素质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实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说:“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要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构建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的公正社会。

五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旨归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面对人与自然关系恶化可能导致的生态危机风险,理性应对,着力实现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和谐共生。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改变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路径,采取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致力于建设美丽中国,建构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旨归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实施和推进生态文明发展战略过程中奋力建构的生态文明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生态伦理思想为指导的现代化,是体现中国生态伦理智慧的现代化,是真正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代化。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尊重自然规律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思想观念,弘扬中华民族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没有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老路,拒斥疯狂算计、掠夺和破坏自然的经济发展模式,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自然资源监管机制、加强生态伦理责任教育等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存、共生、共荣,致力于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是一种既有中国特色又有普遍借鉴意义的生态文明发展样态。

 

    进入专题: 人类文明新形态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全球文明史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590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